邓雨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10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报批报建工作是根据项目规划方案,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实施项目立项、用地、规划等各个工作环节的过程。报批报建工作需充分掌握地方以及国家的法律及政策,确保项目能够合法开展,尽量争取政策优惠,与各个审核部门进行沟通协商,确保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益。本文主要围绕工程建设报批报建工作流程展开论述,同时针对报批报建工作的有关要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建设;报批报建;工作流程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在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项目开始步入报批报建队列之中,而工程报批报建数量的增多使得流程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优化报批报建流程,确保报批报建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这也成为了目前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对此需要报批报建执行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报批报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要点展开工作,为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打下良好基础。
2.工程建设中的报批报建流程分析
2.1选址定点
通常情况下,选址定点流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报批报建程序需要获取政府机构的审核与批复后才能开展,即需具备发改委审查报告和下发立项批复;还需经我国国土规划局针对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与土地供应方式进行审查,获取政府机构的许可并下达文件后,工程项目才能开展选址定点以及后续的各项施工环节;在项目立项期间,需要报送一系列的相关资料,比如立项或审批项目建议书的申请、建设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土地权属证明等。在完成这些工作后,需要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通知书》,在项目所在地的土地规资局报建,同时准备好申请报告和开发资质证书、联建项目合同书等,然后经过规划局审核后批复,在审核通过后,规划局会下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通知书和工程设计条件、要求通知书等[1]。
2.2规划条件与规划方案的审查
这一流程是整个建设项目中最为关键的流程之一,一般包含规资局和环保局、人防、市政、消防等多个机构针对项目规划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审查考核,这些政府有关机构对工程文件进行审核,同时传回审核意见,此后会下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对项目实施进行规划,在完成审核后,结合现场有关的施工条件以及条款规范做好一系列的工程前准备工作。
2.3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流程
需经规资局、建委和环保等多个机构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期间在取得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后,需对这些部门进行资料报送,从而获取对应的批文。以环保部门为例,需向环保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申报表、立项批文、规划部门选址意见通知书、规划红线图、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项目剖面图等。然后根据环保部门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委托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完成评估后报送到环保部门审批,若发现环评结果对项目可能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则需要编制有关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获得这些部门的审核全部审核通过之后,规资局结合各单位下发的审核意见再下发《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2.4工程报建流程
这一流程需要注意的内容有,施工图需通过有资质的三方公司和建委进行审查,建设单位需要围绕工程项目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招标,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人员需进行严格审查,明确监理和施工单位后,向建委提出开工申请,建委组织相关部门针对项目的开工条件进行审查,审核通过后下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5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备案
该流程中质量监督机构会对单位所提供竣工验收报告并备案审查,这时项目已经步入了最终环节,在项目竣工期间,规划部门、消防部门、质监站以及其他参与验收的部门都需要根据施工建设的有关标准和法律制定工程状况的审核考查验收,经上述部门的审查与验收之后,由建委下发竣工备案证,这一流程结束后项目完成最后的竣工[2]。
3.提升工程报批报建实践中的效率及相关的能力要求
3.1把握政府出台的报建要求和施工管理的专业能力
工程建设报批报建是整个项目中的基础环节,并且报批报建工作对于人员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在与政府机构进行协商、办理手续期间,需要结合项目开展现状以及现场情况、建设目标等做好汇报与意见交换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报建人员就需要具备建筑专业知识,深入现场,了解现场工程的实际状况,检查报建资料是否真实完善,为提高后续项目报建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报批报建期间,需要保证参与部门和人员能够充分把握政府机构出台的有关政策、建设消防要求、建设环保要求、招投标过程要点等,只有将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在报批报建流程中把控好各环节工作,确保报批报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由此可见报批报建各流程对于人员的专业水准和学习能力具有较高要求。
3.2对整个报建流程统筹规划的能力
建筑工程的报建流程繁琐,每个重要报建节点下可以分出多个小节点,这些必要的工作流程中,存在一些串联关系,完成上一个节点后,才能完成下一个节点。而有一些流程却是并联的关系,可以同步进行提高报批报建效率。建设人员需将繁琐的报建工作进行目标倒推和逐项分解,通过详细周密的计划,找出其中完成难度较高的节点,提前部署,这样统筹兼顾,完成好每一步,才不会影响最后的竣工验收节点。由此可见建设单位需对整个报建流程具有统筹规划的能力。
3.3档案资料的管理能力
工程建设报批报建工作中,资料整理入档环节极其重要。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资料作为支撑,其中施工单位的施工中的过程技术资料、材料进场资料以及各项检测报告与现场施工进行时,同步产生。但往往部分施工单位只顾现场施工,未做好资料的同步签字和收集,这既不符合国家规范施工的相关要求,也延误了竣工联合验收的报建时间点。因此怎样做好过程管理,监督施工单位的档案资料的收集、著录情况也是保证报批报建工作质量和进度的重要标准。
3.4沟通与公关能力
报批报建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协商和公关力,沟通是报批报建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是从容应和解决报批报建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保障,以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报批报建需与政府人员或项目成员进行沟通协商,与各个部门建立良好关系,以真诚的态度与各部门人员进行交流,确保报批报建工作能够顺利落成。
4.案例成效分析
以某小型工程为例,按照以往经验来看,如果是在现场施工完成后才发现验收资料不齐全(如经常被忽略的工程款支付证明、重要的材料检测报告、部分竣工图等),再去补齐对应资料,然后再联系规划、质监站、消防等部门进行预验收,相关政府部门发现有问题还需再次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提出申请进行竣工联合验收,这样将把小型工程的竣工联合验收的时间延迟到现场竣工时间后的3个月以上,如果遇到施工单位效率低不配合甚至会耽误更多的时间,由此可见,提升工程报批报建实践中的效率及相关的能力的重要性。如果建设单位提前做好统筹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同步将技术资料、材料进场报告、材料及三方检测报告等资料准备齐全,并提前与各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做好事前和过程控制。同时,在施工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报建要求、时间节点及对应的奖惩机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资料准备工作,在验收前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竣工验收准备会,提前准备竣工验收事宜,以提高验收效率。综上,经过统筹规划后的竣工联合验收时间将大幅缩短。根据经验判断,同一小型工程分别在竣工后约1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竣工验收工作,使项目更早的投入到使用发挥价值。
5结束语
为保证工程报批报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采用科学可行的方式方法,同时还要求执行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以此来保证建设工程能够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卫涛,叶鹏飞. 浙工大德清校区EPC总承包工程报批报建管理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94-96.
[2]温立委,张汉春. 电子报批市政管线工程的竣工验收测量[J]. 城市勘测,2019(02):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