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占
身份证号:37083219820902****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和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政府和社会对监理单位参与安全生产管理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全事故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其安全管理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指导下,我国政府各级领导历来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的对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用于安全管理。这些对策和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不能不引起对我国目前所采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深刻反思。
1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相当~部分是针对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问题制定的,很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对许多导致伤害事故的行为缺乏法律的规范。由于高素质法律人才和法律资源的短缺,使得立法工作跟不上新问题出现的速度,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较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的颁布,我国建筑市场无疑得到了规范.对加强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仍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问题。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是:建筑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等问题。
1.2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察存在问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政府各部门之间在相互协调和配合上还存在问题,存在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交叉、责权脱节等现象。其次,在履行职责时还存在不依法行政的现象,监督管理中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意识。行政干预时有出现,管理部门应尽量避免用行政干预进行权力介入,维护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再次,安全监督执法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不能严格做到依法监督,有时执法不严,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1.3与建设挂钩的各方安全管理隐患大。一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往往只关心成本、质量、工期等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很多业主认为安全管理是施工单位的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观念.二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因此往往是安全管理让位于成本、质量、工期等目标,安全投入得不到保证。忽略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设,致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比比皆是。三是监理单位。作为业主代表的监理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问题,忽视了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理,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规范不求甚解,不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度性标准实施安全监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四是设计单位。目前设计单位往往没有认真的考虑施工过程的安全。
单位在建筑设计时往往将造型、美观、大胆的构想放在首位,不考虑施工的难度和如何进行安全操作,认为只要有设计图纸,如何施工是施工单位的事情。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未注明,这就失去了对安全施工的指导意义。
2“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
用人本管理原则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施工现场作业是人、物、环境的直接交叉点,人员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安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也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判断,调整,强化动态中的安全管理活动。
2.1通过“三类人员”的考核、新从业人员的三级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安全学习专栏、画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教育形式,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2.2利用纪律的约束力,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章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对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要予以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要予以处罚,奖励或处罚都应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起严密、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
3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物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通过安全教育和规章制度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只能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
3.1设备的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和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能自动发现并自动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如我们施工作业的施工外用电梯的安全保险装置,一旦超重会自动断电;还有起重量限制器,行走限位器、变幅限位器、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等等都是设备的本质安全。
3.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等。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就是个体防护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就是避难与救援的安全技术措施。
3.3针对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重点防范措施。基础施工阶段重点抓好支护及围挡;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抓好洞口防护,脚手架的稳定、防高空坠落、防止架体垮塌、防物体打击、高塔电梯防倾倒、防避雷、防机械伤害等;装修阶段重点抓好防火工作;在施工全过程中,抓好安全用电管理。
4采取科学化管理改善作业环境
通过综合整治,全面提高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程度,确保改善建筑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鼍,切实保障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
4.1施工现场功能区划分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划分为作业区(辅助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分离清晰、消防通道循环畅通,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牛活区应设置于在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应设置防护措施,划分隔离,醒目标志提示牌,以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对功能区的划分还应考虑交通,水电、消防和卫生、环保等因素。办公区生活区应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绿化。
4.2安全警示标志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的不同阶段,在危险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部位主要是指施工现场人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阳台口,电梯井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
4.3建筑材料、构配件必须按现场平面规划布置图堆码整齐,按品名、规格、厂家、出厂日期等分类,有固定的堆放架、垫格,并挂牌;材料堆放场地要求平整、坚实。
结束语:
一个建筑工程,是一定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严格的按照安全规范,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好规章制度就可以真正的做好一个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4.?
[2]朱海涛.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