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姝
中通服公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养老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传统的养老服务方式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而随着老人们需求的不断多元化,目前传统的养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实现服务组合成为了创新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一大有效途径。通过“互联网+”社区智慧养老服务重新整合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构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满足老人物质、精神的双重需求,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关键词:老龄化;“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一、我国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1、供需不匹配,缺乏灵活性。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同时对老人居住地和居住环境不做较大改变,以其成本低、人性化的特点而得到了大众的认同。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流程大致为:1)老人首先跟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提出需求;2)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寻求合适的服务人员进行上门服务;3)服务人员满足老人需求后在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进行备案。这样的服务流程看是简洁明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第一步为例,老人跟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提出需求的途径大致有两种:一是老人亲自去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提出需求;二是通过电话交流。第一种途径会给出行不便的老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而第二种途径由于社区服务人员有限,服务高峰期会出现人员短缺,从而造成信息滞后的现象。信息交流的不及时,往往导致老人的实际需求难以实时的传递到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造成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缺乏灵活性。
2、服务项目单一、缺乏精神慰藉。目前,社区养老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社区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二是在社区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然而这两种服务方式都是集中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服务,如洗衣做饭、送水送餐等,很少涉及精神层面的服务。但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不仅包含生理需求、安全,同时还包含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随着老人寿命的延长,由于儿女忙于工作,时间有限,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时候却忽略了他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传统的社区养老服务由于服务的对象众多,对于老人精神层面的慰藉也远远不够,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感觉到孤独寂寞,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享老”。
二、“互联网 +”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互联网+” 社区养老既能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等方面优越性的同时,还能够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加个性、智能、便捷化,但是新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实现需要政府、 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 汇聚多方力量探索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实现途径。
1、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系统构建。智慧社区养老在当前我国养老工作中是利大于弊的,应当鼓励各地方设立智慧社区养老的试点,展开试点活动,让各地方的老年群体意识到智慧社区养老的优势,吸引他们参与到智慧社区养老的试点活动中来,带动全家一起,真正关心老年人群体的养老工作,做到老有所依。建立符合各地社区需要的健康养老信息处理平台,依据现实养老需求确定需要的基础数据库。从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应需要的基础数据库应包括需要社区养老服务老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信息、健康档案、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数据库。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数据库只不过是从事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最基本的数据,适用全国各地社区养老发展的现实需要,不过由于具体社区情况是不同的,为此各社区在具体的健康养老服务现实需要的基础上, 依据各地具体情况增加相应的数据库,这些数据是老人最为宝贵的数据, 理应派专员进行更新与维护。
2、构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互联网+”社会智慧养老服务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构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借鉴现有的成熟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的相关经验,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以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构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应该包含以下功能模块:紧急救护功能、生活服务功能、咨询服务功能、生理监测功能以及关爱功能。其中,紧急救护功能主要通过“一键式”智能手环或手机等智能设备对老人突发性状况做出反应,发送紧急救护请求,社区智能养老服务系统自动转接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机构;生活服务功能是老人通过智能设备上传需求至该功能模块,相关服务机构再通过系统为老人做出相应服务;咨询服务功能是老人能够通过该功能模块获取到心理、医疗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生理监测是系统能够通过智能设备实施监测到老人的生理状况,如日常血压、体温等指标,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关爱功能是满足老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构建智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能够有利于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老人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单纯以满足老人物质生活方面的服务已难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了,因此,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应不断完善其服务内容,将其从生活照料服务、医疗护理服务扩展到精神慰藉服务、紧急救援服务、环境改善服务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其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因此,为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还应注重对于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有政府部门出面鼓励高校结合社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出一批具备兼具基础医疗、心理以及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于现有的服务人员的培训,组织服务人才学习使用智慧养老管理信息平台,同时定期参与相关医疗、心理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服务人员的从业水平,优化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质量。
4、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老一辈对智慧养老正确认知。根据《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阻碍老年人上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水平限制以及上网技能缺失,同时这也是阻碍“互联网+”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老人们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理念和运行方式都缺乏了解,而且他们这一辈的人对于接触新的事物有一种抵触的情绪,面对这种状况,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应加大宣传力度,面向老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引导老人们正确认知信息技术以及智慧养老,帮助他们使用智能设备。与此同时,企业在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时也应尽量做到设计简洁、操作简便,使老人们能快速理解其功能并熟练使用。
综上所述,智慧社区养老符合我国目前养老工作的新态势要求,又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导向。智慧社区养老的根本目的是完善老年群体养老工作,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增添便利,满足老年群体真正的需求。发展智慧社区养老是一项关乎百姓民生的重要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应当让信息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为社会生活增添便利。这也要求了信息技术要不断更新发展,推动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晓,唐铁球,孙秋峰.浅谈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探索[J]. 经贸实践, 2017(2):113-114.
[2] 唐美玲,张建坤, 雒香云.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 建研究[J]. 西北人口, 2017(6):58-63.
[3] 潘琳. 基于智慧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J].阜阳师范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 李佳.浅谈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案例 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