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中国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关系中国发展前景的根本性的政治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历届领导人能够审时度势,根据国家所处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与发展目标,及时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道路,实现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创新、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的伟大转变。渐进式的发展理念创新既体现了党谋求发展的不断探索,又体现了对我国发展的准确把握。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理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一篇名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揭开了我国发展理念转变的序章。“解放思想”是对建国以来我国过分拘泥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界限严明的划分,对政治斗争为中心的发展路线的纠正。“实事求是”的理念是对毛泽东思想传承,要求我们要正视历史;正视当前发展现状;正视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差距;更要正视我国发展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将人们从思想的乌托邦之中解放出来,切实的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
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的现代化经营水平,发展经济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燃眉之急。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民主、法治、政治、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
二、可持续、创新的发展理念
坚定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理念。这一时期我国极为重视创新发展的意识,关注新兴的“知识经济”,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注重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而实现自主创新还需创新型人才的支持,因此,通过“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
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江泽民同志领导时期我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 但是其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包含丰富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 郑汉华.江泽民同志生态文明思想述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04):92-96.]如强调水、粮、地、能源的节约、提升人口的教育水平、以及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保护。
坚持以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一个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问题,又是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 冷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J].党的文献,2001(05):35-44.]党的作风、思想、组织、纪律建设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只有实现党内良好的建设,党才能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发展方向,因此“三个代表”的实质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王炳林.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理论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72-78.]
二、科学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明确了发展的目的,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发展为了人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围绕着人民的需求与现实发展的滞后的表述中展示了我国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因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使最广大的人民都能参与到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之中。最后,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极大城乡区域不均衡,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永远高于中西部;而在东部地区各个省会的发展不均衡;同一省会的不同区域之间贫富差距悬殊;同一区域的城乡发展悬殊。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与发达城市地区呈现出两级分化。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就要求这些落后地区的人民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首先,全面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科学的发展就是将绿色融入到经济、文明、政治、社会、生态的建设之中,实现发展的有机容融合。其次,协调发展要求从整体出发,实现“五个统筹”,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的代际公平,要求发展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的同时又不剥夺其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理念。
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的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此,通过创新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我国的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遵循。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形成以创新带动创新,增强创新的原动力,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形成创新的生态。
坚持协调的发展理念。协调的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谈协调》,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3月3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区域发展、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不协调。为此我国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开发、对医疗、社保、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法论的重大创新。[ 刘德海.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取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7(03):1-7.]当前,我国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减少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占比,发展节能环保的创新型的技术,以减少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承诺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我国不断推行垃圾分类、限塑令、雨污分流、旧衣回收等举措,实现了生活废弃资源的高效回收再利用。
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渐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相继通过沿海特区、特别行政区、自贸区再到中西部地区,以及延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大的开放格局。新时代要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实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随着逆全球化的挑战、贸易壁垒、以及突发的疫情等突发事件,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因此,实现更全面的开放、更深度的开放、更高效的开放是我国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就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而当前我国的贫富分化;缩小区域、城乡发展的,需要我国不断完善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包括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建设、收入分配机制建设、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等制度建设,逐渐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最终实现共享的发展。
结语: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展理念经的转变实质是渐进变迁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发展理念由经济——社会——人为发展中心的转变,不变的是内涵发展的共享性、人民性。实践证明,我国各个阶段的发展理念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反映我国民意的战略安排。当前我国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共的求真务实、高瞻远瞩的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先进能力;为我国发展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的能力;脚踏实地,不断带领全体人民夺取新的发展胜利的重要能力。正是党的这些先进能力与品格,是我国能够审时度势地转变发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核心因素。
作者简介:徐媛媛,女,1996年生,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Tell:18680506341,邮箱:YY18680506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