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际军
广东省南粤交通龙怀高速公路管理中心连英管理处,广东 广州 510030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分析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应用现状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短板,讨论了如何构建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适用的应急处置管控系统,以达到“统一指挥、协同联动、智能高效”的应急管理目标。
关键词:智慧高速;应急处置;融合管控;协同联动
一、系统开发背景
2020年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智慧高速提出的主要任务包括: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应用,推进车路协同等设施建设,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应用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依托重要运输通道,推进智慧公路示范区建设。鼓励应用公路智能养护设施设备,提升在役交通基础设施检查、检测、监测、评估、风险预警以及养护决策、作业的快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重点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智慧服务区,促进融智能停车、能源补给、救援维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因此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建立健全公路应急运行机制,建成部省联网、资源共享的应急指挥平台。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连英段(以下简称“连英高速公路”)2018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运营,全长约149公里, 横跨G4、G4w3、G04??、S1、S27,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连英高速管理处结合现有设备设施、系统平台的现状,按照立足现状、经济实用、可靠先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便于维护的应急处置系统,确保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及时响应,实现处置过程信息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处置过程层层留痕,保证信息的可追溯性为后续复盘提供便利性,并做到权责分明。
二、现状痛点分析
(一)各系统独立运营,存在信息孤岛;
(二)缺乏精细化预案、应急处置无法实现程序化,数字化及可视化;
(三)依靠人工参与度高,通知周期长、时效低,无法保证信息及时传递到位;
(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欠缺;
(五)现场信息传达效果难掌控,信息不互通,决策者无法及时掌握处置进度;
(六)事件处置全过程无留痕,事后总结复盘难度大。
三、建设目标
为实现对全路段“管、养、救”一体化、实现路网运行检测与应急指挥一张图,智能化运营,提升安全生产和运营管理效能以及应急处置的“协同联动、有序处置、智能高效”的管理目标。通过建设业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及管控一体化的智慧融合管控系统,融合高速路政、养护、服务区、收费站、交调、治超等业务管理数据,以及收费站、服务器、桥梁、隧道、摄像头、交调站、治超站等基础设施数据,提取关键指标,运用指挥大屏,检测屏幕、移动终端等方式,实现高速公路基础设施、路网运行、路政、服务器、同行情况,交通状况,超限、气象、视频等一体化检测,实现监控、机电、路政、养护、拯救等业务流程的统一融合管理,全面提高连英高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能力和科学施救水平。
四、建设规划
为实现科学规划建设,避免重复投入、反复建设,连英高速管理处计划按照“标准先行、实践论证、反复优化”的思路来进行项目建设工作。
(一)规范流程、融合管控
首先,通过梳理道路管养、应急事件的分类和处置流程以及各岗位职责和时效考核要求,建立精细化的道路运营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规范流程,提高应急预案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在事件处置过程中明确各步骤和处置内容及标准,提升现场处置的有序性;
其次,利用现有各专业业务系统关联核心物联网预警设备实现联合预警、精确研判,同时基于业务处置流程规范无缝通知各岗位、坐席、部门协同联动;
然后,通过融合管控平台系统调度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专业业务子系统的数据,包括现场视频、各类传感器等数据监察业务处置进程,明确各岗位职责,实现全程智能化督导。
最后,融合管控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运营、应急等历史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建模和深度学习,逐步实现智能高效的人工智能协助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通过上述建设思路实现日常运营和应急处置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作业,建立精准预警、岗责清晰、协同联动、有序处置的一体化指挥作战平台。
(二)实践论证、反复优化
依靠信息化手段建立应急预案库、案例库,构建智能化应急处置融合管控平台,当突发应急事件发生时实现一键联合预警、协同联动处置、信息共享,使得决策有据、责任清晰、执行有序,全面提升处置能力及效率。
主要功能如下:
1.预案执行流程库:融合管控平台需要支持根据运营管理和应急处置流程建立预案执行流程库,该库能够自由建立和调整预案执行流程中的步骤、内容和标准调整,便于预案执行流程的自我完善与升级。
2.智能联合预警:融合管控平台能够连接各专业业务子系统的预警能力,通过建立新的、联合的预警规则,实现智能化联合预警,有效降低误报率,提升预警效能。如烟感预警,系统能自动调动AI智能视频识别系统和人工坐席研判,甚至是巡检车视频监控等能力联合研判是否发生火灾。
3.事件复核确认:事件触发或接到报警时,系统自动发出告警,人工复核确认后形成事件工单,同时启动预案。
4.一键发布及联动处置:系统能根据预案处置标准流程自动通过电话、微信、短信、APP等多种模式向相关处置人员下达处置指令,指令任务实现多媒体工单化,通过复合信息模式让多部门多岗位协同联动处置。其中为保证指令下发准时、准确,系统将采用智能语音呼叫模式,直到该岗位任务获得执行人有效反馈为止。
5.执行过程监测:根据执行流程要求,通过前端视频监控、传感器和现场移动终端数据采集以及各业务系统中该事件关键数据的描述,采集各岗位任务执行反馈信息,对事件处置执行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并向各方共享相关信息,实现监控中心和总负责人对事件全程的可视化督导。
6.事后复盘及优化:系统对事件处置全过程留痕、保留所有处置数据,包括时间、人员、地点、效果,做到职责任务明确、流程清晰、记录可靠。事后系统可进行事件复盘及业务考评,结合业务管理专家和领导研讨,可优化该预案处置执行流程和标准,提升改善处置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步结合集团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分析进行智能化管理升级沉淀基础运营管理数据。
7.后台预设:系统后台支持预案执行流程、参考案例、岗位、发送名单、收发内容、传感器、子系统接入等的设置。通过以上设置的调整,可以增加、修改和完善融合管控平台的业务管理范围和能力,保证了系统未来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有效防止重复投入、反复建设。
五、建设效果
(一)现场感知:现场感知事件,快速建立事件工单;
(二)智能算法: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应急处置预案,10秒内自动秒切应急大屏,同时根据发生的事件点位,自动生成设备联动的控制方案;
(三)联动处置:自动启动设备联动处置方案,联动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
(四)信息发布:事件信息及时发布,保障同行顺畅。
六、建设价值
方案价值归纳为“五个转变”+“六化建设”:
(一)“5”转变
1、事后被动响应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
2、静态孤立监管向动态联合防控转变;
3、部门分散作战向全局联动指挥转变;
4、业务零散分散向管理规范全面转变;
5、依赖人工经验向借力智能技术转变;
(二)“6”化建设
1、会商通讯一体化;
2、检测预警全域化;
3、应急救援协同化;
4、辅助决策智能化;
5、指挥调度可视化;
6、监督管理规范化
七.结束语
通过搭建应急处置融合管控平台,可满足“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的要求,帮助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时打造具备全时感知、全局可视、全盘掌握的 “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管理体系,系统不仅完善了指挥和处置信息的传递路径,还能使指挥和处置信息的传递过程处于可监督、可控制的水平;同时实现纵向统筹指挥,横向联合作战;且能够有效进行事件处置复盘和业务考评;最终实现决策有据、责任清晰、执行有序,全面提升突发应急事件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