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长山口垃圾填埋场作业规范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刘欢
[导读] 垃圾填埋场的填埋作业全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如果不能按照统一的作业规范进行操作,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刘  欢
        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垃圾填埋场的填埋作业全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如果不能按照统一的作业规范进行操作,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本文结合武汉市江夏区长山口垃圾填埋场的填埋作业实际操作管理情况,梳理并总结了一套可行的作业规范,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作业规范;探讨
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也在不断增长,垃圾填埋场的数量也在增多。但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流液,容易污染周边的水资源;产生的沼气容易对周边产生难闻的气味;同时因为垃圾填埋需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而影响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硬生生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垃圾填埋场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如何尽量避免不利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出现,是垃圾填埋场运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笔者通过参与武汉市长山口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对垃圾填埋作业规范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1  现状简介
        长山口垃圾填埋场位于江夏区郑店街办事处以西约5公里的长山口,总占地面积55.21万平方米,其中填埋库区占地面积41.71万平方米。整个库区分成4个区间,根据垃圾量分期建设,总库容18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655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21年。
        在垃圾填埋作业中,为了避免出现影响或破坏环境保护的事件,需要对填埋作业全过程进行规范化要求,形成作业规范。
2  填埋作业流程
    填埋作业全过程包含垃圾进场许可、作业规划、临时道路铺设、垃圾填埋作业、作业单元覆盖和雨污分流、渗沥液收集处理、填埋气收集处理、除臭灭蝇、环境监测等环节,将此全过程形成一个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3  具体作业方案
3.1  填埋作业规划
        填埋垃圾前应制订填埋作业方案和年、月、周填埋作业计划,应实行分区域分单元逐层填埋作业。作业方案须综合考虑垃圾每日进场量、作业单元位置及气候等情况。同时,作业规划应符合安排原则,并应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
3.2  临时作业道路铺设
        垃圾填埋场临时作业道路的铺设,选择正确的构筑方式,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和填埋作业质量,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控制。在建设初期,长山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使用了建筑垃圾(砖渣)在垃圾堆体上构筑临时作业道路,后期经比较研究决定,采取钢板路基箱构筑临时作业道路,更符合当前国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3  垃圾进场
    首先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提出垃圾的准入要求,并将垃圾划分为可接收垃圾和不可接收垃圾两大类,然后规定的进场程序为:垃圾车经称重计量和抽查允许进场后在场区交通标识和值班人员指示下进入填埋库区卸料平台倾倒。
3.4   垃圾填埋作业

        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1)作业现场专人指挥垃圾按计划区域定点倾倒,指挥场内作业车辆设备按规定的线路行驶作业,防止堵车和乱倒现象。确保车辆倾倒干净,驶离时落下车斗或车厢。
        (2)操作人员及时摊铺垃圾,垃圾摊铺厚度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控制,一般宜控制在40-60cm以内,摊铺作业面沿卸料平台至边坡要形成大于4%的坡度。
        (3)每完成一个摊铺层(40-60cm)的摊铺,垃圾填埋场须用大型推土机连续数遍(来回3—4次)碾压垃圾,每次碾压轨迹覆盖上次的3/4。压实后垃圾压实密度应大于850kg/m3。
        (4)一个作业层(5m厚)摊铺完成后,须修整边坡;整个作业层摊铺压实后若有局部凹凸不平的位置,宜使用挖掘机进行修整。修整后作业表面应目视平整,高低凹凸不超过10cm,无积水。
3.5   作业单元覆盖和雨污分流
    作业单元覆盖包括日覆盖、中间覆盖、压膜块、作业单元边缘处置、揭膜回收等环节,边坡覆盖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

