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深化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弓兴龙 李滨 卢正本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管理体系标准越来越成为企业某一方面资质或能力的通用衡量准则。
        弓兴龙,李滨,卢正本
        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  黑龙江肇东1511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管理体系标准越来越成为企业某一方面资质或能力的通用衡量准则。其中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保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无论该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行业。使质量管理体系发挥促进经营目标达成的效用,就需要做好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质量体系覆盖企业运营全过程,涉及各方面的工作,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研究如何使体系管理达到预定的工作目标,有何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就很有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深化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过程方法;量管理体系;应用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组织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同时,组织竞争也日益激烈,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组织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对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ISO9000系列标准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上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为组织提供了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手段。对组织来说,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战略决策,帮助组织进行科学和规范的管理,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过程方法概述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它全面深刻地表达了质量管理的基本管理理念与方法论。标准引言中强调“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可见,“过程方法”是质量管理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功的关键。GB/T19001-2000将“过程方法”定义为“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要素,“过程乌龟图”以过程为基点,阐明了过程方法的作用原理,即:全面的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诸多过程,确定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和顺序,明确过程的运行方法和要求,系统地策划并控制过程运行质量,进而实现预期结果。“过程方法”强调确定过程管理目标的重要性,更关注通过过程管理实现预期目标的目的性。
2目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普遍问题
        质量管理标准提供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但大部分情况下,除质量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都是片面和表面的。例如:基于风险的思维是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但组织的风险识别常常停留在表面,对风险缺乏认知,不能系统地识别风险,缺乏相关知识工具,不具备风险分析的能力。如不能识别项目经费未如期到账的风险,没有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致使项目执行过程受影响,造成不能按期交付,顾客不满意,导致组织声誉受损。又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理解相关方及相关方的期望,但组织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能从不同的维度去识别相关方,会造成相关方识别有限的问题,多数只单纯地识别了顾客,但忽略了合作伙伴、外部供方和组织的员工等,不能有效地识别相关方,致使相关方需求缺失,进而造成组织没法提升绩效和实现目标的潜在风险。
3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建议
        3.1实现过程的质量管理
        组织内审要统筹安排,层次分明,由浅入深,严格地按照审核准则和事实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弱项,对发现的问题,要准确识别,深入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需要针对原因从根上解决问题。不能因为牵扯面广而只解决表面问题,勇于补短板,强化薄弱环节。质量管理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过程控制,以实现过程质量管理。


        3.2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规模生产蓬勃发展,企业供应链关系日益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多,系统科学理论开始在质量管理领域受到重视。要重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外,还要关注其他的管理职能。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主要是将生产的质量问题落实在生产制造的各个过程和智能管理,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全面管理阶段,重点在于规避失误,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预防,从而实现质量的改进,让产品生产的质量达到标准水平。在21世纪,对于产品的质量管理已经步入了全面质量创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避免问题和错误,还要提升和优化解决的办法。质量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加强预防和改进,有效控制每一个过程,控制住人、机、料、法、环、测、信息等影响因素,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服务)质量才能满足顾客需要。当前,国内许多企业仍忽视产品研发、供应链、售后服务等环节质量,企业在探索智能制造过程中,必须协同解决设计、供应、生产、管理、服务等全过程质量问题,才能实现向中高端迈进。
        3.3制订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内部审核计划
        制订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内部审核计划,即建立一个对审核结果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的模式,是保证审核工作科学合理的前提。首先,内部审核方案应考虑质量目标、关联风险和以往的审核结果,覆盖的过程以及过程的运行控制情况,遵循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操作规程等。就组织的产品实现、支持、管理等过程开展评价,将园林绿化质量管理体系分成三个过程:重点业务过程、管理过程、支持性过程。重点业务过程涵盖生态技术研发、绿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管理、绿化工程施工、绿地养护管理;管理过程涵盖文件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支持性过程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其次,严格把控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小组及成员的资质,选取内部审核经验丰富、现场审核观察能力较好的内审员,保障审核质效。最后,采用交叉审核模式和专家评审模式,保障审核过程的公平、专业、合理。
        3.4意与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
        标准体系的运行逻辑与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均基于组织对过程的管理实践,各体系的协调运用能提升组织管理绩效。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组织并不能准确理解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因而出现“非此即彼”的认识,将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割裂,导致组织内出现体系管理“多张皮”的现象,既加大了组织的管理成本,又降低了组织的管理绩效。企业标准体系专注于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标准化管理的系统方法和管理平台;各类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部分;对于各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可采用整合、兼容和拓展的方式,将相应标准修订后并入标准体系;对于各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可直接将原管理体系的文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具备整合的理论基础,标准体系的兼容性与包容性为体系整合增值提供了可能。
结束语
        为了质量体系充分发挥为公司预防风险、促进经营目标实现的效用,广大体系工作者需要以工作目标为指针,运用过程方法的体系管理思路,严谨细致的对各项任务逐一落实,不断推进体系各过程,包含制造过程的稳定受控与持续改进,并在体系工作过程中,促进质量意识的深化与积极的质量文化形成,这才是体系工作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施筱维.浅析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9,{4}(06):30-34.
[2]王波,张崎静.基于过程方法的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9,{4}(20):93-96.
[3]何微.探索基于风险思维和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过程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4}(18):156-157.
[4]毛朝素.公路监理质量管理体系中PDCA过程方法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4):202+204.
[5]吴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应用[J].居舍,2018,{4}(08):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