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松
柳州市节能服务中心,广西柳州市,545002
摘要: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深刻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更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产生深刻影响。一直以来,我国都位列制造大国梯队,制造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而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竞争十分激烈。为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综合发展潜力与市场竞争力,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十分必要。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可适度融入精益生产理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精益生产;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
引言
当前制造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劳动力成本增加、市场竞争的全球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原材料涨价、中美贸易争端等都对企业的生产方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就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生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精益生产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它不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精益生产是通过对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消除浪费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精益生产模式能够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在制品与成品库存,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几乎每个企业都存在生产线节拍不平衡导致的人员不必要的动作、不必要的运输、过量的库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员工技能不熟练、机器设备的故障、无标准的作业指导方法、现场未进行5S(5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供更优质的产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产线平衡问题。
1精益生产的定义及发展
精益生产起源于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的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准时化(JIT)和标准化是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准时化是指为了应付需求的变化、提高经营效率,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和搬运所需数量、所需产品,实现最佳生产时机(JUST-IN-TIME)的指导思想。自动化是指以生产百分之百合格产品为前提,在设备、品质、作业发生异常时,使设备本身可检测出异常,自动停止;或作业者按动开关,通知发生了异常,以防止再发生异常的措施和思想。我国精益生产起步晚于其他国家,虽然通过推行精益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精益生产的理念还比较粗放。现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引入精益生产的思想,在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精益生产的理论框架,但是由于精益生产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够生搬硬套,所以在其他行业应用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转换。
2精益生产管理的现状
很多企业都存在生产线节拍不平衡的问题。如人员的工作任务分配不均,有的作业人员忙不过来、此工位产品堆积,有的作业人员无事可做。作业人员生产技能单一,仅会操作单台设备。生产线布局不科学,导致生产空间狭小、操作受限、生产流动不畅。生产作业标准不统一,造成生产的随意性和生产时间的强烈波动,破坏了整个生产流程的均衡。生产现场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较差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人员工作缺乏热情、质量不稳定、呆滞库存难处理等,进一步造成企业竞争能力下降。因此,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提升生产线节拍平衡、能快速进行各类产品生产的方法。
3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
3.1强化全面质量管理
产品的质量不是某一环节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全过程决定的,所以,全面质量管理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对大型制造企业来说,它不仅代表了公司的利益,更代表了国家的制造水平,更要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方面,公司应该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由不同单位代表人员构成,从产品的设计、工艺、零部件采购、制造、实验等环节全面控制检查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在控制生产过程的同时,也要兼顾全企业以及全员的管理,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更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同时,还要做到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产品质量。
3.2加强部门协调
部门之间不协调在企业中是个常态,这也是病态。企业效率低也是一个共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相信部门的协调与否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大大违背了精益管理的思想。彻底消除浪费是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必须要做到及时响应,这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比较严重的困难。在此问题上,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提高领导力、执行力,做好表率,将及时响应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中,做好相应奖惩制度,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到精益、做到不浪费时间和资源,做到及时响应。
3.3认清自己,精益改善
精益管理的运用,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其推行方式和效果不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精益管理手段的同时,必须认清本公司目前所存在的劣势,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缺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是否存在。结合自身问题适当取舍精益理念,在实践中筛选出最适合公司发展的精益管理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提升。
3.4丰富精益生产管理文化
若要让精益生产理念彻底融入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就必须从思想层面着手,所以丰富精益生产管理文化十分必要。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敦促企业员工奋发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丰富精益生产管理文化更能加深员工对精益生产的理解,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践行精益生产原则。为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培育员工的精益生产价值观,以精益生产为核心打造多元企业文化,为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好思想文化基础。比如:将“人才是最大财富和创新基础”“问题就是财富”“改善=发展”“精益生产推动利益最大化”等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立覆盖性、指向性和引导性更强的企业文化体系,为培育人才、转换思想奠定基础;不断优化企业文化建设路径,丰富文化展现形式,并推进企业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创新,为企业文化的丰富与完善培育土壤。当然,企业管理者也应该时刻关注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从精益生产的角度出发,推进文化体系的改善与落实。
结束语
制造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制造业物流体系中应用精益生产是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推进精益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提升自身优势。精益生产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在制造业中实行精益管理是大势所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益思想也在向前进步,企业需要紧跟时代,不断学习和完善。未来是大数据的时代,精益生产必须和大数据进行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引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阁.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19(19):62-63.
[2]刘群.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8):34-35.
[3]李潇.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32-33.
[4]李君锋.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19(02):86-87.
[5]牛占文,荆树伟.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6):4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