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刘达光 刘元彬
[导读] 随着山东省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品质提升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有效手段,
        刘达光  刘元彬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
        摘要:随着山东省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品质提升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评价标准体系分析入手,结合评价工作实际情况,对完善标准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品质提升  评价  指标体系
        2019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1%,城镇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为全面推进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科学评估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的实绩实效,省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特点
        整个评价工作包括材料评价、现场评价、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内容。评价指标设置一级指标10个,包括8个行动任务,1个满意度调查和1个加分项;二级指标22个,包括每个行动任务设置1-5个分项,加分项设置6个分项,满意度调查设置6个分项;三级指标54个。具体情况详见表1。


        该指标体系比较全面的反应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评价采取了查阅资料、现场评价、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力求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建设和品质提升状况。该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群众关心的内容设置各项目指标,避免大而全和面面俱到,不设置领导重视、机构配置和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开会发文等主观性和程序性的内容,评价判定标准清晰明确、客观公正,强调工作实际效果。该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评估、通报结果和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减少各城市报送材料数量和种类,避免了各城市对报送资料标准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偏差。
        2  城市品质提升评价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山东省16城市均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有效开展了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从空间分布来看,各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不平衡性,青岛、潍坊和威海3市多项指标评价得分处于全省前列。从行动任务评价指标看,不同工作任务成效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全省空气洁净提升、生活服务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安全运行提升、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风貌特色提升、蓝绿空间提升、道路交通提升等工作略显不足。被访城市居民对城市市容市貌改善、水体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和公园绿地休憩便利度等4项指标满意度较高,对城市交通出行便利度满意度相对较低。
        3  评价标准体系存在问题及不足
        虽然该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对全省16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具有比较全面、客观和评价方式多样等有点,但是在评价体系结构、群众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3.1具体评价指标设置方面
        评价指标未能考虑不同规模城市实际情况而设置具有针对性指标或可选择性指标,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中等城市评分不利。指标体系以绝对性指标为主,相对性指标设置较少,不利于鼓励基础较差提高较快的城市工作积极性。中心城区、一般区域、城乡结合部各类设施养护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也未能体现在在评价指标中。
        3.2城市风貌特色提升方面
        过于重视城市总体设计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编制和批复;城市设计成果实施可以为市民所感知和使用,对城市品质提升具有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反而占比较小。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占比较低,历史建筑保护未设置分数,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未设置分数,不利于各城市重视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的保护及利用。
        3.3群众满意度调查方面
        电话调查问题数量和调查人数较少,难在更大范围内全面反映城市居民对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调查方式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调查方式较为单一,部分目标人群可能较少参与调查,电话调查存在短时间内容调查者不能深入全面思考问题的情况,致使调查真实性和有效性存在一定偏差。
4 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建议
        4.1确定注重实效原则
        标准体系编制应注重实绩实效,加强提升引导合城市发展阶段特点及年度政府工作重点,注重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成果时效性。对于开展效果较好或普遍水平较高的项目分数比重进行下调,对于进展较慢、群众关心的项目分数可以提高分数,新增上下班通勤时间等更具实用性和有利于较小城市的评价项目,使指标体系成为检测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4.2更加重视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适当提高风貌特色提升部分分值,增加试点区域建设、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有关内容。降低总体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和批复得分,通过专家论证应与成果批复等效处理,降低城市设计成果认可难度。更加注重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的地区、新城新区、重要街道、滨水地区、山前地区,以及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等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和实施。加大实施效果所占分数比重。
        4.3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和技术创新
        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公众参与范围,调查中应增加问题数量,大幅度扩大调查访问市民数量和职业、年龄覆盖范围,充分了解广大市民诉求,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分析。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网络调查等方法弥补传统统计数据不足,将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与切实反映趋势的数据相结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参考文献:
〔1〕赵群毅等,人本视角下城市品质提升的方法论—来自厦门实践的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20(9):82-87
〔2〕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评价办法
〔3〕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2019年度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评价情况的通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