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霍尔果斯土地储备交易中心 新疆霍尔果斯市 83522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重金属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受到污染的废水,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以防止渗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因此在前期的勘察设计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地下水防渗工程的重要性,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水文勘察方案,确定场区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分析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地下水的渗流、流向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并提出相应准确的计算参数、防渗技术方案,供地下水调查使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土壤地下水;调查
引言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土壤状况调查活动,但是由于进入土壤地下水调查行业的门槛低,少数从业人员对收集到的目标地块的资料分析不足,对导则理解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对地块调查不彻底,调查报告不能通过专家评审的现象常有发生。
1地形地貌
某场区属中切割低山区,原始地形地势呈北高南低的大体趋势,最高海拔约684.34m,原始地形最低侵蚀基面标高约610m,最大高差约75m。场区原始地貌主要为残积台地间山前河谷冲洪积地貌,现场地已平整成梯状,整平标高为641.383~628.906m,呈北向南梯状展布。经开挖整平的场地最大填土高度约27m。
2土壤地下水调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1地下水位变化所造成的水文地质灾害
在工程项目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性比较强,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同时还可能会对现场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尤其应注意对地下水变化水分布情况进行仔细勘察,如果地下水位大幅上升或者大幅降低,均会造成水文地质灾害。在地下水位变化范围中有一个临界值,在地下位的不断变化中,如果变化幅度低于临界值,则一般不会发生水文地质灾害,而如果地下水位变化浮动较大,并且已超过临界值,则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甚至会对地下水分布区域内的工程项目直接造成损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施工区域地下水位上升幅度比较大,并且施工场地具有盐渍化问题,则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甚至导致工程项目发生倾斜、坍塌。
2.2地下水压变化所造成的水文地质灾害
通常情况下,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地下水压保持不变,或者仅仅有小幅度变化,而变化幅度能够维持在正常参数范围内。但是,如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施工操作以及复杂地质变化因素的影响下,地下水压变化幅度较大,则水压变化会直接作用于建筑工程地质基础中,甚至还会造成基础结构产生裂缝,随着裂缝的扩大,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对此,在水文地质勘察时,应加强地下水压监测管理,同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地下水压应急管理机制,如果水压变化幅度较大,则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避免发生严重事故。
2.3地质水位升高所造成的水文地质灾害
如果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则会造成基础结构软化,甚至还会造成土壤结构强度发生变化,导致工程项目基础结构变形,部分建筑工程还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3土壤地下水调查过程中水文地质勘察结论应用探讨
3.1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钻探是直接探明地下水的一种最重要、最可靠的勘探手段,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的必备工程,也是对水文地质测绘、物探成果所得地质结论的检验方法。
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水质全分析等补勘方法,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头压力,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种水文地质参数,为烧变岩的水害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3.2调整工程项目地质勘察工作
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保证工程项目整体性以及稳定性。工程项目地质勘察和水文勘察所需时间比较长,复杂性较高,需应用多种技术以及设备,如果勘察方法应用不当,则会导致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另外,在水文地质勘察中,不仅需应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和设备,严格控制勘察工序,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同时还需选用适宜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3.3放水试验
为了证明含水层的富水性,三个井均进行了持续时间大于24h的一次性全降深放水试验,将降深降低至最小。在进行放水实验时,特别注重观测时间以及相关数据的记录。试验中,放水孔流量观测、频率,按照预估最大放水量的持续时间计算时间间隔,起始阶段为每30min计量一次,达到3h后,按每60min计量一次进行,直至放水结束。通过试验,使得对含水层的富水性有了进一步的进行了解和研究。
3.4主要岩土层
根据钻孔揭露主要地层如下①素填土:浅红、浅黄色,中密—密实,湿—饱和。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②粉质粘土:浅灰色,可塑,饱和。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③坡积粉质粘土:浅红、浅黄色,硬塑,湿。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④残积砂质粘性土:浅红、浅黄色,硬塑,湿—饱和。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⑤全风化似斑巨斑状花岗岩:浅红、浅黄色。透水性较差,富水性差。⑥砂土状强风化似斑巨斑状花岗岩:浅红、浅黄色。透水性较差,富水性差。⑦碎块状强风化似斑巨斑状花岗岩:浅黄、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差,富水性差。⑧中风化似斑巨斑状花岗岩:浅红、浅灰白色。透水性一般,富水性中等。⑨碎块状强风化辉绿岩脉:浅灰、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差,富水性差。⑩中风化辉绿岩脉:浅灰、灰绿色。透水性一般,富水性中等。
3.5地质雷达技术
在水文环境地质技术中,探地雷达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近距离探测,而近距离探测可以充分保证实际的探测结果。地质雷达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将电磁波传输到地面,当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电磁波会返回地面。地质结构分析是通过电磁波进行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幅度主要用于电磁波的分析。利用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准确地掌握地质特征。实际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可确保勘测和自动勘测的准确性。在地质灾害的处理中,可以使用地质雷达技术来成功处理裂缝,还有地面倒塌等问题。
结束语
实际开展土壤地下水调查过程中,不同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差异较大,地层结构和分布对污染物迁移和汇集规律影响较大,因此充分理解、分析水文地质勘察结论,不仅能够为调查成本估算提供有力参考,更能使土壤地下水调查工作有针对性,调查结果更能反映目标地块的真实情况。在地质勘察钻探工作中需要避开污染区域,避免污染范围扩大。
参考文献:
[1]朱兴旺,王晓伟,孙娜科.某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方案探讨[J].中国矿山工程,2021,50(03):27-29.
[2]孙进步,朱涛.某水文地质勘察[J].露天采矿技术,2021,36(03):76-79.
[3]张绍坤.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实际应用思考[J].冶金管理,2021(11):101-102.
[4]高杨.水文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1,41(03):108-109.
[5]魏强.某省某项目废水防渗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手段探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06):140-144.
[6]孟繁超,黄飞云.当前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其修复探究[J].低碳世界,2020,10(11):31-32.
[7]石冬瑾,葛海泉.当前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与修复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4}(08):8-9.
[8]王传能.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探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4}(07):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