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县
3728331980092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交通土建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交通土建工程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其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以交通土建工程为背景,从路基路面施工角度入手,分析了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了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望对我国未来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
1引言
在交通运输土建工程中,路基路面作为交通土建工程中最基础的部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交通土建工程的质量。若交通运输工程质量不合格,则整个工程将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关人员须对路基路面工程提高重视,彻查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并进行维修,且在以后的交通土建工程中提高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2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2.1路面施工的不平整
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诸多,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土建工程的技术方法方面。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的选择未做到正确的判定,使得施工机具设备的精准度不达标,从而导致工程施工的技术精度水平达不到路基路基面建设的要求。其次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工程的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到位,使得施工人员的工作意识未达到最佳状态,不按照规定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等。最后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般情况下自然因素包括恶劣气候天气及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比如,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都会给路基路面带来破坏力极强的损害,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路面的施工不平整,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基的建设不均匀,从而使得路基不断下沉。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公路路基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且没有进行密实度方面的实验,若碰到软土地基等工程地质条件,则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更大。除此之外,情况也可以直接导致着公路路基的不均匀下沉。施工路基填料选择的不恰当会导致路基的压实力不达标、排水不通畅等问题,从而导致路面施工的不平整。
2.2路基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损使其承受能力降低
路基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损,其形式较为复杂,主要分为施工过程中的路基缺损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缺损。在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生路基缺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基填料中的含水量及压实力度未能达到施工建设的要求,或是在选择压实机械时,其选取的规格不正确。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为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和缩短施工工期,没能使材料的配比和混凝土的养护达到规定的要求,就会使路面路基的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若公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缺损,除存在施工工艺上的问题,还可能存在特殊的路基路段下沉问题、施工时排水不通畅问题、黄土水蚀崩解等自然因素的问题。
3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
3.1挖土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的挖掘方式通常是采用横挖法。为保证施工质量,在开挖之前,要先将场地的杂草、杂物等清理干净,以免影响施工。其次,还要对路基挖方位置进行勘察确定,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挖掘方案。在挖土路基施工过程中,为了不让曲线的内侧发生外溢,施工人员要保证曲线前后沟底和平曲线的外边沟沟底互相连接在一起,这一点是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其次,为了避免积水冲刷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排水设施是否合理也十分重要,因为不合理的排水设置会对路基造成危害。
3.2填土和压实施工技术
在路基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填土和压实技术是最难把握的,因为具体施工技术的选择要由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施工环境不同,对路基的施工技术要求也就不同。在压实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要根据具体的路面的宽度以及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设计出合理的施工计划,控制好碾压顺序、碾压次数和碾压速度。碾压顺序应当按照先两侧然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标高的平曲线段,那么应当先从内侧压实,然后再向外侧压实。碾压的次数应当控制在6~8次左右。在进行前两次的碾压时,碾压速度大约是1.6km/h,之后可将碾压速度调整到2.0km/h~2.5km/h。如果路面状况比较稳定,可先用6t~8t重的压路机先碾压两次,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完成后面的路面碾压工作。
同时,还要处理好掉头处和接缝处,可采用搭接的方法进行处理。另外,在接缝处理时要尽量避免出现纵向接缝。在碾压过程中,要确保路两侧的压实程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的天气情况,对路基路面的填土和压实施工的效果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如果施工时的天气潮湿多雨,其压实度标准按规定执行,同时可以在路基填料中适当地加入些生石灰。另外,还应当在天气状况良好时施工,还要避免反复碾压。在对路面进行整形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路面的湿度。只有当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理想标准时,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结构才能达到全幅宽压实的效果。施工时,要时刻注意路面的整洁,未施工完的路面要注意保护,不能遭到破坏,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3.3排水施工技术
排水施工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路面排水、地面排水以及地下排水。对路面进行排水,主要是为了防止路面因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而使路基路面被雨水侵蚀。排水技术主要有两种:集中排水、分散排水。地面排水的主要方式有设置地表排水管、截水沟和边沟等。现在,我国高速公路以及一级公路的地面排水施工进行得非常顺利,并对一些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的使用已制定了标准规范制度。地下排水技术主要是设置暗沟和渗井,这两种排水方法的效果也很明显。除此之外,在对路面路基的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如果当地降水量并不多甚至还属于干旱缺水地区,那么就不必过多考虑排水问题。
3.4对路面裂缝的控制技术
路面的裂缝问题是道路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常见问题,当公路投入使用后,如果地面存在裂缝,当遇到雨季或者洪水等水害时,水分会顺着地面的裂缝逐渐渗透到底基层,使路基结构遭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施工时,我们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尽量避免路面裂缝的产生。要想控制好地面裂缝,除了施工工艺要达到标准之外,施工材料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施工材料的内部含水量和塑性值是我们对其进行选择时的重要标准。另外材料防凝减水剂的用量也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沥青路面比较容易受到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温度条件不理想时,非常容易造成裂缝。有些路面在铺装时,必须要使用沥青和水泥,这时对施工技术要求就会非常高,不仅要根据地段特点来选择铺装材料,还要针对材料自身的特性,将多种施工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控制好材料的收缩性,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严重的裂缝。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施工企业和现场施工人员务必要综合分析实际施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全面掌握各类型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理的施工技术,进一步保证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安全,促进交通土建建筑工程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探讨[J].居舍,2021(16):73-74.
[2]张晓峰,张鑫洋.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7):64-65.
[3]王琳,王晓同.交通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初探[J].智能城市,2021,7(08):139-140.
[4]乔君磊.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21(1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