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男
身份证号码:15040219850917****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然而对园林工程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因此,园林建设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植物养护技术,那么往往难以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另外,园林建设周期较长,建设过程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园林建设单位加大管理办法和养护技术的研究力度,保证可以实现绿化园林高质量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养护;有机结合方法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项目,该项工程的开展情况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显著改善城市面貌,尤其是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不过在一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间,受到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整体质量不高,影响了园林工程的观赏价值,所以需要切实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相关人员素质,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
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期一般从苗木栽植后开始算起,经竣工验收,再养护1~2年结束;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期是绿化养护的重要阶段,尤其是栽植时一年内的养护对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苗木的成活率及成活质量直接影响着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同时也决定了园林绿化正常维护期的感官效果。从栽植后,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处于紧张的供需矛盾状态,养护的重点在尊重苗木习性与生物学特性的情况下,在合适的阶段,采取人工干预的技术措施,平衡苗木地上、地下的供需,达到苗木成活目的。
2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特点
(1)技术应用的综合性较强。园林工程在与养护技术的充分结合过程中,也展现了重要的综合性。园林施工的进展过程中要做好园林的定位工作,明确建设面积和地理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的地质勘测,搜集有效的技术数据进行深入探讨,确保园林施工的技术方案符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相关因素的有效分析,确保理论与实际结合制定出符合现实情况的施工方案。可以了解到在园林工程的施工工作中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植物养护技术的应用工作时,要考虑园林工程的综合性,进行综合考虑。(2)园林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植物养护技术是重要的应用环节,施工周期较长。需要专业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维护,定期进行苗木生长状态的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有效的修整工作。植物养护技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工人要进行苗木的修剪工作,浇水操作和施肥操作,要及时检查苗木状态,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诊治,工作人员要潜心学习植物养护技术,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应用,还要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维护苗木正常的生长状态,在园林施工工作中充分应用养护技术,也要认识到施工周期较长的特点。
3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中的主要问题
3.1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较为缺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做好全方位管理,其中包括植被选择合理进行苗木种植、浇水、施肥,对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更加需要重视,比如进行合理的苗木养护措施,进而保证植被的良好生长,不过当前很多园林绿化工程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后期养护工作开展质量不高,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存在杂草丛生的情况,并且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园林工程的观赏效果。
3.2施工队伍素质低
绿化施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绿化苗木的栽植质量。不少园林单位没有自己的绿化施工队伍,或者工程开工时临时组建。一般会选择工程附近的村民或者劳务市场的普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对劳务工人培训不够重视,造成当前施工效率与质量较低,施工单位施工成本进一步增大。同时,施工质量遗留问题成为养护成本增大的重要原因。
3.3后期保养管理不够完善
部分地区的管理部门在完成绿化施工后,无法将先进的养护技术应用到绿化工程中。同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在完成绿化施工后,难以保证持续性的维护管理,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无法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4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有机结合方法
4.1实现充足的施工准备
开始绿化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园林工程的设计范围较为广泛,所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具体工序逐一开展。首先要做好环境调查,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完成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后,要制定好施工组织计划书,对施工工序进行有效安排。为了保证园林工程的顺利开展,要做好施工进度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要做好施工进度的合理规划。每个工程组都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各个环节的沟通协作,分享各自的工作情况,在开展工程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现象要合理应对,有效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园林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物质保障,调整施工状态。足以见得,施工准备对绿化施工有重要影响。
4.2确保设计质量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正式施工建设前必须开展的工作,规划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园林最终的施工效果。为了保证整个园林工程施工的顺畅性,必须提高园林设计质量。具体来说,设计单位首先要选择设计水平高的设计人员从事具体的设计工作,提高园林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待设计方案确定后,设计单位就需要对所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验证,选择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为提高园林施工质量打好基础。另外,在园林开展具体规划设计的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并掌握植物搭配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搭配,提高植物移栽后的成活率。另外,为了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效果,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还要重点了解植物四季变化,根据不同植物的四季变化效果,设计出整体不同的园林样貌,提升园林艺术价值。
4.3强化施工后的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的后续管理对整体施工也带来极大影响。通常来说,园林施工的消耗时间大概在6个月左右,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要持续进行。园林养护工作的设计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水产管理和植物绿化。在开展养护工作的过程中,技术工人要认识到工作核心,尽可能提升植物成活率,做好生态环境的日常养护。另外,要做好水厂商的管理工作,保证园林景象的正常状态,提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要充分进行各项工作,将养护管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质量,实现有效管理。
4.4建立完善的绿化施工标准规范与责任管理体系
完善的绿化施工标准规范,能为现场绿化苗木栽植及养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以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园林绿化施工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绿化施工标准规范应当从选苗、挖掘、运输、土质、栽深、修剪、排水等多个方面予以规范,并针对养护阶段难点问题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责任落实到人(管理人员),依据规范标准执行现场各项工作,出现问题追究个人责任,保证规范标准体系贯彻落实。
结语
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和养护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提升园林景观质量。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在园林建设的各个阶段提升工作质量,实现有效管理。为了开展有效的园林施工,在开始施工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当地环境进行有效调查,包括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秩序进行有效操作。考虑到绿化施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施工方案的统筹安排。要注重园林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灌溉,排水,施肥,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合理操作,同时,做好持续化的养护管理,提升绿化养护技术的应用效率,体现园林工程的生态魅力。全方位地把握园林施工,提升植物成活率,才能展现养护技术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春亮.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2019(06):225-226.
[2]吴霞.关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的研究[J].山西农经,2019(21):123-125.
[3]葛伟,居舍.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J].2020(0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