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及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胡安都
[导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化,各行业诸领域实践了环境工程,并且,产生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胡安都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5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化,各行业诸领域实践了环境工程,并且,产生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以建筑行业为例,以绿色建筑为发展路径,建立了具有系统性特征的环境工程实施方案。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及优化措施作为研究题目,概述了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原则。剖析了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措施,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优化措施
        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中,预设了诸项原则。首先,采用热舒适指标PMV,通过对热舒适相关的诸项因素的组合,体现了节能原则。其次,将节能目标定位在个性化需求方面,打破了全面统一的局限性,使统一程序设定下的个性化参数设置成为了可能,能够合理的满足个人使用需求。第三,在生活环境复杂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将色彩、照明、噪声等影响舒适感的元素进行了合理控制,使其转向了动态自然境界,既可以有效控制室内的空气品质,也能够使通风量、排风气流等实现科学调节。因此,在节能、舒适、自然等应用原则牵引下下,推动了建筑暖空调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
1、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1.1蓄冷技术
        从原理方面看,蓄冷技术主要是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制冷条件下,将在蓄冷设备中通过存储水或冰;在电力高峰时段,对存储量进行应用的一种技术。从优势看,冰蓄冷、区域供冷,既有利于节省电费,也能够达到节能目标。由于我国火力发电占据主流,所以,在资源调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1.2热泵技术
        通常按照热源差异,将热泵技术划分为空气源热泵、地下水水源的热泵两大类型。前一种以空气中的风冷因素为准,可以通过热泵空调器,实现热泵目标。其缺点是在热泵冷热水机组、商用单元式热泵空调机组条件下,冬季供热遇到冷空气时,需要定时除霜。与之相比,后一种热泵技术,则采用热泵提取、回灌的方式,利用地下水水源。由于条件限制性较大,所以,应用范围相对较小。但是,该技术有利于对低温热能的利用。而且,借助节能型供热系统,可以以最少的资源投入产出最大程度的高温热量。尤其是该技术的可逆性特征鲜明,有利于降低一次能耗与碳化物排放等。
1.3太阳能暖通节能技术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在太阳能领域的建设成绩斐然,而且,在暖通节能技术中应用太阳能的经验、技术相对成熟。现阶段,通过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电能,均能够为暖通空调系统提供足够的热量供应与电能供应。例如,在地板采暖系统的热水供应、空调系统的电能供应,均有利于达到节能降耗目标。目前的应用经验表明,通过在建筑屋面安装太阳能集热装置、太阳能电池板装置,可以满足一定数量的能量供给,并且,它使用寿命大于20年,且能够在短短投入5年后产出综合效益。
1.4排风余热回收技术
        由于气候变暖,全球温度总体升高。在这种条件下,夏季的温度也随之增加。然而,在空调使用过程中,室外新风温度大于室内排风温度,此时可以利用密不通风人含湿量较低的优势,结合排风余热回收技术,进一步降低新风温度与湿度。例如,在夏季,以热交换原理为准,通过安装热回收装置对排风、新风实施处理,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冬季,则可以反过来,借助预热与加湿新风的办法,达到排风余热回收利用目标。

从市场反馈看,全热回收型设备、显热回收型设备均有较大的市场,可以同时满足节能与清洁室内空气的作用。
1.5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
        现代建筑中的热电冷已经成为必须的构成要素。利用电能、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会产生较大的能耗,而且,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然而,在这种一次能源利用的现实条件下,以天然气为对象,借助燃气发电后再满足供热与制冷需求,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化解用电负荷问题。目前,通过对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长途输送电损失、降低了夏季、冬季用电量,而且,能够通过燃气发电过程产生的余热,提供相应的热量。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建筑自行发电,所以,在智慧建筑发展时期,它的应用前景相对较大。
2、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优化措施
2.1设计优化
首先,应该以具体的建筑产品为准,从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角度出发,研发设计建筑暖通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例如,在空调房间温湿度控制、风机盘管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变风量系统监控、新风机组监控等方面,按照建筑工业自动化系统、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可以将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方案,转变为针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再结合实际节能技术需求,选择与建筑体匹配的节能技术类型。从而,设计出组合型节能技术应用方案。
其次,新时期应该结合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建立针对暖通空调系统的数据库,如湿度、温度、风机、空调、变风量、新风等方面的数据库建设与通讯连接,均有助于提高建筑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并根据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反馈等,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实时跟踪、动态优化等。
2.2标准优化
        目前,在质量体系管理标准方面,通过50多个暖通空调规范标准设置,已经建立了内容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应该,各地区应该以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天气、建筑体节能需求等,补充、细化相关的规范条例,并在此类制度牵引下,运用指标化管理方法,使指标化评估、指标化监督等工作,落实到节能技术指标的评估、检验中。如此,有利于在严格检查的条件下,使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逐渐转向标准化应用,提高整体上的节能降耗效果。尤其是在全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体化环境下,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的细化,将有利于在国际市场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在本土市场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为后续的智慧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3技术优化
        在建筑暖通空调方面应用节能技术时,并不是直接应用某项技术,而是要将建筑结构、居住中的暖通空调使用需求等结合起来,选择配套的节能技术组合应用方案。例如,在商住一体建筑中,商用部分通常会选择公共暖通空调系统,而在标准层则以用户自主选择暖通空调方式为主。此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匹配的节能技术。如使用太阳能暖通节能技术时,应该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代替。同时,需要考虑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将其用于应急电力系统。另外,可以借助排风余热回收技术等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建筑中,暖通空调是建筑产品的必备要素,通过对与其相关的节能技术研发设计及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暖空空调一次能源与污染。同时,在建筑领域逐渐改善能源使用结构。结合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类型较多,使用不同的节能技术需要具备与之匹配的条件。所以,在实际的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各种节能技术的原理、优势、劣势、使用方法、投入成本分析,尽可能结合优化设计,选择与建筑体本身相适用的组合型节能技术应用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利霞,康冰.暖通空调系统对建筑内环境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2(1):81-83.
[2]宋丹辉.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探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5(4):122-123.
[3]尚伟红.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1,9(4):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