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4月第11期   作者:安迎春
[导读] 从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发展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影响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因素,
        安迎春
        37012519920213****
        摘要:从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发展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影响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因素,在建筑行业的深化发展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呈现出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如何根据建筑工程建设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借助施工技术合理把控施工进度。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复杂、施工涵盖内容多、施工作业环境复杂的特点,在具体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将施工技术引入施工中,借助先进的技术形式来分析工程最适宜的施工时间,并计算出整个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消耗,合理统筹利用资源,从而更好地推进工程施工进度。第二,借助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来分析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防范施工安全隐患,从而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2.1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技术是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也是后续施工技术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的规模、质量以及安全性。在确定地基施工技术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项目的规模、建筑地质环境、建筑技术来选择最佳的方案。很多房屋项目的地基大多数还是利用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能够满足不同的建筑结构需求,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还需要采用地基加固技术来对于不稳定地质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常见的技术包括软土地基等。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解决地基沉降等病害的出现。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建筑工程表面泌水的情况,技术措施及管理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自身的质量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浇筑的阶段,混凝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混凝土内部温度也不断升温,而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的温度不断下降,从而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在温差的影响下,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增大,就会产生裂缝的问题。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温度差,在浇筑的初始过程中要不断降温,从而减少应力,避免产生裂缝。
        2.3钢结构技术
        钢结构在施工技术中非常常见,其施工具有跨度大、轻型及混凝土钢筋组合的特点,是现代房屋建筑中常用的材料。钢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便捷,但它具有较强的导热性、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在使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防火应急措施做好防范,合理选择钢的结构,在施工中难免会有焊接工序,只有定时控制和反复检查高危设备及焊接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发生。
        3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策略
        3.1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创设出理想的施工现场,应该积极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将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加以明确,正确分析仓库管理、安全保卫和成本管理等不同的制度,只有将相关的制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才能合理约束施工中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的效力充分体现。应该将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合理纳入制度管理的范畴,科学控制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细节,提升建筑基本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更加到位。
        3.2重视施工的安全化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和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属于施工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开发商注意的焦点,是维护施工人员施工中避免人身伤害的有力举措,确保施工的整体安全度。

因此,施工中应该积极地强化责任制度的合理构建,通过优化相应的制度体系,构建起可靠的对策,践行“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的方针,使安全事故得到合理控制,避免出现多种多样的安全事故。
        3.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技术管理措施
        首先,优化强度管理。按照国家对建筑施工人员施工劳动强度的规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把控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优化进度管理。进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提升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属性和施工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实行8小时3班倒,来完成全天候的工作。
        3.4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第一,需要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每天将施工注意事项多次传达给施工人员,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相关施工行为规范进行施工,如果出现违例施工,加大处罚力度。另外对于一些高难度项目施工,可以组织论证会,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从而保障最终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第二,还需要根据合同周期以及施工项目的规模来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可以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规定具体的施工周期以及具体的施工任务,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施工进度以及便于项目的施工管理。第三,要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减低因为施工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可以制定多种施工方案,从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经济性出发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从而保障最终施工技术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
        3.5注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
        影响施工技术管理效果的因素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占据较高的比重,施工企业要注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且做好聘用、培训、考核三个方面的工作,在保证三个环节质量的同时保障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首先是聘用。施工企业在招聘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时要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应聘者的学历、专业、经验、职业素养,进而聘任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保证管理效果。其次,培训。培训工作需要施工企业重视且应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培训是提升员工专业素质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各岗位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措施。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会诞生出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培训的过程可让在岗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针对引入的先进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技术规范且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建设中保障建设质量。
        3.6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
        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条例后,应该重视监督管理工作的基本效力,通过提升实际的重视程度,使监督管理更加到位,实现理想化的目标。监督管理部门提升对管理条例的关注度,对于多种棘手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使得实际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若发现违规的行为,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营造出相对理想的风气。通过积极地彰显相关机构的效力,促使施工单位自觉认识到不足之处,保证多种实践行为更加合理合法,提升处理问题的效率,减少施工安全问题。科学规避多部门集中执法的情况,避免产生执法混乱的局面。政府部门也应该凸显出自身的影响力,展示出有效性、权威性,发挥出对应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提升施工安全质量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做好房屋建筑项目施工,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施工环节,需要加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保障房屋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而确保最终的质量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综合素质,使得他们树立相应的质量意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房屋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周健明.浅谈关于房屋建筑土建施工技术与监理质量管理的认识[J].建筑与装饰,2019(11):138.
        [2]李晓亮.加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5):141-142.
        [3]林丽,王洪平.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