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4月11期   作者:王珊珊
[导读] 无论在桩基础工程中采用何种方法,都具有较强的荷载能力和稳定性,桩基础沉降均匀、沉降幅度小、抗震性能好等特点,是桩基础工程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王珊珊
        身份证号:12010619900707****
        摘要:无论在桩基础工程中采用何种方法,都具有较强的荷载能力和稳定性,桩基础沉降均匀、沉降幅度小、抗震性能好等特点,是桩基础工程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其施工质量要求进行高度控制和严格保证。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桩基;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它主要能将建筑桩基础作用系统应用于土的持力层,从而将荷载传递给建筑物。特别是在土质较差的软土地基上施工,更需要在桩基上应用,以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施工技术标准,桩基基础工程一般常见的形式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灌注桩等。当前建筑结构等级提升下,基础工程投资总额在项目整体中占比加大,桩基础需具备良好的抗震性和承载力。同时,对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更加严格。施工中需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进行定量分析、把握各个关键环节,实现有效的质量管控。
        1 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分类
        根据承载力可以将桩基施工技术分为端承桩、摩擦桩。端承桩的承载力更强,且下部有岩石层支撑,桩基处于软质土层,一般应用于荷载较大建筑工程中。摩擦桩下部缺少支撑,难以有效支撑桩基础,且桩基全部位于软质土层,由摩擦力提供承载力,因此承载力较差,在建筑荷载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2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质量问题
        2.1 预制桩
        预制桩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当前主要使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将桩锤击灌入,以静力方式将预应力管桩灌入。施工中需要规范操作,但在外力影响下桩身、接头容易产生破损,桩端难以达到设计支持力度,单桩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桩身长度不足、基坑开挖不当下,会导致群桩出现大面积倾斜和上浮的情况。钻孔灌注桩的常见问题就是塌孔,即钻孔中孔壁坍塌、钢筋笼偏位变形等,会产生离析现象,导致断桩。桩身断裂则要是施工中受荷载反复作用,桩身抗弯强度无法承受而断裂,大小不一的桩在较硬土层情况下会将桩尖挤到一侧。在桩制作中,桩身弯曲超规也会导致沉入桩弯曲,稳桩下打入一定深度需矫正走桩架。
        2.2 桩顶破碎
        施工中会出现桩顶破碎情况,导致顶端钢筋外露。设计中忽略了周围因素影响,导致桩顶深度不足、混凝土设计强度低等会产生该情况。制作预制桩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以及施工中振捣不均也是导致桩顶破碎的一大原因。施工养护时间不足,也无法达到设计强度。未及时排出混凝土中水分,外部压力影响下其自身荷载不足,难以承受压力,也会导致桩顶破碎。
        2.3 钻孔灌注桩
        操作不当会引发塌孔,具体原因一是在提升下降工程中,钢筋笼碰壁导致孔壁坍塌;二是不明确地下水水质的情况下,钻孔孔壁周围水进入钻孔,不断冲刷下塌陷。或者材料配比、提钻速度出现问题,未能够及时修正被压入混凝土而导致塌陷事故。三是钢筋笼偏位,施工中未对钢筋笼设置耳环控制保护、桩孔自身偏位、吊放速度过快等是主要原因,在封底混凝土不足、浇筑不当下会引发断桩。
        3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应用
        3.1 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掌握现场状况,提前测出施工区域土质情况,并严格勘测含水量和潮湿度。为避免施工中频繁的设计变更,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土质情况制定好桩基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工作人员提前掌握预制桩荷载量,要保证满足施工要求。测定桩位时,需结合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中及时合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备泥浆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各项材料配比、均匀搅拌。


        3.2 钻孔与清洁
        在桩基础施工中,钻孔作业至关重要,要保证钻孔位置、深度和速度与要求相符,可以顺利开展钻孔作业。为对钻孔速度进行更好控制,需要在钻孔中均匀灌入泥浆,完成钻孔后使用原浆灌注法进行清洁,确保钻孔满足施工需求。完成钻孔一系列工作后,工作人员需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方便后续施工的进行。
        3.3 灌注混凝土
        钻孔作业完成后,即可安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以顺利开展桩基础施工。安装钢筋笼过程中,其中心线需保证与孔径一致,下放要控制好速度,钢筋笼达到指定位置后进行加固处理。灌注混凝土要控制好孔底沉渣的厚度,保证其满足实际要求。
        3.4 桩体凿除
        进行桩体凿除中可使用空压机先进行作业,之后剩余的20cm由人工凿除,保证凿除稳定机械能。在制作过程中需提前准备好材料等,应用沉桩机以静压等方式压入桩体,保证预制桩施工良好进行。
        4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1)明确质量控制目标。要明确建筑工程桩基质量目标,各级领导部门增强质量意识,充分落实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做好岗前培训、积极贯彻质量控制标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起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体制。
        (2)完善质量保证制度。项目正式开工前,需根据工程需要完善质量制度和管理程序,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各项技术需严格审核,主管人员必须掌握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法。制定科学的检查制度,前道工序施工质量不合格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完善施工程序。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涉及程序较多,需要在当前基础上保证其一致性,综合考虑各个项目、监督检测各项细节,由工程师验收采购的材料和产品,进场材料分批管理并做好防潮措施等。合理安置检测仪器,保证其合格性。
        (4)提高桩基施工技术水平
        从做好监督桩基施工工程质量工作入手,提高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水平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桩基础建设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操作人员施工应当严格控制已完成孔桩的质量,科学合理地标准判定入岩。在桩基础工程施工中每当发现桩身有关的质量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处理一下桩身,并在处理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对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一般处理方法包括以下5种。一般都是采用复合地板奠基法。该处理方法主要是在利用桩、土共同综合作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建筑地基基层进行适当的硬化处理,提高其土地承载能力,分担其荷载力。二是拓展承台法。该设计方法一般认为是在原有的承台与设计要求不一致的实际情况下,对原有的承台整体进行修改扩建,能有效提高作为基础的承台整体使用性能。三是纠正的方法,如果变形基桩内部发生轻微变形而不完全断裂,则可在决定采用进行局部连续挖掘基桩的这种方法后,对变形基桩内部进行纠偏加固处理。四是保证补结和送结的方法,在首次打桩连接过程中,当逐根节点沉入、逐段进行连接时,若首次打桩节点质量相对较差,则一般会可能出现逐段连接中的节点不断脱开的异常情况,需要节点进行二次补送时,则一般可对首次打桩的合法节点进行二次补送。五是补沉,该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适用于各种预制桩身和入土层的深度不完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或预制桩身的入土层在长期打桩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挤压而使桩身高度抬高或发生变形的特殊情况,可在处理桩身时采用补沉法。
        结语
        建筑桩基础施工要将质量控制作为重要项目,结合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多个环节,加强技术规范操作和管理,保证桩基质量达到标准,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淋. 房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技术的探析[J]. 建材与装饰,2019 (32):46-47.
        [2] 赵世伟. 探析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 安徽建筑,2019 (8):217-219,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