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通病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4月第11期   作者:王永杰
[导读] 混凝土工程施工包含模板安装、钢筋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序,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工程实体之一。
        王永杰
        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宜宾市,644601
        摘要:混凝土工程施工包含模板安装、钢筋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序,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工程实体之一。因此,原材料的选用、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施工工艺等均会对混凝土的实体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为保证混凝土的实体质量。首先,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各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次,还需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最后,还应加强作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作业人员的施工行为,让作业人员可以按照规程规范、技术要求、施工交底等文件要求开展作业,管理人员还需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合理调配物资及配置人员,保证各工序衔接顺畅,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可控。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相关概述
        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包含地基基础施工,其中基坑开挖与回填是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工作。基坑开挖自上而下逐层开挖,混凝土浇筑则自下而上逐步浇筑上升。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审核的施工方案关注地下水的变化和降排水情况,对高层建筑而言,基层混凝土应具备较强抗压能力,防止混凝土因抗压能力不足而出现开裂的情况。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我们应从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施工工艺、养护措施等方面着手,严把施工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的质量, 确保混凝土的实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不当,会造成钢筋裸露、蜂窝麻面、贯穿裂缝、孔洞等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降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的自身安全和人员安全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经检测合格的原材料、操作熟练的作业人员、状况良好的机械设备、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最完善最合理的施工工艺。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难点分析
        2.1 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混凝土自身发热特点及对施工环境温度有特殊的要求容易出现因温度变化而形成不均匀的收缩裂缝或贯穿裂缝,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工程中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但贯穿裂缝却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渗漏的主要通道,会影响建筑部分功能的正常使用,随着裂缝不断地扩张,更会对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造成影响。收缩裂缝或贯穿裂缝的出现可能是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浇筑工序衔接不顺畅停机时间过长、浇筑振捣出现漏振或过振、后期养护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
        2.2 混凝土蜂窝麻面问题
        混凝土表面大面积的出现蜂窝麻面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质量,从而引起人们对建筑物实体质量的怀疑。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与模板表面清洁不到位、模板质量不合格、混凝土浇筑漏振或过振、浆骨分离等有关。
        2.3 混凝土孔洞
        混凝土孔洞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非常频繁,相关问题可以从侧面揭露建筑企业的技术短板,因为混凝土的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不满足规范要求、施工作业人员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孔洞缺陷。
        2.4 钢筋裸露的问题
        钢筋裸露是降低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从侧面反映出混凝土在模板安装、钢筋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种原因为模板安装不牢固导致混凝土入仓浇筑过程中出现移位现象,第二种原因为钢筋绑扎和固定不牢固,同样再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出现以为现象,第三中原因为原材料不合格,如存在超逊径骨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或浆骨分离的现象,第四中原因为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如振捣存在漏振或过振情况、入仓设备配置不合理等因素。
        2.5 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反映混凝土实体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一旦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就可以直接判定为质量事故,对工程的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几方面,第一为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如细骨料细度模数或石粉含量不满足规范要求、水泥质量不满足规范要求、外加剂或掺和剂质量不满足要求等;第二为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错误引用规范;第三为施工现场没有根据现场原材料质量对理论配合比进行修正;第四为施工设备与施工现场不匹配;第五为作业人员操作不熟练或未按设计要求开展施工;第六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运输设备或拌合站与现场浇筑量不匹配,造成混凝土初凝,新老混凝土连接不好。
        3 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策略
        3.1 加强原材料的控制
        为保证混凝土的实体质量,首先应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入手,如从多个骨料料场选择粗、细骨料进行取样检测,从中选择各项指标最优的粗细原材料;从多个水泥厂家进行取样检测,从中选择水化热小、初凝和终凝时间最适宜施工现场环境的水泥品种;从多个钢筋厂家进行取样检测,选择抗拉强度高、韧性强、脆性弱、直径均匀的钢筋;其次,还应加强对模板强度、刚度、尺寸、平整度,拉筋强度,支承系统等辅助材料质量的控制。
        3.2 优化理论配合比
        针对经取样检测合格的各种原材料,试验部门应对厂家不同、类别不同、指标不同的原材料进行多维度的交叉试验,充分分析各种组合试验的利好与弊病,最终从其中选择一个性能最优的配合比指导施工。
        3.3合理配置施工设备
        因混凝土搅拌站设立位置一般与混凝土浇筑现场存在一定运距,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我们应该根据月最大浇筑量合理选择搅拌设备,合理配置混凝土运输车,防止因搅拌站搅拌能力、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已浇筑混凝土出现初凝,造成后续浇筑的新混凝土与已初凝的混凝土出现冷缝。
        3.4加强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
        施工作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操作熟练程度、操作习惯,振捣设备的性能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首先,应该根据施工现场合理选择振捣设备和入仓设备,避免因振捣设备或入仓设备选择的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其次,加强施工作业人员职业素养管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操作习惯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再次,加强施工现场技术交底,保证有关施工质量的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传达到每一名施工作业人员,保证每一名施工作业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最后,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操作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各工种进行操作技能培训,通过举办技能竞技大比赛等活动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对所从事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
        3.5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设计单位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温度环境不同,结合对建筑物使用功能、安全性能等不同指标设计不同性能的混凝土;同理,我们应该根据设计单位设计的不同性能的混凝土,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温度环境不同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保温、降温等养护措施,如高温天气选择洒水养护、低温天气选择蒸汽养护。从最后一道工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 结语
        混凝土施工包含模板安装、钢筋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以及施工质量验收等工作,为保证混凝土的实体质量,必须对原材料的选择、施工机械的配置、入仓振捣的工艺、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种、每一名施工作业人员都各司其职,相互监管,从而达到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志彬,崔铭灼.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与装饰,2020,000(009):155,158.
        [2]李凤芸.浅谈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156(02):210.
        [3]宋德龙.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陶瓷,2020,421(11):100-101.
        [4]张强.试论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1,(03):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