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江标
45088119890808****
摘要:在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城市河道水环境作为重点话题,必须对其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与改善作为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使河道水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以确保城市居民可以用到放心水、安全水。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大量污染物排放给城市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功能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针对城市河道的水情特点和生态特性,采取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技术措施对其进行治理,恢复城市河道的正常功能。
2 河道水环境保护的意义
首先,给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水资源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支撑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升,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只有保护好水资源,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其次,促进河道生态平衡,创建适宜生存的生活环境。就水环境来说,河道始终是其重要载体,且河流也是日常生活用水的来源之一,保护河道水环境不仅可有效保护河流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还能改善当地气候环境,创建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河道水环境治理理念存在缺失
目前,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方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治理河道水环境方面,投入了较多精力,治理生态综合效果显著。相关部门虽然在治理河道水环境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水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整体而言,与预期目标还存在差距,原因在于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有关部门的实施理念存在误区,相关人员对于对水环境治理的意识尚且停留在表面,导致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深层次的效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工程资源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3.2 水资源消耗量大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河道水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原因在于地区的水资源用量已经远超负荷,导致河道断流甚至枯竭,河道水环境整体并不理想。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此过程中严重消耗了资源,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升生活质量,水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导致河道水资源消耗过量,生态调节能力受到破坏,荷载过大。污染和破坏严重,河道储水量日益下降,水质也受到影响,城市供水压力越来越大,水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3.3 河道生态系统周边环境恶化
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建设期,很多城市河道以渠化和完全硬化的河道为主,边坡护岸也多采用碎石、石块或者混凝土预制块等完全硬化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将河道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对孤立起来,会导致河水与地下水难以进行有效交换循环,河水与土壤也难以进行物质交换,河道沿岸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不利于河道与周围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同时也会造成河道湿地面积的降低,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河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不利于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河道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河水的自净能力也被削弱。
4 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措施
4.1 河道生态设计
城市河道生态设计分为空间布局设计和物种选择搭配设计。空间布局设计以河水深度为基础,通常,从上到下来看,顺序依次分为水面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在进行物种选择和搭配设计时,应当根据水生植物所适宜的深度进行选择和搭配。需要注意的是,水面植物设计应当考虑河道的防洪排涝和航运功能,水面植物的设计位置应首选河道的拐角区域和边坡区域。物种选择搭配设计方面,水面植物应以芦苇、香蒲等为主,河滩区域应以普通草坪为主,尽可能选择易于繁殖、耐污染、净化能力和观赏性较强的水生植物,在河道中营造出一个立体、美观和多样化的河道生态系统。
4.2 科学种植水生植物
河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种植水生植物,通过生物途径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种植水生植物是一种生物治理方式,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可吸收河道中的有机物,防止河道水环境出现富营养化问题,还可调节水质,给河道中的水生生物带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如在河道的浅水区域种植芦苇或菖蒲等植物,创建生态河道景观长廊,可在调节河道水质的同时美化河道水环境,提升综合治理效果。
4.3 应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
目前,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最新型的增氧技术,其在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水环境生态质量。河道水资源中的物生物和水产动物数量庞大,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氧气作为支撑。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中,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应用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水环境生态中的氧气含量,满足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氧气需求,有利于动植物在水环境中更好地生长和繁殖,以此来确保水环境生态质量。喷泉曝气特有的水体对流形式,在垂直循环运动过程中表层水体与底部水体交换,新鲜的氧气被输入河底,废气也会被搅混释放出水体表面,在河底形成耗氧微生物群落,可以有效防止厌氧消化,大幅度减少腐烂恶臭味。表层较热的水体厌氧性较高,底部温度较低的湖水被输送到表层后,抑止水体表面藻类繁殖及生长。
4.4 生态修复工程
在满足河道治理基本功能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河流的生态需求。总体而言,修复水体原有生态功能的措施有化学、物理、生物3大方法。其中,化学方法有加入铁盐、石灰,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沉积磷、脱氮、杀藻,这种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投入的成本较高;物理方法有引水稀释、疏挖底泥、机械除藻等,此类方法一般治标不治本,通常作为应急措施解决突发性水污染问题;生物生态法有种植与养放水生生物、修建人工湿地、人工增氧等,生物生态修复现已成为河流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水生态修复的重点与热点内容。随着水生态文明的持续推进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达到防洪要求的情况下,可结合休闲娱乐、文化特色和新农村建设等要求适当打造景观工程。
5 结束语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发挥着输水供水、防洪排涝、交通运输、景观美化、调节环境等作用,与城市环境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城市河道在当今城市中占据着异常关键的地位。基于此,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大众应当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祈春.城市规划中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探究[J].居舍,2020(24):9-10+22.
[2] 谢新征.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2):181-182.
[3] 项华.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9):193-194.
[4] 施建耀.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22.
[5] 刘芳琪.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