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9期   作者:周鑫淼
[导读] 在我国不断发展过程中,医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周鑫淼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过程中,医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管理策略

1 我国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在我国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对于维修人员并没有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而且现有的管理体系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改善。在我国有些地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职业水平不均匀或者管理经验不足,在正式上岗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于一些医疗器械发生的故障,不能及时且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去解决,导致医疗器械维修工作较差,甚至还会导致一些设备的安全事故。也有少数的医疗对医疗器械维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相关的人员定期培训安排不到位。
1.2 维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就中国的医疗行情而言,医疗器械工作者的重要性并不是很大。医疗机构认为,因为医疗设备的维护人员并不是在前线工作的医疗人员,所以在医疗业所占据的地位并不重要,而且员工的专业素养也没有做过多要求,从而导致员工的工资待遇方面也比普通的护士以及医生要差,这样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责任感就会大打折扣。
1.3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有较大的差异
        当前,许多医院都没有对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再加之维修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基础性的知识理论没有完全的掌握。此外,维修管理人员没有丰富的维修和管理经验,日常工作的经验也是出自于自我的学习,医院方面也没有提供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就使得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稳步不前,对管理和维修方面的知识理论没有确切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抑制了医疗器械的发展步伐,对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对医疗器械实行精细化管理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可以实现财务领用与调拨、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以及回收等过程的统一处理与管理。此外,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配套的管理平台对医疗器械进行实时地监控,不但可以显著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降低管理难度。在当前背景下,器械维修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维修技术以满足维修工作的精细化要求,对医疗器械按照耗材或者型号进行分类管理,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进行记录,对医疗器械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存档,以方便维修人员对后续解决设备故障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高维修人员发现故障、解决故障的效率,从而保障医疗诊断的顺利开展。
2.2 设计管理框架满足设备管理新需求
        为了实现设备从采购到报废整个过程中使用费用最少、整体效益最高的理想目标,应当将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医疗器械购置、医疗器械维修、医疗器械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人员以及医疗器械维修材料的费用计算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设备管理成本。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院已经进入了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不在采用传统的统一购置医疗器械的模式,而是以单件设备作为开展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根据医疗诊断的技术需求来开展设备采购安排,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使用的过程中,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利用率,避免医院医疗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2.3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日常保养,监督惩罚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人才培养,需要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了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业绩考核、职位晋升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对于资源的共享,由于现代医疗设备的精密性,单靠个人力量可能会无法进行维修,这就要求医院能够制定制度,使得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有效的集中全院力量,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解决问题。对于Et常的保养,医院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分工计划,分片区,划人头,将日常的养护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采用医依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院内所有医疗设备进行台账制作、从报修到维修完成进行实时处理、统计维修时长并根据维修记录可得出需要进行PM维护的内容及频率,有效的降低维修成本,维修频率及时长。对于监督惩罚,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各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没有完成维修任务的进行必要的惩戒,以督促维修人员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2.4 加强日常养护
        日常养护工作是预防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了日常的消毒、日常的清洗和日常的烘干。对于日常的消毒,需要注意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在每次使用之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到20分钟,再取出以清水洗净,还应该注意及时擦净残留在医疗器械表面的具有腐蚀性的液体,如血迹和盐水等,以免其侵蚀器械,形成斑点。对于日常的清洗,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时要注意避免发生碰撞、挤压和掉落,另外在清洗医疗器械的关键部位时要先用毛刷洗净除去残留在器械上的物质时再行清水洗净,未免生锈还需要将水擦干。每月对高风险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并实时处理相应状况,如更换电源线,接地装置等。每一大类的医疗设备做好相应的PDCA,做到闭环管理,有头有尾。
2.5 激发维修工作热情
        医院及维修队伍的自身意识和维修人员工作热情间有着密切关系,要想提高维修人员工作积极性,应从医院及维修人员自身这两个角度出发。从医院这一角度而言,领导需对维修工作加强重视,加大投入力度,适当上调维修人员薪资待遇;从维修人员的角度出发,需要不断规范有关制度,主要包括监督、责任和奖罚等多个方面,对维修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落实,适当奖赏有责性心、表现良好的一类管理人员,相反,应给予惩处。所有维修人员均有监督权,上下级或者同级间均应进行监督,不同人员负责相应环节的工作,可确保维修管理这一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3 结束语
        医疗器械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这为现代化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对医疗器械维修与保养的重视度,加大对医疗器械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利用率以确保医院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浩.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21(14):179-180.
[2]解其芝,李桂芝.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2):173-175.
[3]胡良臣.试论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