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小水电站开发建设中的应用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4月第11期   作者:陈浩
[导读]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逐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程,但是结合当前部分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来讲,还存在着较多的建设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陈浩
        昭通市水利局,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逐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程,但是结合当前部分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来讲,还存在着较多的建设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因此以昭通市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清理整治工程作为案例结合水电站开发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综合思想体系、制度体系、管理策略以及持续化发展策略落实优化策略分析,打造完善的小水电站清理治理工程体系,能够为当前的基础设施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态修复;小水电站;开发建设;应用策略
        结合近几年的社会发展需求来讲,建立在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了关于生态保护以及水电站建设的相关工作意见,这其中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以及专项督查反馈意见中,针对云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出了问题以及审计建议。着重针对小水电站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影响问题落实了针对性的分析,要求建立在基础设施推进的层面上,也要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坚持以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度开发、确保底线的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好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的生态修复作业以及治理工程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
        一、小水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当前大部分区域建设的小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来讲,大部分的小水电站为引水式梯级水电站[1],这种类型的水电站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较为复杂,若不及时进行区域生态修复,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首先在小水电站建设的过程中,部分手段以及工艺体系不满足生态流量的实际要求,例如部分梯级水电站往往以首尾相连的方式进行规划,导致河流上游出现大量的减水河段,下游的泄流量逐步减少,导致河床裸露,将直接影响下游河流的生态发展,对水生物以及周边农业区域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
        其次小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往往工期较长,经过研究表明部分年代久远的现存小水电站依旧发挥着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这种小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持续时间较久。
        再次在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水环境污染以及水生态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施工组织的不良规划,导致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以及废渣堆砌不够合理,将直接影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另外水电站施工期间需要大量的引水隧道在施工以及丢弃施工废渣时,可能会导致山体裸露,影响植被的可循环发展,对于区域的生态修复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出现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3]。
        二、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生态修复策略分析
        为了提升本文论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章建立在昭通市彻底清理整治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策略的分析,2019年以来,昭通市始终坚持将赤水河等流域生态保护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和落实党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决策中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深入实施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通过采取多项有力举措,逐步实现了区域的生态修复,详细情况如下。
        (一)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中,昭通市高度重视小水电治理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2018年12月,国家4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2019年5月,云南省4厅局印发了《云南省小水电清理整改实施方案》。


        为了按照国家的决策部署要求开展好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昭通市提前研究谋划,在省级方案印发前,昭通市就已经利用对全市小水电的前期清理排查成果,草拟了《昭通市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方案》,因此,省级方案印发后,昭通市就及时制定出台了市级工作方案,全面安排开展全市324座小水电站(整改类256座,退出类68座)的清理整改工作,要求全市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切实纠正小水电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二)定位生态修复的难点、重点
        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拆除赤水河流域(昭通段)17座小水电站,彻底解决小水电站对赤水河流域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及流域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保护好赤水河健康生态,是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担当,是践行生态为民的具体行动。
        在省、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推动下,全市盯紧目标,坚决按照“一站一策”方案,紧扣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切实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清理整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赤水河流域(昭通段)17座小水电站拆除任务并进行覆土复绿生态修复,全部实现稳妥退出,通过实施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彻底扭转了过去冬春枯水季节因发电经济效益优先而经常出现“河道干涸、生态缺水”乱象,开始迈向“绿色小水电,生态首当先”的高质量新发展阶段。
        (三)指定跟踪及权责保障体系
        昭通市324座小水电站,数量居全省第一,开发建设历时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历史问题和困难较多。在推进赤水河流域(昭通段)17座小水电站拆除过程中,就遇到了许多具体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没有明确的水电站拆除补偿标准,拆除补偿协议签订难。其次是部分水电站经济效益很好,做通电站业主工作使其同意拆除难。再次是电站拆除期间正值主汛期,赤水河流域面积大、洪水来量大,电站拆除风险挑战高,拆除工程实施难。
        面对困难和问题,全市坚持强化组织领导,直面问题抓整治。市县均对应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时任组长的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小水电清理整治领导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责任清晰、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保障小水电清理整改有序推进;在推进工作中,坚持强化分类施策、压实责任抓整治。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小水电清理整改政策措施,科学、从实编制和严格、有序落实“一站一策”整改方案,逐站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把工作任务压实压细[4]。
        同时,将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纳入全市河长制工作内容和考核体系,作为各级河长年度巡河重点一并考核。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级河长坚持深入一线,帮助研究解决行业部门在清理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高效开展。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旬调度月通报督促跟进,重大问题及时报请市领导小组研究,推动整治工作有效落实。通过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强力推动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小水电站拆除工作保证了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小水电站拆除工作按时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昭通市将始终坚决扛稳扛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源头责任,深入实施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九大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昭通“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落地见效,努力把赤水河流域(昭通段)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确保“一江清水出昭通”,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昭通努力和昭通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永键.生态修复在小水电站建设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1(06):174-175.
        [2]周火明,于江,万丹,甘国权,卢阳,金可.乌东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植物遴选与配置研究[J/OL].长江科学院院报:1-7[2021-07-06].
        [3]谢云.水库水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4):47-48.
        [4]魏永键.小水电工程生态修复研究——以甘南州水电站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4):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