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骆凯民
[导读] 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更为激烈。
        骆凯民
        身份证号码:35052119920915****
        摘要: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更为激烈。应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将管理工作放在企业审查的首要位置,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以及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
1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
        建筑行业作为基础行业,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这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目前建筑行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多个分包商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分包商容易受利益驱使,缺乏大局意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因此管理工作很难开展,这也就造成施工现场混乱,资源浪费,安全隐患较大。
1.2 施工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也是关乎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施工者,普遍文化程度低,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也了解甚少,个别素质较低,存在不配合管理的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这些不足可能会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另外建筑施工者都是远离家乡,长时间不能与家人团聚,职业认同感低,造成了心理上也存在缺失。因此,也要关注这些人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带薪休假福利,保障施工者的劳动福利,施工者心情舒畅了,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1.3 材料、设备因素
        人员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方面,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和设备因素。高质量的原材料和设备是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根本。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有些采购人员,在采购建材设备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结合项目本身进行采购。因此,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购人员跟验收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避免因为材料、设备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2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施工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是首要的,材料管理也被认为是源头式的管理。材料管理到位既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也可以确保施工成本,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施工材料管理又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要落实施工材料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流程、管理方针政策等落实到位,规范管理,统筹布局。涉及到材料价格性能的市场调研、材料采购数量与使用数量的合理控制、材料保管的合理性、材料使用过程中合法性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细节管理,重点是人员管理与登记管理。加强对材料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为监督,确保其采购与管理的合规性,避免材料的以次充好,确保材料登记管理到位,质量问题源头可查。而其也实现对建筑材料的动态监控,防止材料的过量与不足,达到施工成本科学把控的目的。多管齐下,让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正规化、可视化与可溯化,提供材料质量保障。
2.2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管理人员要有成本控制意识,在确保建设项目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1.施工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施工技术和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经过验证和比较,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难度,确保工作效率。2.做好各部门之间的联络和沟通,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帮助企业控制建设成本。3.根据建筑的质量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分析规则,定期检查成本控制工作,监督付款费用并进行详细记录。
2.3 落实设计审核工作,完善最终的施工验收
        在建筑工程管理施工的过程质量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就在于落实好设计审核工作,完善后续的施工验收工作。

而关于设计审核的具体实施,则应当以业主单位作为核心所在,进一步联合设计单位、物料供应商以及施工单位,全方位展开工程设计内容的优化工作以及审核工作,在根本上提升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降低各类设计漏洞所引发的质量不合格问题;而工程验收作业的具体实施,则要在验收程序方面入手,涉及到的施工单位可以通过预先验收、整改以及优化处理的方式展开全面的工程验收,在前期的验收工作完毕后,就要交由验收机构来展开后续的验收作业,而为了保证验收的专业性以及完善性,就要进一步落实好针对验收科目的编订作业,针对其中涉及到的各类项目展开编制,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验收质量,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管理效果展开评估,在根本上达到优化工程施工管理效果的主要目的。
2.4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力度。只有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个人素养,才能在建筑工程现场遇到临时突发状况时快速应对问题;只有管理人员有着较强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发挥出来,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具象化的管理。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促进建筑工程有效管理和全面优化的关键步骤之一。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管理人员应该活学活用,将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应用到施工现场。在施工单位进行管理团队的筛选时,应该全方位考察人才的管理专业素养,并考察其面对突发状况时的临场反应速度。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考察,还要考察该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筑企业应不断吸纳高素质管理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2.5 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施工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要注重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增强对机器装备的微修护理工作。根据规则及时更新装备,定期进行检测。①采购设备时,不能一味的对比价格,应该首先考虑设备的质量;②使用设备时,操作人员需按照设备操作指南,设备使用完成后,要及时做好设备护理工作;③成立设备小组,专人管理设备,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按时进行设备查验。
2.6 加强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        
        影响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设备质量也与工程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管理人员就要对工程设备质量问题加以严格监管。在施工前,对相关施工拟用设备的质量进行到货验收,进行严密查验,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违规设备,然后针对建筑工程各流程中的不同要求,严格进行设备的选型、性能参数等方面的检查,确保准确无误。除此之外,为使施工设备得以充分发挥其最佳作用,还需要确保施工人员具备操作设备的良好技能,对于操作不当的人员要加以培训,以此规范操作的标准性。        
2.7 做好施工技术管理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前要制定并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分析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因素,并对施工人员的职责范围作出明确指示,使其严格遵循施工的技术标准要求实施施工工作,对施工时出现的问题都要进行重视,如果发现存在技术操作不当,要及时整改,以此最大程度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进行。        
3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行业间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把焦点放在了施工质量问题上,这无形中给建筑工程管理者增加了压力。作为质量管理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供方案指导,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方案。与此同时,要保证管理效果,可以采取监督机制,倒逼人员规范,从而提升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芃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四川水泥,2021(01):153-154.
[2]程军生,张松涛.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34-135.
[3]胡道敏.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