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喜
山东新城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受施工工艺不当、原材料配比不科学以及外界温度、气候等因素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裂缝在产生初期并不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裂缝会不断延长和扩大,并危害建筑结构,如此不仅会增加处理难度,还会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施工单位提高质量防控意识,强化混凝土裂缝预防和处理力度,全面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类型
为了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其裂缝类型。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大致有两种,分别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其中结构性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应力达到极限,导致承载力不足、强度不够,从而使结构出现裂缝。该类裂缝又分为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脆性破坏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征兆,具有突发性特点,并且裂缝影响较大。而塑性破坏的特点是有明显预兆,可以在发现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所以危害性相对较小。非结构性裂缝是混凝土材料在塑性状态和固化后因应力会产生的裂缝。常见的裂缝类型有三种:(1)塑性状态下产生的裂缝。(2)早期热缩产生的裂缝。(3)长期干缩产生的裂缝。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2.1建筑结构变形
混凝土梁板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受力结构和传力结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梁板强度不过关,或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拆模,会导致梁板产生裂缝。另外工程投入运行后,如果梁板长时间受超载作用力,也会导致建筑内部混凝土结构产生拉应力,从而使结构发生变形现象。一旦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承受范围,将直接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2.2水分快速蒸发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会逐渐进入硬化状态,此时混凝土内部会剧烈收缩,并且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使得混凝土体积逐渐缩小。在此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收缩程度超过其自身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总结分析,这种裂缝常出现于混凝土浇筑后的7d左右。
2.3内外温差大
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热量,加上散热较慢,导致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而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速度相对较快,这也使得混凝土内部与表面产生巨大温差,从而使内外产生巨大温度差。受热胀冷缩影响,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出外部承受范围,会使表面产生裂缝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种裂缝没有固定规律,裂缝大小取决于温度差异大小。
2.4地基沉降不均
地基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承重结构,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没有对施工区域土质条件进行科学分析,所以在地基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习惯性采用高挖低填施工技术,也就是将较高地区的土壤挖出并填入低洼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地基平整需求,但是却容易导致地基沉降不均。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3.1结构补强处理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问题。例如:在火灾、地震等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超出自身荷载范围,导致工程出现结构性裂缝。或者工程投入运营后,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导致钢筋锈蚀,使得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不足,从而产生裂缝。针对这类混凝土裂缝,可以采用结构补强技术进行处理。具体来说,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载荷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证结构设计科学、合理。
如果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无法满足变形变量需求,需要适当增加钢筋,从而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裂缝发生概率。
3.2注浆处理技术
注浆处理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较为常见的工艺技术,适用于0.2mm~0.3mm宽度的混凝土裂缝中。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配合一些修复材料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施工人员在采用该技术处理裂缝时,需要提前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彻底清理,并分析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等级,并按照原有参数配制浆液。而后将浆液注入混凝土裂缝中,从而使灌注的混凝土浆液与原有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而后对表面进行处理。
3.3置换处理技术
置换技术常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受损部位严重的混凝土结构中,在该技术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将混凝土裂缝位置的杂物或混凝土材料清除,再利用新材料替代清除后的材料,以此来解决裂缝问题,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在采用置换处理技术时,需要保证选择的替换材料满足工艺需求。具体来说,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置换材料,从而达到理想处理效果。现阶段,施工单位采用该方法处理混凝土裂缝时,选择较为常见的材料有聚合物、水泥砂浆、改性聚合物混凝土等,置换效果较好。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材料会随之出现,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置换材料,从而提高裂缝处理效果。
3.4开槽填补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裂缝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混凝土裂缝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措施。如果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裂缝较大,则可以选择开槽填补处理技术。然而,这种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需要注意裂缝处理数量。如果数量过多,需要增加开槽面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选择该技术时,首先需要保证裂缝数量有限。在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专用的开槽器设备,在混凝土裂缝位置凿出3cm~5cm的“U”形或“V”形凹槽,而后将填充材料填入凹槽中,并抹平处理,常见的填充材料有:树脂砂浆材料、水泥砂浆材料、沥青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都能够很好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进行处理,且处理效果较好、全部完毕后需要在表面在此涂抹一层聚合物,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以此提高裂缝处理效果。
3.5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其中包括表面涂抹法和表面贴补法,前者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小、浅显、深度没有达到钢筋表面,并且不漏水、不伸缩的发丝裂缝,后者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裂缝,例如:蜂窝麻面或不确定漏水位置的裂缝。这种处理技术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美观效果。
3.6其他处理技术
除以上几种处理技术外,还有水泥灌浆法、扩大砌体截面等处理技术,这些处理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进行良好的修补,因此,在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进行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载荷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处理好结构裂缝,避免裂缝给人们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常见材料,具有硬度强、抗渗性高等多种优势,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一方面会对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各种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112-2009,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
[3]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