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兵
如皋市区域供水管理处 江苏省 如皋市 226500
摘 要:基于如皋市城市生态化建设不断深入,各项生态化建设工程陆续开展。而为进一步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本文将结合如皋市龙游河景观生态改造工程建设,分析生态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在确保河道防洪、泄洪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基于原有河道景观进行景观生态改造的路径,从而提升河道整体功能效用,在美化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维护生态平衡、提升水质、滋养土壤,进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与幸福指数,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生态改造;实践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根本。自中华文明初始起,诸多城市依河而建、靠河发展、因河兴盛繁华如傍河而成的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穿如皋而过,横穿南北,北连护城河,南接龙游湖,被市民誉为如皋的“母亲河”。随着如皋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龙游河的改造与利用应被提上日程,从而恢复龙游河对如皋市生态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对城市河道景观生态改造的思考
不同时期的龙游河功能现状直接体现当时的城市发展水平,而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现阶段如皋市龙游河河道的基本灌溉功能几乎消失,防洪、泄洪等基本功能也逐渐被地下排水管网取代,致使河道成为排污通道,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基于此,在市政工程规划建设中应对河道建设加以重视,基于园林城市建设目标,进行河道生态改造,从而恢复龙游河生态效用[1]。
(一)城市河道水体层面的思考
首先,对城市河道污染水体进行截污、过滤与降解有害物质处理,清除水体污染,恢复河道水环境。
其次,对河道水体垃圾以及表面泛滥的藻类植被进行打捞,还原河道自然水系。
最后,利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河道内不同栖息动物所需要的基本生活环境。
(二)城市河道岸线层面的思考
打造自然生态体系河道岸线,主要类型有草坡式驳岸、湿地式驳岸、亲水台式驳岸、石龙式驳岸。不同类型的河道岸线所适用的坡度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表(1)河道岸线类型。
河道岸线类型 适用坡度 优势
草坡式驳岸 坡度较缓河段 采取大面积植草放坡,既增加了河道空间的开阔度,又满足群众亲水的需求
石笼式驳岸 水岸坡度陡和水流冲刷严重的河段 河岸构筑石笼防止水体冲刷破坏岸线,又可插植耐水植物达到绿化效果
湿地式驳岸 水域开阔河段 综合考虑河面变化情况,预留出湿地区种植水生植物来巩固岸线,以减缓河水冲刷
为亲水平台式驳岸 人流量较大、人流较集中的河岸位置 在丰富生态动植物的基础上,增加自然石块的点缀,展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 观体验空间
表(1)河道岸线类型
(三)城市河道植被规划层面的思考
在城市河道岸线制备规划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与制备多样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在河道生态植被配置过程中尽量以当地植被为主外地引进植被为辅,从而在保证植被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稳定存活率的同时,还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为当地河道栖息物种提供生存环境。而多样化原则则是指在河道景观生态改造过程中以营造兼具物种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教育功能的城市河道区域为基础,在植被选择时不仅要选择高大乔木树种,还要选择低矮灌木以及地域有色苗木,从而在保证树种配置多样化的同时,还能在河道岸线营造出井然有序的艺术景观氛围。
二、如皋龙游河景观生态改造的实践
(一)截污与中水回流应用
河道目前主要的污染源为城市污水排放,因此,龙游河二期北延景观生态改造的首要任务就是杜绝城市污水向河道排放,在河道地下两侧进行大容量、多数量管道埋设,从而将排向河道的城市污水通过管道排向污水处理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河道污染,还能够将污水进行加工处理进行循环使用,从而维护生态平衡,节约水资源[2]。
(二)防洪、泄洪
防洪、泄洪、农田灌溉是河道的基本功能,虽然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农田灌溉功能逐渐被弱化,但防洪与泄洪依旧是河道目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一旦发生洪水灾害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安全。基于此,在龙游河二期北延景观生态改造过程中应恢复河道的防洪与泄洪功能,并完善便于防洪疏浚的人员、设备出入和实施作业的通道。
(三)选择自然、生态、环保的绿色整治方案
第一,在龙游河二期北延景观生态改造过程中不宜对河道原有结构和形态进行大幅度改造,应顺应河道起伏与蜿蜒状态,从而使河道水流自然流淌,维持河道不同地段的不同水流速度。
第二,在龙游河二期北延景观生态改造过程中要确保河道河面有宽有窄、河岸有凹有凸、河道有深潭、有浅滩、有沙洲,从而使河道保留自身所具备的蓄洪涵水能力,从而保证河流内部生物多样性。
第三,河道全段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坡,在必要且河流湍急地段适量采用工程固坡,从而保证河道与道路交际处地带的动物生活条件以及滋润土壤、养育植物,具体实施为:
首先,在河流平稳的河道与道路交际处地带栽种自然植被,利用植被根须防风固沙稳定河道,同时,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两岸采用工程固坡,从而使河道水流在固坡的反作用力下形成“可渗透”界面,仅为河道两岸植被提供水源灌溉。此外,雨季期间的地表水还能够通过“可渗透”界面流回河内,保证陆地无积水、植被无洪涝、河流内水源充足[3]。
其次,河流湍急地带所铺设毛石的孔洞还可以为河流内的鱼、虾等生物提供生存和避难场地,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河流内部生态链平衡。
(四)构建主题化、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效果
在龙游河二期北延景观生态改造过程中要构建主题化、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效果,具体实施为:
首先,在绿化植物自身具备的自然形态基础上,进行一次艺术手段修剪,提升植物层次感,进而增加河道景观美感与艺术气息[4]。
其次,在利用绿化植物进行河道景观绿化布局时,需要参考不同植物的高低形态,利用对比手法排列植被,营造视觉冲击以及参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利用层次手法排列植被,增加河道景观丰富感。
最后,参考植物自身所蕴含的意义,建设河道景观植被分区,打造不同的景观主题氛围,如竹林、梅林等,从而提升河道景观艺术性效果[5]。
(五)选择优质施工团队
施工单位的选取对河道工程在有限时效内得以顺利开展、竣工和节约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业主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严格执行施工单位招投标机制,针对参加招投标筛选的施工单位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具有大、中型基建项目施工经验,并执行过较为成功的市政项目(河道项目最佳);第二,施工单位需要具有一定规模性,并具有河道施工资质;第三,施工单位在业界内形象口碑良好,具有较好的业绩水平。
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不仅可以在众多优良施工单位中选择出最适合本次河道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还有利于将诚信差、实际施工能力低且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排除在外,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在后续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进行不必要的返工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可以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在促进业主单位经济利益最大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河道整体景观生态性最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市政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目的是加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便利,但是在市政建设的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给造成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基于此,市政园林管理部门需要加以协调,处理好市政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孙晓慧. 城镇河道整治改造与生态、景观融合的规划设计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9, 025(013):226-227.
[2]王明昭. 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 区域治理, 2019, (007):28.
[3]张晓峰. 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 地下水, 2019, 196(01):261-262.
[4]刘洋洋.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 世界生态学, 2020, 9(3):7.
[5]薛黎铭. 城市景观河流生态净化与修复技术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 (008):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