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悦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4000
摘要:随着全球生产制造行业竞争的加剧,质量管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越高,就在市场中越容易赢得竞争,因此依托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地运行质量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分析了制造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重要性及措施,主要对完善质量管理策划及供应链全过程质量控制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同行业质量管理探索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必须要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加强产品制造流程的管理力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质量控制管理经验欠缺,管理层忽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1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是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部分,控制和管理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最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机械加工制造业(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产品制造的生产加工全过程细节的控制、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等几个方面的细化控制。通过转变质量管理观念、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力、提高全员质量管理素质及质量管理信息传递的能力,才能不断改进质量,满足顾客需求,争取更大的市场。
2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措施
2.1完善质量管理策划机制
机械产品质量是机械生产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而企业领导在企业的综合管理上负总责,企业领导要想将企业的产品质量抓好、落实好,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企业范围内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质量管理制度切实起到约束生产中不规范行为的作用;其次,明确生产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让各个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生产活动保质保量的进行下去,不会因为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第三,建立质量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质量部门要能独立行使职权,由不涉及到企业生产的人员参与,切实起到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的作用;第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设备的更新换代,保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作为一个技术性企业,机械产品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不断跟随机械市场的变化趋势,顺应机械生产领域的时代潮流,满足制造企业的制造需求,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足,让企业发展壮大;最后,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制定是对机械生产企业生产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只有将整个企业的工作流程都纳入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水平。
2.2辨证施治的供应链质量控制
对供应商的审核是要求各供应商建立ISO 9000 质量保证体系,获得相关认证,并结合本企业的要求安排专业审核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第二方审核。审核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来提高供应商的质量保证水平,及时发现质量隐患防止批量事故发生以减少双方的经济效益损失。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
2.2.1.将提高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当作审核的基础。
质量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提,也是实施审核的重要目的之一,帮助供应商提高质量保证能力能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
2.2.2.把各供应商的制造过程特征作为审核的核心。
每个供应商的资源和生产过程都不相同,在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对供应商生产过程的要求时应该引导供应商对产品的特性进行充分的识别,来保证整个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
2.2.3.坚持进行例行供应商审核工作。
由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织审核,通过双方有效的沟通将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调整实现互补,实现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工程技术、产品实物质量和物流财务四个方面全面的审核,充分考察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为后续的合作奠定基础。
2.3借助信息系统改进成本核算工作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并将该系统与ERP系统打通,消除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算前数据的采集与分类汇总至关重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成本核算中数据不准确、成本预测、差异分析难的问题。其次,面对新时期企业转型带来的影响,成本核算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使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式。企业有了信息系统的辅助,能够更加轻松的使用例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先进的核算方法,避免粗放的核算方式所带来的弊端。
2.4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质是对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环节的全面控制,在各个环节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尤为重要。第一,企业确立一个综合的职能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对企业各方面的职能进行管控、协调,以最低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第二,应当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确保各部门协调顺畅、高效,从而保障全面质量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执行。
结束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产品为基础、业务为导向、项目为载体、流程为支撑”的管理提升思路,继续细化、明确质量管控项点及步骤,强调工作质量及问题闭环管理,并通过优化整合信息化工具,提质增效,保证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最终使产品达到优良的内在品质和精致细腻的外观效果,从而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期待。
参考文献:
[1]马忠民.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提升策略[J].中小制造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33-35.
[2]石 婧. 质量管理体系在制造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9,9(12):285-286.
[3]徐杏娟. 付月永. 杨 彬. 等.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制造企业效益[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9,35(11):2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