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梁锦波
[导读]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国内环境大变样,为建筑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梁锦波
        东莞滨海湾新区工程建设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国内环境大变样,为建筑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此感到欣喜的同时,不能忽略问题的存在。目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如若不加以改善,工程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工。所以说,优化工程管理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影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供广大建筑人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既拓宽了发展空间,也使竞争更加激烈。建筑企业要不想被市场所淘汰,需要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然而事与愿违,企业一心抓生产,无暇开展创新工作。继续沿用传统方法,工程问题必然频频出现。到那时再想处理,难度着实不小。倒不如防患于未然。当然,能否彻底解决管理问题,关键要看是否找准症结。本文对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人员因素
        建筑企业拥有硬实力,才能在市场混得风生水起。施工人员作为实力的缔造者,其能力尤为重要。当前,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导致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企业为了节约开支,故意压低工资。有一技傍身的人,瞧不上这点工资。招揽进来的人大多是半吊子,既不会主动学习,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本来有补救的余地,只需企业积极开展培训。实际上,建立起完整培训系统的企业并不多。人员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施工问题就会频频出现。被监理人员发现,只能重新返工。就算是侥幸过关,也会给工程埋下隐患。隐患一旦爆发,轻则损失钱财,重则有损声誉。到那时再去后悔,已经晚了。
(二)材料因素
        建筑是由材料堆积而成,只有把控材料质量,才能确保建筑功能完全发挥[1]。在如今的社会上,建筑企业只顾着推进工程进度,很少在材料管理上下功夫。在采购阶段,一味追求价格,并未检测材料质量。假冒伪劣材料一旦进入工程,会使工程质量大幅下降。不仅如此,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显著提高。无论是在建筑界,还是在社会上,对企业都没有一个好印象。能接到的工程屈指可数,盈利能力显著不足,最终导致企业运转不顺畅。
(三)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施工人员的得力帮手,运用得当,施工效质会显著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存在。有些企业没有认真研究设计图,以至于所配备的设备型号不符,数量不对。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不仅缩短了使用寿命,还降低了施工质量,这样的工程自然无法通过竣工验收。不得已,建筑企业只能返工,徒增了建设成本。倘若超过交付时间,企业还需向甲方支付一笔数目不小的违约金。
(四)技术因素
        以技术引领发展,不能只喊口号,而要落在实处。实际上,很多建筑企业无暇顾及技术创新。继续使用传统技术,不仅质量没保证,施工计划还会被打乱。面对如此境况,有些企业恍然大悟,积极寻求突破。但由于缺少经验方法,导致结果差强人意。
(五)环境因素
        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在露天条件下作业,所以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2]。建筑企业理应竭尽所能,消除一切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能做好功课的企业并不多,这无疑为施工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举例来说,强风暴雨来袭,现场一片混乱。稍不留情,就容易出现事故。就算是没有事故发生,施工进度也会放慢。在没有获得准确的地质数据的情况下贸然动工,必然无法将地基打牢固。不论是在施工中,还是在使用中,都存在坍塌的风险。在工地附近经常看到这一幕,材料运输车被堵在路上,那么进场时间一定会往后拖。

倘若此时所储备的材料耗尽,建筑企业只能停下一切施工活动。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队伍建设
        企业竞争,实则是人才竞争。要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建筑企业打造一支强大的管理队伍。首先,积极引进人员。校招是个不错的选择,能招揽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人员。需注意的是,这类人员缺少实践经验,不能直接拿来使用,而应积极开展培训。在开展校招的同时,也要做好社招工作。人事专员要和求职者进行对话,了解其实际需求。同时,对人才市场进行调查,以便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在各大平台上发布信息,吸引更多的求职者。经过层层筛选,留下可用之才。其次,重视人员培养。新人也好,老人也罢,都要经过一系列培养,才能胜任工作需要。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有讲座、交流会、外出学习、实践操作。
(二)强化材料管理
        要想打造出一座牢不可摧的建筑,需要切实加强材料管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建筑企业要全面收集市场信息,并对其真伪进行判断。通过分析真实信息,掌握材料价格情况。经过多轮筛选,找到兼顾质量和成本的材料。建筑企业要和供货商保持联系,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在进场环节,除了要检查材料的完好度和数量外,还要对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检验后,才允许入库。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采取防火防潮措施,最大程度保证材料质量。
(三)重视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一项技术活,建筑企业应让专业的人来做。为确保管理实效,需要规范工作流程。万事皆从分析入手,设备管理也不例外。通过分析设计图,明确设备型号及数量。清查库存,制定设备引进计划。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出最为适合的设备。设备进场时,检查外观和功能,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召集全体员工,讲解设备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在具体实践中,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把控。如发现违规操作,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教育,避免问题再犯。施工完毕后,立刻开展维修保养工作。确定设备不再使用,或出售、或租赁,可获得更多的效益。
(四)推动技术更新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企业要一直牢记这句话,并采取有效行动[3]。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最先进的技术资讯。同时,联系政府部门,获得有价值的专利信息。依托实际情况,制定引进方案。在获得技术后,要对技术进行微调,使之更贴合实际。接下来,组织专题讲座,确保每一位人员都掌握要领。此外,建筑企业要科研队伍,推动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团体或个人,给予丰富的奖励,并宣传其事迹,带动其他人员的进步。
(五)改善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优化的越好,施工活动开展得越好。建筑企业要兵分三路,一同展开行动。派遣心细人员,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未来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情况。做好这件事后,还要走访专业人士,学会如何看云识天气。将信息进行汇总,并转交给管理人员。不同的天气情况,要制定不同的预案。当恶劣天气来袭时,立刻启动预案,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派遣做事认真的员工,从地质部门获得相关数据。当遇到特殊地块,要告知上级领导。召集有关人员,商讨处理方案。严格落实方案,便可打造出牢固的地基。派遣头脑灵活的人员,争取到交通部门的支持,确保物料顺利进场。
三、总结
        在迎接新时代到来的同时,也要敢于直面问题。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常言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建筑企业应从五方面入手,分别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材料管理、重视设备管理、推动技术更新、改善施工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效管理模式就会形成,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喜然.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8):3-4.
[2]杨池友,王及荣.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2):256-257.
[3]李晓音.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四川建材,2021(01):202+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