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4月11期   作者:陈楠 魏钰
[导读] 土木工程的新型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技术水平的提升,
        陈楠  魏钰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市  200135
        摘要:土木工程的新型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工程成本管控、绿色节能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现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行业对信息化、智能化施工技术的需求规模较大,需要土木工程在设计与施工的创新行业,不断投入较多的科技和资金资源。相关单位应结合土木工程建设行业市场波动情况,分析现阶段创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升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土木工程的创新型、先进型施工技术的使用价值,应立足于土木工程整体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升级的目标,科学管理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建设材料、作业人员、投入成本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
引言
        科学的进步促使着建筑工具的更新换代,建筑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建筑行业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建筑行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想要从整体上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不能仅从提高建筑工具着手,还应该在妥善利用建筑工具的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以及控制,真正做到让整个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有条不紊进行下去,真正提高建筑施工的最终品质。
1土木工程施工特征
        土木工程在其施工阶段主要具有以下4项特征。(1)固定性。土木工程是包括道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在内的建筑工程类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具有突出的固定性特点。由于土木施工多具有固定位置,且不可移动,故而在施工时,也常有相对固定的施工场所,所选择的施工技术也可体现出固定性。(2)流动性。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所体现的流动性,是指所选择的施工队伍与作业场景的流动。一般在不同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尽管外在结构相似,也会因所处地势、地形及施工条件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施工流程。(3)协作性。土木工程一般涉及工程监理、施工设计、材料采购等多个环节,其间要求各步骤中的施工主体发挥出良好的协作性,才能提升施工质量。此外,土木工程因其规模庞大,还多以分包模式予以建设。故而应当加强各分包单位的协作效果,便于削弱多方施工产生的不良影响。(4)复杂性。在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类型繁多,且极易受施工场地环境的影响而增加施工难度。所以应加大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力度。
2影响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
        第一,可以叫做对建筑施工过程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地的选址是否恰当,选址地是否靠近向斜山、背斜谷又或者是断层;施工地底下的土层地基是否牢固、施工地附近的人文环境好坏与否或是否有人居存在、施工地地表的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土壤粘着情况。第二,可以叫做对建筑施工过程产生影响的人为因素,这些因素同样包括但不限于进行施工前是否有对施工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切实的实地考察,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是否设计规划的具有科学性、选择施工建设的施工团队是否有经验能够应付各种突发状况、用于施工的原材料是否质量上乘、进行施工前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妥当、到位。总而言之,因为整个施工过程所具有的长期性和庞杂性的特征,所以想要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上乘,要考虑的问题真的是不可谓不多。而且,实现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落地使用,需要耗费的人力投资和物力投资都是巨大的。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纰漏,都会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综合考量影响因素,争取实现施工过程的万无一失。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措施
        3.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采用模板技术进行施工的时,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整个模板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工序之一。在开始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浇注阶段使用的所有材料以及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只有提前确定好所有的设备都可以进行良好的工作,这才可以确保整个浇筑过程的稳定进行,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企业的成本消耗,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积极做好设备与材料的检查工作。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后,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浇筑的部位进行全面的养护,根据浇筑的实际情况来对整个养护的时间、方式以及温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养护的间隔时间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混凝土不会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之中,以此来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出现蒸发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都会采用蒸压养护、干湿养护等方式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具体特性来采用最佳的养护方式来进行操作。与此同时,相关养护人员还需要时刻关注混凝土周围的实时温度,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对混凝土的凝结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对温度的实时监测,及时对温度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凝结的稳固。
        3.2施工中新材料技术
        在展开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材料选择非常关键,同时也是建筑施工中最为主要的元素。在进行建筑材料选择的时候,应该保证其具有项目针对性,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材料采购活动,保证材料的先进性以及品质。需要材料采购部门对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实际动向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要对材料供应商的材料品质以及价格进行多方对比,从而确保最终所采购的材料在品质以及成本上与本次工程项目建设实际需求相符合。
        3.3积极引入先进的BIM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过程中,除需针对原有的施工技术予以创新完善外,还可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新技术,由此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助力。本文主要以土木工程中应用范围广泛的BIM技术为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在土木工程中绘制的施工图纸与制订的施工方案均是决定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若能应用BIM技术,可将原本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便于施工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也能以此降低施工误差。(2)应用于施工管理,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理应相互配合。为促使管理者全面掌握施工人员施工步骤的规范性,还可借助BIM技术中特有的可视化特征如实反馈土木工程施工成果,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施工问题予以解决。(3)应用于成本控制,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且多样。其中大多数施工步骤需由人力完成,而在BIM技术的辅助下可将原本人工建模操作转化为电子建模,在缓解人力施工压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土木施工精准度。尤其在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保障土木工程建设质量,而且还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系统的创新发展较为重要,土木工程发展中须重视创新型、先进型施工工艺、理念,推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向环保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详细探究创新型土木施工技术系统的具体效用,并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工作监控、成本管控、规避施工安全风险过程中融入智能化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土木工程施工工作质量,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监督机制的不断升级。
参考文献
[1]戴祥,邓建红,王伟,刘燕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29):175-176.
[2]杜生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与创新方法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8):70-71.
[3]朱自伟.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居舍,2020(13):63.
[4]高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探究[J].居舍,2019(20):40.
[5]王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居舍,2019(0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