        良好的雨污分流效果可以减少渗沥液产生量,达到减少成本、控制污染的效果。
        (1)为达到良好的雨污分流效果,焊膜技术人员须每周对填埋库区覆盖膜进行一次清查,发现破损点后即进行修补,确保库区覆盖膜无破损点。
        (2)垃圾堆体被堆高后库区将经受更多更大的风力侵扰,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焊接覆盖膜并放置压块砖,必要时加大压块砖布设密度。
        (3)库区边缘覆盖膜须延伸至雨水截洪沟内,并留有雨水沿坡向流向边沟的坡度。
        (4)从库底开始填埋时须对整个库区进行覆盖,且须及时抽排在库区最低处汇聚的雨水。
        (5)中间覆盖膜应定期检查、维护,对破损处进行焊接,1万㎡膜破损不大于3处。
3.6   渗沥液收集处理
        渗沥液的收集处理包括渗沥液导流和渗沥液处理。
        1、做好渗沥液导流可防止出现渗沥液外溢的状况。
        (1)按规范要求构筑导气井或导气盲沟也能起到导流渗沥液的作用。
        (2)定期检查维护渗沥液导流管道及渗沥液提升井等配套设施。
        (3)库区边缘或分区坝边缘须构筑1m宽的导渗盲沟,使用碎石构筑,盲沟中心为DN160HDPE花管,并间隔50m用DN250HDPE花管连接至库底。
        库边渗沥液导流结构剖面图如下图3所示。

    渗沥液的处理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按设计要求,为确保渗沥液的处理量,渗沥液处理设备除正常维护保养外要做到持续运行。
        (2)枯水期对渗沥液处理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检修,确保汛期设备的正常运行。
        (3)操作人员应熟悉工艺流程及各项参数指标,掌握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根据生产检测数据,适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4)定期做好设备仪表、阀门、电路等的检查和维护。
3.7   填埋气收集处理
        填埋气收集处理工作包括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和处理。
        1、垃圾堆体应设置导气井(垂直)或导气盲沟(水平),两种导排设施的选用,应根据填埋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或组合。
        2、导气井用于向上导出垃圾堆体发酵产生的填埋气,主要结构为直径1m的钢板网内部填充大颗粒的青石或鹅卵石,中心为均匀开孔的dn160HDPE花管。导气盲沟用于主动导出垃圾堆体发酵产生的填埋气,主要结构为长宽均为1m的水平盲沟。
        3、图4 和图5分别为导气井剖面图和导气盲沟横断面图。

        4、导气井兼有向下导水的作用,导气盲沟施工方便且主动收集填埋气效果更好,二者组合使用可以获得兼顾导水导气的效果。沿库底渗沥液导盲沟以50m为间距设置导气井,导气盲沟水平间距15-20m;垂直间距10m,导气井须与导气盲沟相连,通过导气盲沟主动收集填埋气。
        5、填埋厚度大于10m时须设置填埋气主动导排处理设施,主动导排设施必须配置填埋气燃烧火炬;填埋厚度大于20m时应配套建设填埋气利用设施。
3.8   作业区除臭和消毒灭蝇
        为防止过多恶臭气体产生、控制蚊蝇滋生,填埋场须进行作业区除臭和消毒灭蝇的喷洒作业。
        1、应根据填埋计划、天气情况等制定年、月、周除臭消杀方案,使用除臭消杀药剂进行喷洒作业。
        2、垃圾堆体的恶臭气体是由微生物活动产生的,因此随气候变化而受到较大影响。通过对空气质量和天气状况的多年监测,可以不断优化除臭药剂喷洒方案。
        3、环境治理包括做好场内外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填埋压实作业,并及时作业覆盖。应严格控制填埋作业面面积并做好每日覆盖;禁止拾荒,避免蚊蝇随拾荒物料蔓延至场外环境造成污染;及时清除场内积水坑洼,尽量保持场区地面平整。
        4、每年4-10月为蚊蝇孳生高发期,此间除遇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外,应每日进行消杀,在降雨停止后应密切留意蚊蝇动态及时进行消杀。
        5、夏季蚊蝇在气温较高时喜藏匿不易于喷洒到位,为保证较好的消杀效果及高温作业环境下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太阳落山后实施消杀操作。其它气候条件下以蚊蝇活动密集时段为消杀操作时段。结合填埋作业区域广,不密闭,消杀过程中蚊蝇四处飞逸的特征,应采取反复全面消杀的方式,保证消杀效果。
        6、基于填埋场地大,地形复杂等因素,蚊蝇消杀应选择喷洒范围广、场地适应性强的设备,使药剂呈雾状喷洒,喷洒速度高于蚊蝇飞行速度,部分无法到达的区域可采取背负式喷雾器进行消杀。

4  结语
        垃圾填埋作业是一件非常严谨、高要求的事情,因为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流液,容易污染周边的水资源;产生的沼气容易对周边产生难闻的气味;进而影响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参与了武汉市长山口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垃圾填埋作业规范,值得大家借鉴参考,也为垃圾填埋场实现“干净、有序、规范、达标”的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93-201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133-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