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向楷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上海市 200135
摘要: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建筑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道路,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与挑战,要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全面提升其施工水平,还需以对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与考察为切入点,正确认识到其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埋下施工安全质量隐患问题。水泥、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关键材料,也是材料性能把控的重点研究对象。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际上纷纷出台环境保护政策,绿色建筑材料在环保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绿色建筑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满足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延长土木工程的寿命,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土木工程中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可以促进社会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土木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使用。
一、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是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材料与工程施工在质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同时,建筑材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选用质量较好的施工材料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并且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反之,则无法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寿命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有利于施工方选用性价比高的原材料。相关部门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必须要对其材料进行检测,并对各建筑材料进行对比,有利于施工方选用性价比高的原材料,从而有效地降低采购费用,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更有利于施工方选用性价比高的原材料。
二、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
2.1材料管理不完善
针对材料领用、保管与验收环节,项目管理者应派遣专业的库管人员、验收人员,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来改进材料的保存效果与整体品质。从传统观念上看,材料管理仅为适宜看管与及时清点数量等,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其对材料的性能、质量与属性难以开展科学性判断,由于安全意识较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难以保证材料管理质量。此外,在储存材料时,由于相关人员缺少科学性,时常发生堆放杂乱、倒运等不良情况,给材料的清点工作带去了较大难度,影响了材料管理的整体效果。
2.2材料取样不符合规范
在当前检测公司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让检测公司的业务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检测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大部分的情况下,检测人员都没有经历比较正规且全面的相关培训,因此,这样的人员进行取样操作通常都是不够严谨的,而且没有完全依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测[3]。现在大部分的地区采用的是见证取样制度,也就是说是有监理单位的见证取样员负责在工地取样,但是有很多的取样负责人员不具备专业素质,在进行现场取样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则进行,取样比较随意,也没有在关键位置取样,这样就造成了取样材料不具有代表性,没有参考价值。还有的检测人员,没有相关的职业素养,接受施工企业的好处,做出材料虚假报告,对建筑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策略
3.1丰富材料质量监理细则、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对于建筑施工的整个作业过程来说,监理单位起到的监理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针对材料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问题,应以项目施工的初始阶段为起始点,对材料质量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覆盖范围以及相关流程方法等予以明确,与工程施工的实际特点、需求等相结合,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材料质量监理计划。并依据一系列的管理规定不断完善监理工作细则。针对所有建筑材料的使用与管理,需制定阶段性的工作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与材料使用需求等,合理把控材料的入场速度与使用节奏,并参照不同材料的存放要求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
3.2改善采购模式
材料成本与工程质量的关系极为紧密,若想改进建筑工程质量就要科学管控材料成本,良好的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管理人员应找到合适的方式科学改善材料成本。具体来说,企业管理层应设置完整的供应商资料,借助适宜的市场调研,详细问询该行业的材料成本价格、历史价格、预算价格与中标价格等,透过价格系统的更新来强化材料采购的管理,以提升材料管控效果。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应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改善材料的采购方式,在进行项目建设前,应依照工程预算来完成预定限价、竞争性谈判与招投标工作,通过对供应商的管理来加强材料采购效果。建筑企业管理层要借用专业团队有效筛选与甄别合作供应商,利用不同的竞争形式来管控重要材料的价格,通过对此类价格的全面控制切实改善项目采购水平。比如,若某工程项目在进行正式建设前可利用厂家直供法来降低总价差价,将双赢合作、就近合作与成本效益理念放置到材料采购中,使该项目材料变得更具质优价廉。此外,项目管理者在转变采购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将经济订货模式纳入材料采购中来,全面测算多种采购要素,如赊购溢价成本、误工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采购价格与材料数量等,通过对多项要素环节的改进,有效改善材料采购效果,使其综合价格达到最优。
3.3将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进行统一
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进行统一制定是检测工作中的前提条件,同时也给后面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主要的依据。因此,需要相关的检测结构及时对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了解以及使用,做到标准的及时更新。严格按照国家的施工材料检测标准进行检测,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检测流程以及检测结果。在统一标准的规范下,能够让相关人员依照标准对进行检测中的给各个环节,尽量避免出现因为检测流程不规范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精确情况的发生。在制定检测标准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将检测流程中的取样环节、制作环节、存储环节以及分析检验环节的标准进行详细制定,这样才能让相关检测人员结合具体的标准展开相应的检测环节,以此来确保检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逐渐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被引入土木工程施工领域中,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绿色建材的应用已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大势所趋,有针对性地选择绿色建材,充分发挥绿色建筑材料所具备的应用优势,对建筑领域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寻求有效的方式充分体现绿色建材的应用优势,带动相关领域平稳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国.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世界,2020,41(03):101-102.
[2]林福明.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6):18.
[3]何修占.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86+188.
[4]王正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71.
[5]崔保龙.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建材,2019(0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