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曼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厂,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本文基于现有的数控机床设备,针对某项大型铝合金壁板框类零件结构特点,经过两种工艺方案的分析对比、刀具轨迹的优化,确定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案,有效地避免零件变形超差报废风险,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
关键词:高速切削,数控技术,开口外缘,切削参数
引言
在飞机制造过程中,框类零件的制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1]。框是飞机横向结构承力件,同时又是形成和保持机身径向外形的主要结构件,分布于机身和进气道。框类零件主要由与机身理论外形成等距的外形曲面、内形曲面、加强筋以及以框轴线为对称轴的双面(或单面)有凹槽的腹板组成。框类零件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提高飞机性能、加快飞机产品发展,降低飞机研制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速加工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世界制造业范围内倍受关注的前沿技术,高速加工通过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由于切削时切屑以较高的速度排出, 产生的热量少,切削力小,对零件的变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2]。因此,非常适合航空铝合金壁板类零件的加工。
1.零件简介
此零件是飞机上的支撑框,是飞机装配成型的首要工序零件。
1.1零件基本信息
零件尺寸:缘条最小厚度尺寸 2.5mm,高 43mm;腹板最小厚度尺寸 1.5mm。
1.2零件工艺性分析
1.2.1零件结构特点
零件结构为网格式壁板,槽腔多,外形双曲面,角度变化大,开闭角变化多,碎面多。
1.2.2零件加工难点分析
加工厚度尺寸难以保证。此零件为网格式壁板结构,超出70%的腹板存在下陷,厚度尺寸1.5mm,缘条最小厚度尺寸为2.5mm,缘条最高为43mm,加工厚度公差为±0.15mm,加工厚度尺寸难以保证;
零件外缘多处为开口结构,且外缘均为双曲面,曲率较大,不可作为直纹面加工,加工难度大;
零件由5个Φ8H9定位孔,孔位精度Φ0.1,最小孔间距为874.1mm,孔间距精度为±0.1mm, 加工精度高;
零件左右两侧对称开口外缘相对零件整体探出352.1mm,加工过程容易变形;
零件毛料金属去除量高达88.7%,零件易变性;
缘条开口端面与缘条面成楔形,加工过程中易切伤。
2.工艺方案的确定
2.1 高速切削加工的优越性[3]
壁板的高速加工是现时的一种发展趋势,因为高速加工可以带来高的生产效率,减少切削力, 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
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单位时间内材料切除率(进给量、切深、切宽的乘积,F×ap×ae)增加, 切削加工时间减少,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较大,切削厚度对切削力的影响较大[4]。在高速切削加工范围内, 随切削速度提高,切削力随之减少,根据切削速度提高的幅度,切削力平均可减少30%以上,有利于对刚性较差和薄壁零件的切削加工。
高速切削加工时,切屑以很高的速度排出,带走大量的切削热,切削速度提高愈大,带走的热量愈多,大致在 90%以上,传给工件的热量大幅度减少,有利于减少加工零件的内应力和热变形, 提高加工精度。
2.2 原工艺方案分析
2.2.1 原工艺方案
① 粗铣零件内外形,腹板及侧壁均留1mm余量;②精铣筋高缘高及开口缘条过渡圆角;③精铣筋高;④ 精铣零件内形;⑤精铣腹板;⑥补铣内形残留;⑦行切外形转角;⑧钻定位孔至5‐Φ7.8;⑨铣孔;⑩精铣外形并切断。
2.2.2 原工艺方案存在问题
粗铣余量小。零件缘条厚度最小尺寸为2.5mm,高43mm,属于高薄筋条,零件刚性差,粗铣单边只留1mm余量,并未明显改善刚性,精铣时极易颤刀,产生超差报废零件。
加工顺序安排不合理。先精铣筋高,后腹板,难以保证腹板厚度;先内形后外形,外缘厚度和外形两者难以双全保证。腹板厚度及外形均会影响装配搭接关系。精铣外形前铣外形转角,余量大,切削用量大,容易产生研刀情况,影响产品质量。开口外缘圆角在外形之前,当行切圆角时,外缘端头余量大,进刀时容易产生扎刀,影响刀具寿命。
没有单独铣内形转角工步,精铣内形时,刀具在转角位置切削用量突然提高,容易产生颤纹, 影响产品表面加工精度。
2.3工艺方案确定
经对零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工艺性能分析,以及针对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更改工艺方案,基于工厂现有机床设备条件,对方案进行最全面优化。
2.3.1 优化后的数控工艺方案
①粗铣零件内外形,腹板及侧壁均留2mm余量;②精铣腹板;③精铣缘高筋高、外缘开口端及圆角;④精铣援条内外形;⑤铣内形转角;⑥精铣内形;⑦补铣内形闭角残留;⑧补铣外形转角;⑨钻定位孔至5‐Φ7.8;⑩铣孔;?切断。
2.3.2 方案分析对比
对比原工艺方案,现工艺方案优势:
增加粗铣余量。若零件侧壁单边只留1mm余量,壁厚为4.5mm,精铣内形后侧壁为3.5mm,当精铣外形时,刀具在接近零件时零件容易发生震颤,零件表面粗糙度高,表面精度低。所以将粗铣单边余量增加到2mm,精加工时零件壁厚达到6.5mm,可以有效提升零件的刚性,避免发生颤纹,保证零件表面精度。
先精铣腹板后筋高。粗铣工步后,在零件真空吸附状态很好的情况下,进行精铣腹板,可以精确保证腹板厚度尺寸;在精铣腹板后精铣筋高,以腹板为基准,可以保证筋条高度尺寸。反之,若精铣腹板在筋高之后,保证腹板厚度尺寸难度较大。因为筋高尺寸公差较大,腹板厚度尺寸公差小,若筋高偏下差,则腹板厚度会超差。
将精铣外缘开口端面提前。如图1所示,原工艺方案中,外缘开口端是在精铣外形工步中最后,此时零件缘条内外形已经精铣到最终尺寸2.5mm,当精铣外缘开口端时,零件刚性极差,容易发生震颤,导致零件变形。
精铣外缘开口端提前至缘条圆角之前。当行切缘条圆角时,若刀具进刀距离小,则容易扎刀, 刀具磨损严重;若长距离进刀,则需要较大的空间。缘条开口端精铣到位后再行切圆角时,进刀余量小,避免扎刀, 提高表面精度。
在高薄缘条处,内外形选择同步等高小切深加工。对比原方案一中内外形先后加工成型,环切缘条内外形的加工方式,缘条下部始终保持较大的厚度尺寸,零件刚性比较好,可以有效避免产生缠纹,降低零件变形的风险。
增加清铣转角程序,使零件各部位余量均匀,实现刀具等体积切削,不仅可以提高零件表面质量,还可以规避崩刀现象的发生。
结论
采用新的工艺方案进行数控高速铣床加工此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工艺方案方面的中止、停滞等意外状况,整体加工方案比较流畅,数控加工完成后,从机床平台卸下零件,未发生明显的变形,进行测量机检测,未有超差,零件合格。
此外,球头刀行切内形闭角残留时,操作工人对刀后已增加较大刀轴补偿,但是依然有明显球头刀切削凹痕。球头刀的切削精度可以作为今后深入研究方向。
整体而言,针对壁板框类零件,改进后的新工艺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加工效率显著提升,对其他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晓明,铝合金航空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机理与预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艾兴,高速切削加工技术[M].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王明杰,航空铝合金零件铣削三维残余应力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
[4]王振华,防锈铝合金弱刚度复杂结构件高速铣削工艺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