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汉民、赵艳、赵洋
37292219900915****
14242719911106****
21110219951225****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带动下,建筑工程逐渐成为了主要的结构性施工方式,特别是在一线发达城市中,高层、超高层建筑极为常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方面的社会生存压力,却对现有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剪力墙结构是建筑工程框架的主要组成条件,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最终验收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引言
所谓剪力墙也叫结构墙、抗震墙或抗风墙,在建筑中能够承受大量的风载荷作用,并可将水平载荷、竖向载荷等力学作用平均分配至其它墙体结构之中,从而使建筑工程的稳固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由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组成。根据墙体受力特点的不同,可将剪力墙分为砌体墙、承重墙两种,其中砌体墙主要负责承受竖向的载荷作用,承重墙主要负责承受横向的载荷作用。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深入,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目前城市建筑用地愈发紧张,节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层化成为大多数城市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仅采用过往传统砖墙承重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荷重变大的需要。因此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通常会使用框架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效果理想。因为高层建筑物层数较多,逐层重力及负荷因素影响较大,对墙体的支撑框架结构和施工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如气候、地震、地理条件等相关因素。结合现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主要类型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全现浇式框架结构、半现浇式框架结构和装配式框架式结构。其中半现浇式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施工要求,需要对梁和柱进行现场全面的浇筑,因此需要使用预制模板,减少试件,以不断地提高抗震性能。全现浇式框架则需要在施工现场制造模板,该结构的施工周期较长,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框架结构施工具有的特点
目前,建筑工程建设的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建筑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日益密切的现象,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在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积逐渐降低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设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以往建筑建设中是以中低层普通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但是此框架结构与当前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现象,原因是当前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都是以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为主,并且高层与超高层结构所具有的优势也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现象,但是却对建设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与超高层结构与一般建筑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化,需要在建设时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确定重力负荷参数、建筑构件尺寸与支撑件的尺寸,进而达到促进建筑结构可以承受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载荷力。如果高层建筑所拥有的层数越高,会对建筑本身增加荷载力;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及存在较大的风力,对建筑本身产生的荷载力也会加强。在建设普通建筑时一般只是将恒定承载值或者少量动载值考虑在内,并不会对建筑结构存在较多的要求。
3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
3.1增大截面法
增大截面法是日常加固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操作工序比较简单,而且加固效果也非常好。主要的原理就是直接增加框架结构的横截面积,然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钢筋结构,提高钢筋的密度,使得整个框架结构的承重能力以及受力能力得到提升。
当然,这项技术还有一定的缺陷:首先,使用这项技术会占据很大的空间,如果是居住用房,会造成可使用面积减少,影响居住舒适度;其次,在增加横截面的同时,整个框架的质量也会提高,使得建筑的整体质量提升,地基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增大了很多。
3.2外黏性钢法
外黏性钢法是比较新的加固技术,主要的原理就是在原有的建筑结构外围包裹一层钢结构,使得整个结构的刚性增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的情况,否则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重新浇筑。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工期比较短的工程,因为钢骨架的搭建速度快,可以迅速完成相关加固任务。当然这个方法还存在很多缺点:首先,钢结构的成本相对较高,会大幅度降低建筑单位的利润;其次,钢的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一旦出现高温情况,钢的加固能力就会下降,影响加固效果。
3.3增设构件法
增设构件法,简单来讲就是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一些结构,有效地分担原结构的压力,提高该位置的承载压力,最终起到提高结构整体质量的效果。这种方法的使用是非常简便的,毕竟只需要进行一些结构构件的建设,一般的施工人员只需要图纸到位就可以进行施工,而且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成本比较低廉。同时,这种方法和截面法是相似的,所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如果建设的是居住型房屋,就不适合用这种方法,毕竟这会减少房屋的可使用面积。
4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4.1混凝土工程技术
在使用混凝土工程技术前,需要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只有保证材料合格才能有效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施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符合施工要求后再投入使用,防止材料中存在劣质材料。同时,还需要全面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类型和强度,例如包装材料、生产日期等,提高原材料检查工作水平,选择最佳、最合适的材料。在使用材料时,还需要对材料的剂量进行全面控制,严格遵守标准规范,调整混凝土比例,通过对材料的合理选择,提高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其次,工作人员应合理控制配合比,合理控制配合比对保证水泥强度和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浇筑工作的重视。在浇筑前需要确定施工措施,对浇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浇筑效果最佳。在正式浇筑前,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模板具体位置、界面实际尺寸,掌握标高的具体高度,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相关措施的全面落实,这样才能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4.2模板安装技术
在建设建筑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时会因建筑具有较高的楼层、楼板处于养护期间而导致此体系承受压力的能力受到限制,在浇筑钢筋混凝土时需要先对放线高度进行确定,要根据模板进行放线高度的设置。在此过程中需要应用模板控制技术,在开展基础模板安装作业中要严格控制存在的误差,要根据国家规定将误差控制在3mm以下。同时,要检查模板接缝处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防止因为气密性差而引发漏浆问题的发生。在针对模板进行灌浆作业后要对灌浆进行振捣工作,在振捣时要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及应用的力度。在安装模板时会将钢管作为模板的支撑部位,然后针对模板支架位置与立柱位置等开展垫板安装工作。
结束语
为加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与稳定性,需要在建筑工程框架的支持下,对结构主体进行集中加固处理。与此同时,应用高质量钢筋混凝土浇筑各项结构化部件,实现对横、纵外力负载作用的有效平衡。
参考文献
[1]李孟林.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3):3-4.
[2]梁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8-9.
[3]钟明胜.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07):56+58.
[4]张剑寒.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32-133.
[5]时晋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