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兴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建筑电气设备在建筑工程总耗能中的占比量过大,不符合节能型建筑的实际应用需求。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基于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供配电节能控制方法。分别从中央控制设备、现场控制设备两个角度,分析建筑设备的功能及其控制特点,实现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网络的搭建。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供配电平台,借助控制执行功能软件,调试各项已连接的节能管理上机位,完成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供配电节能控制分析。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筑机械设备的供配电节能改造由可再生能源利用、能耗监测系统、照明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外围护结构五部分组成。其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是建筑机械设备供配电节能控制的改造重点,是节能潜力相对较大的实用研究 方向。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供配电;节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855 文献标识码:A
1 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及特点
1.1 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能源运作效率,减少人力消耗。因此,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研发人员的不懈钻研,将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与先进科技紧密结合,使机械电子工程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 世纪 70 年代,电子通讯技术得到开发,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又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电气工程自动化逐渐向智能化发展做出了整体性的结构调整,是机械电子工程规模又一次扩大。20 世纪 80 年代,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综合了多项先进技术已逐渐趋于完善,被应用到各个生产领域,推动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1.2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特点
(1)从传统到现代:在过去的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设备中的控制器功能单一,技术手段不完善,操控对象只能是较为简单的静态对象。且在操纵过程中由于机械运行参数不稳定,其所控制的对象模型也处于一个不固定、不确定的状态。且由于过去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落后,导致自动化控制效率极低。随着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优化,现代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从技术上做出了革新,从机械运行参数上做到了高稳定性、高精度,大大地提升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效率。(2)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内核是数学计算和物理技术的应用。后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技术依托逐渐向信息技术倾斜。尤其大数据智能算法的发展,使自动化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进行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参数分析数据,预算结果。智能算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数据分析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2供配电节能控制方法
在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网络的支持下,按照供配电平台搭建、控制执行功能软件连接、节能管理上机位调试的处理流程,完成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供配电节能控制分析。
2.1 供配电平台的选择与搭建
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网络的供配电平台由高压配电柜、低压配电柜、直流屏、EPS等多个设备结构体共同组成。其中,自动化主机可在建筑信息通讯线的作用下联合UPS设备与机械变压器,对下级供配电元件进行节能调试,并将建筑信息数据反馈至直流屏中[5]。低压配电柜位于供配电平台顶层,可对高压配电柜发出电量调试指令,并可借助EPS元件实现对建筑机械设备能耗量的节能化控制。一般情况下,自动化主机多选择型号为STM32F103VBT6的供配电调试芯片,能够根据低压配电柜、高压配电柜的连接表现形式,更改主机接线柱的实际控制位置。
2.2 控制执行功能软件
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可对供配电节能设备的末端节电进行直接控制,且能够通过微处理器芯片,实现对I/O输出信号的调试。一般情况下,在整个节能调控过程中,供配电继电器与接触器始终保持兼性相连的应用状态。出于实效性考虑,控制执行功能软件必须同时具备建筑内照明设备、特殊用电设备、分散式空调、办公设备等多项自动化调试能力,且相应功能软件的设计与实现需要遵照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具体需求测量进行调试与编译。
2.3节能管理上机位
建筑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网络的节能管理上机位开发采用易控的软件操作平台,可在已知控制执行功能软件连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组态软件或人机界面。节能管理上机位能够独立完成供配电信息的监控与调试,它能从建筑机械设备中采集各类应用信息,并将其以图形、图像等比较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在节能管理上机位节点的作用下,电气工程自动化 网络可对建筑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可将各类信息分别存储于数据库软件之中。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在相关人员的努力研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完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支持能力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难度。 计算机技术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有力结合,可以对电气设备实施安全稳定的有效控制,对促进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气自动化从此迈入了新的阶段。 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研发将会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改革得以快速实行,同时也要对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其发展走向应契合社会的技术环境以及用途,并且将电气自动化从单一的控制逐渐转变成集成化控制。 控制系统不仅对硬件要求较高,而且对其软件合理设计的要求也非常高。 在进行软件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到应用环境以及数据机构,如此才能有效地保障控制系统稳定运转,同时还能加强其对不稳定因素的分析监测。 进而在确保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投入资金的使用率。 在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的同时,要牢牢把控自动化本身具备的特征。 不管如何更新变革,都不能摒弃安全、稳定、高效以及一体化的基本属性。 电气自动化依据其本身特性,可将其划分为开放与分散两种:开放是指利用外部的网络系统进行控制;而分散则是运用控制技术实现模块的功能,将分散的个体实行整体式的控制。 将两种特征进行结合,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确保电气自动化未来有力的发展。
结束语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原理的作用下,建筑机械设备的供配电节能控制方法可联合中央控制元件与现场控制元件,搭建稳定的供配电平台,且由于控制执行功能软件的存在,节能管理上机位节点能够得到较好调试。就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实际,在机电工程应用期间,仍然会存在技术或管理方面的各类问题。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能保障机电设备运行效率,保障各项工作的秩序性、有效性,机电工程的运行稳定性提升,能够给社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孙献智.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工厂供配电节能控制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9):173-174.
[2]石文昭.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工厂供配电节能控制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24):148-149.
[3]吉强.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工厂供配电节能控制研究[J].通讯世界,2018(0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