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支架非标吊篮在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9期   作者:刘智
[导读] 高空作业吊篮应用广泛可见一斑
        刘智
        中建八局东北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高空作业吊篮应用广泛可见一斑,比如:电梯安装、大型罐体、烟囱、纪念塔维护清洗、高楼施工等高空作业施工随处可见,作为建筑外立面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行业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非标吊篮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本文以某项目为例,研究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非标吊篮的质量问题以及施工技术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超高支架  非标吊篮  施工  技术分析
        引言:
        高处作业吊篮是指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备,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吊篮是目前幕墙施工的主要工具式平台。高处作业吊篮的常规安装方式是将前后支架稳定的放置于屋面板结构上,吊杆前梁跨过女儿墙顶外伸。但是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屋顶设有电梯机房等局部凸出部分,为了遮掩这些局部凸出部分,常沿高层建筑屋顶周边设有高度3至7米、甚至更高的装饰性柱梁格栅,由于高处作业吊篮悬挂吊篮前后支架升降高度范围一般小于2米,导致若将高处作业吊篮的前后支架放置于屋面板结构上,由于支架高度不够,吊杆前梁无法伸出。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之一是在屋面上扎设临时支撑平台,将吊篮前后支架放置于临时支撑平台上。但这种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脚手架工具和搭设人工,造价很高,而且架体稳定性可靠性不高。针对此情况,多种改良设计技术纷纷应用到吊篮中,统一归纳为非标吊篮。
        1、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8幢建筑组成,1#、2#楼均为29层,建筑总高度为85.9m;3#楼为27层,建筑总高度为80.1m;4#楼为25层,建筑总高度为74.4m;5#楼为30层,建筑总高度为88.2m;6#、7#楼均为32层,建筑总高度为94.1m,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11801.2 m2。由于屋面使用功能的不同,该工程相邻两跨屋面板的标高相差5.1m,导致正常吊篮并不适用于该工程,为了该工程外立面装饰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使用非标吊篮。该工程女儿墙高度1.6m,因此非标吊篮的后支架高度最少需达到6.75m,属于超高支架非标吊篮。
        2、超高支架非标吊篮的安装
吊篮结构主要分为:悬挂机构、行程限位块、安全锁、提升机、电器箱、悬吊平台、钢丝绳等。其中悬挂机构是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部,通过钢丝绳来悬挂工作平台的装置。悬挂机构由可调节的前吊杆、中吊杆、后吊杆、前后支架、高度调节座、加强钢丝绳等拼装,配以配重块组合而成。而本工程的超高支架,就是把后支架加高,再通过高度调节座调节,使其达到所需要的高度。
        3、超高支架吊篮的受力分析及验算
        3.1吊篮悬挂机构受力分析
因该悬挂机构在ADC之间使用拉攀绳固定,故可对该悬挂机构ADCE作整体分析。如图1所示,E点处为支撑点,G为后支座上悬挂的配重块,A点为吊篮吊点位置。吊篮对A点的拉力通过拉攀钢丝绳传导到ADC,即A的拉力传导了悬挂机构的后端,增加了整体悬挂机构的安全性[1]。

        4、非标吊篮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非标吊篮的设计计算、安拆使用方案的编制必须由具备机械或相近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进行,并由吊篮制造厂家盖章、编制人签名。吊篮成套装置应由吊篮制造厂生产,并由厂家出具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成套装置中应有清晰的产品铭牌,工程所用的装置应与资料相符。其它非标吊篮构配件应由吊篮制造厂提供,并具有发货清单和合格证,构配件的规格、材料和数量应与方案相符。非标吊篮安装后经安装单位自检合格,报有资质检验单位检验。检验合格后,由吊篮使用各方责任主体单位进行多方联合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在非标吊篮的使用期内,吊篮安装单位应组织租赁单位、使用单位实施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非标安装部位应作为必查的项目之一。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中使用非标吊篮,对于外立面复杂、屋面结构标高多样化的外立面装修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其提供的超高支架非标吊篮稳定性的一种设计与验算的思路,对于超高支架稳定性的验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喜莲,章欣.超高超宽重载现浇箱梁支架关键技术研究[J].交通工程建设,2019(002):30-33.
[2]吴屹永州、应黎钢、梁国军.一种运用于斜面的新型吊篮装置[J].建筑施工,2020,42(08):127-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