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星
贵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 贵州桐梓县 563200
摘要:贵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化工生产企业,现有转动设备将近700台,转动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设备自身安全,还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通过对转动设备危险源的分析描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它们,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防范措施,提高转动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最终保障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双赢的两轮运行。
关键词:转动设备、危险源辨识、防范
转动设备是我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动设备的运行质量对车间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转动设备使用年限、转动设备更新换代,转动设备的危险因素也明显增多。给转动设备的运行质量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避免转动设备出现故障,应该准确辨识各类转动设备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处理,保证转动设备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一、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二、转动设备危险源辨识
我们在了解了什么是危险源后。在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分析,所有的转动设备都是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巡检、清理、检修工作。人的行为始终贯穿整个作业活动。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发生绞绕、碰撞、挤压、冲击、卷入、切割等机械伤害事故主要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作业人员的思想、情绪、精神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或作业人员身体机能不适应作业要求,从而导致作业结果偏离要求标准或发生安全事故。
2、作业人员违章行为
2.1、进入生产现场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规范。
2.2、违反操作规程。
2.3、班前、班中饮酒。
2.4、巡检不走安全通道。
2.5、上下楼梯不扶护栏、跨越设备及栏杆、在设备或管道线上行走。
2.6、用手代替工具或使用有缺陷的工具进行操作、检修、清理工作。
2.7、转动设备有故障或安全防护装置失效,继续使用及检修、清理作业是未挂牌。
2.8、转动设备未停稳前用手、脚或其它物品强制停止设备转动。
2.9、转动设备超负荷时用手、脚或其它物品强制转动设备运转
2.10、各转动设备作业点,在缺乏联络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转动设备的启停。
3、管理上的缺陷
3.1、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度不够。
3.2、安全教育、技术培训、考核不够,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
3.3、对转动设备存在的质量缺陷或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检查和整改。
3.4、安全投入不足,对转动设备安全防护(护栏、护罩、急停开关等)装置缺乏真实有效的维护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部位缺乏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色。
3.5、在交接班时缺乏对存在隐患的转动设备进行安全提示。
(二)、转动设备本身因素风险进行分析,转动设备通常都是靠一个或多个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都会出现危险部位,这些危险部位主要有:
1、旋转部位和运动部位之间的咬合处是危险部位,如传送皮带和皮带轮。
2、旋转部位与固定部位的咬合处,如搅拌机、给料圆盘。
3、旋转的轴,如筒体、高速轴、托辊、立棍、靠背轮、连轴器、轴承座等。
4、转动部件咬合处,如磨机慢传电机齿轮、齿圈。
上述危险部位如不加以有效的防护措施,人员在进行操作、巡检、清理作业时就有可能发生绞绕、碰撞、挤压、冲击、卷入、切割等机械伤害事故。
(三)、转动设备环境因素风险分析,操作人员都是在固定的环境下进行转动设备的操作、巡检、清理、检修工作即生产作业环境,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通风、过道、空间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出现危险因素。促使操作人员失误从而发生主要危险有:
1、人员从高处滑跌。
2、工器具、材料、物料等从高处掉落。
3、有害能量和物质伤害(噪音、粉尘)。
4、易滑、不平坦、过窄的路面及通道使作业人员滑跌或碰撞。
5、不适当的楼梯及楼梯护栏使作业人员滑跌或碰撞。
6、不充足的照明使作业人员滑跌或碰撞。
三、转动设备危险源的防范措施
我们分别对转动设备的人为因素、转动设备本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危险源辨识,找出了转动设备存在的危险源。下面就针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安全防范措施: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对作业人员思想、情绪、精神状况进行上岗前确认,作业前检查,确保作业人员思想、情绪、精神状况满足作业要求。
2、加强对“三违”现象的检查和考核力度,确保作业人员无“违章”作业。即使出现“违章”作业也能及时纠正、教育、考核使广大作业人员能够得到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3、加强管理,根据转动设备、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学习,使作业人员增强安全操作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对作业安全进行交底。
(二)、转动设备本身因素风险防范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转动设备安装防护栏杆、防护罩进行隔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安装警示标志和设置安全色,联锁装置及紧急停止开关正常有效。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加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加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学习、加强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加强检查考核力度,使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高。
3、加强对转动设备隐患排查,能整改的要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要安装警示标志和设置安全色。并在交接班时进行安全交底。
(三)、转动设备环境因素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生产现场文明卫生的治理、检查、考核。
2、加强对生产现场隐患排查,能整改的要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要安装警示标志和设置安全色,并在交接班时进行安全交底。
3、对于极端天气要有预见性,要提前做好针对冬季道路、过道结冰,夏季防汛、防暑工作的部署与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之工作(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