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谢毅
[导读] 重金属污染在生态环境中影响广泛,直接危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谢毅
        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
        摘要:重金属污染在生态环境中影响广泛,直接危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本文立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角度,分别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监督工厂排放;土壤修复技术;爱护环境宣传;植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
        正文:近年来我国农业、工业迅速发展,随着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问题。其中就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具有危害大、时间久等特点,受到科研者的关注。土壤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污染物的承载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如果污染程度不断增加,超过土壤自净限度,就会出现污染问题,失去原有的功能,无法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这一污染的产生,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还会降低土壤利用次数,从而促使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长久以往,重金属被人们直接投放在土壤之中,如农药的滥用、废气的排放等,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于环境进行治理,将重要金属废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总结汇集了各类再生金属行业的发展历程、需求状况、对经济的贡献,还重点分析了各行业的环境保护情况以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从而制定针对性策略,既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还能形成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为我们人类更好的生活在地球上奠定良好的条件支持。另外,我们还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和付出,对于污染排放源进行一定的整治,传授给工厂一些土壤修改技术,来促使土壤得到改观和缓解。只有这样,经过我们多方面、多角度的治理和修复,土壤修复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成效,才能确保我们农作物的大量产生,为造福人类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在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之前,首先就需要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前文已经提到,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的工业和农业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加重。经了解,我们的生产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如炼钢厂在工作完毕后,将炼铁之后的废水、废气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土壤之中,进而造成严重的污染。其次,在我们行驶机动车时,汽车排放的尾气会使得路周边尘土飞扬,这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最后,还有火山爆发,由于火山爆发,所以火山熔岩内部的金属物质进入空中,再慢慢随之雨滴降落,还土壤造成严重的损毁。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
        1.严格监督工厂排放,绿色无污染工业
        针对个别炼钢厂在工作完毕后,将炼铁之后的废水、废气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土壤之中这一问题,我们要对于工厂进行严厉审查和监督,来确保工厂通过一定的技术将废气、废水等进行加工,排放出无污染的烟雾。因此,我们要制定管理体系,为推动整个行业添砖增瓦,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开展绿色无污染工业。
        像我们可以初步对于工厂进行调查,要求查看工厂近年来的环境技术支持,也要对于排放的废气、废水等进行调查,以及周围土壤取样等,来确保工厂下一步计划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之中,对于不达标的工厂进行整改,要求工厂停业修正,来确保环境技术的支持。其次,我们可以联合多个工厂共同实施体系的落实,对于表现优异的工厂,并且环境计划落实不错的工厂给予嘉奖,树立榜样意识,办法环境保护奖杯,从而得到其他工厂的效仿和支持。如此一来,经过长期的监督和核实,工厂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爱护环境的风气,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科学合理。
        2.学习土壤修复技术,达到预期管理效果
        针对人类对于土壤的污染,如果我们放任不管的话,土壤机构和土壤的肥力都会因此受到巨大的破坏,甚至走向无法修复的局面。因此,我们必须有所管理和整治。我们要学习新的土壤修复技术,来解决土壤修复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管理效果。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在地球上发展农业和工业,才能实施和落实绿色无污染发展道路。
        像生物修复法最为实用,其优点也是很为明显的,不仅仅效果显著,成本低等等优点,并且关于操作管理也是极为便捷的,也是目前晶为主流的技术。其次,我们还可以学习农业治理方法,引导农民在选择土壤肥料时,选择一些没有污染、绿色的肥料,在农药喷洒时,也是相同的,既可以减少农药的喷洒,又要保障农药的喷洒要绿色。其优点和缺点也是很为突出的,虽然其操作便捷、成本较低,但是其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很低的周期也很长。

最后,我们还可以在社会上倡导金属废物回收利用的风气,使得爱护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从而达到预期管理效果。这样,人类在换取重金属时,还可以获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很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欢和欢迎,从而为下一步土壤救治计划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3.开展爱护环境宣传,普及重金属污染后果
        在新时代的发展,一部分人善于享受科技的后果,也乐于享受工业的优势。但是,他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于土壤的爱护和修复,他们既不了解土壤修复的措施,又不了解土壤危害的严重后果,这才导致当今的局面发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有意识开展爱护环境宣传,普及重金属污染后果,尽可能让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治理土壤的过程之中,从而获取更佳的治理效果。
        像我们可以首先为人们普及重金属污染的后果。如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毒性效应;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随水迁移,并易为植物吸收:随食物链富集:累积在人体,危及人类健康……随即,我们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和教学。如我们常见的治理方式有两种,第一类便是通过改变其状态来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第二类便是直接将中的重金属直接去除。此时,人们听到到纷纷表示疑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改变其状态来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又如何直接将中的重金属直接去除呢?为此,我们可以对于技术进行研究和讲解,来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土壤修复技术,从而培育出更为优秀的人才,为土壤修复技术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4.植物修复技术的使用,提升土壤治理效果
        众所周知,植物是绿色无污染的。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和利用植物修复技术的使用,来提升土壤治理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和效率。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利用本身的光合作用和根部的泵吸原理,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到体内,然后转移到枝叶中,最后清理植物枝叶来消除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和伤害,是我们修复土壤技术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为此,我们可以大量使用这种方式来救治土壤,促使土壤重新恢复健康。然而,我们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修复技术耗费时间较长,我们需要等待植物的发芽、成长,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像天气、土壤、温度、水分等等。正因为如此,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勇于探索,寻找更为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来大大提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效果和优势。
        5.化学修复技术的使用,促使土壤得到净化
        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利用各种土壤改良剂加入到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使之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化学姓朱稳定。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淋洗法冲洗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促使土壤重新得到净化。然而,这一方法的使用缺点显然易见,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众多的淋洗剂的支持。为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化学修复技术进行优化和调整,将优势和作用最大化,还要将缺点进行整改,从而得到一定的缓解。
        总而言之,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期间,我们是以环境作为代价的,且更多的污染是不可挽救的。可以说,我们是在间接伤害自己,更是永绝后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必要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深一步地探究和分析,寻找更加合适、有效的修复道路,从而获取更佳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人类更应该将爱护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少开车、少喷洒农药等等,我们还可以进行助力,在社会之中进行宣传,引导学生了解土壤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害我们的生命,从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地步。这些都是为了救治土壤所付出的努力,更是我们付出的绵薄之力。长久以往,人类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会对于不良的行为习惯做出指正和教育,从而在全社会之中倡导爱护环境的风气。
        参考文献:
        [1]龙新宪, 杨肖娥, 倪吾钟.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6):757-762.
        [2]李秀悌, 顾圣啸, 郑文杰,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v.36(S2):203-208.
        [3]杨小敏, 何文, 简红忠,等. 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6, 000(014):140-141.
        [4]朱文涛, 乔晓荣, 普锦成.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与生活, 2014(22):193-194.
        
3.作者简介:谢毅(1988年3月-),男,汉族,籍贯:湖南省安乡县,环境保护工程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