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区渔业资源恢复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2期   作者:吕英
[导读] 在水生态建设实践中,应当重视水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水文化承载体系,传播水文明。渔业作为重要劳作方式之一,其生产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尤为重要。
        吕 英
        六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在水生态建设实践中,应当重视水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水文化承载体系,传播水文明。渔业作为重要劳作方式之一,其生产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尤为重要。渔业的发展整体趋势还是积极向好的,但依然存在着很多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生态渔业是根据鱼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生产模式,主题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注重渔业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平衡和对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生态修复;渔业资源;恢复效果
        引言
        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水库的国家,如今我国有近10万座水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源,并有着防洪抗涝的作用。水库有着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我国渔业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生态渔业的主要方式
        1.1人工放流
        人工放流是根据鱼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和鱼类的生长状况,采用人工方式,对江河、海、湖等公共水域自然水体中的鱼类进行增殖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海洋、河流、江河、湖泊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采取人工放流的方式进行人工增殖,能够有效地补充渔业资源,维持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
        1.2新型养殖方式
        流水养殖。流水养殖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自然流水养殖。利用江湖、山泉、水库等天然水源的自然落差,根据地形建池或采用网围、网栏等方式进行养殖。自然流水养殖不需要动力提水,水不断自流,鱼池或网围、网栏结构简单,所需配套设施很少,成本最低。二是温流水养殖。利用工厂排出的废热水、温泉水,经过简单处理,如降温、增氧后再入池等方法,使用过的水一般不再重复使用。这类水源是养殖翘嘴红鲌最理想的水源条件。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温度可以控制,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目前国内许多温热水源充足的工厂、温泉区域都在养殖。温流水养殖设施简单,管理方便,但需要有充足的温泉水或废热水。三是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利用池塘或水库水源,通过动力提水,使水反复循环使用。因为整个流水养鱼系统与外源水相连,所以称为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因为需要动力才能保持水体运转,只适合于小规模生产。四是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这是一种呈封闭状态的全循环式的流水养殖方式。主要工艺流程是重复使用同一水源,这一水源在再次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曝气、沉淀、过滤、温度的控制等一系列的处理后,达到养殖水质标准后就可以再次进入循环渠道进行再次利用。
        2从资源和生态两个角度看待鱼类问题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开发利用与海洋渔业的发展关系密切,海洋科学发展的早期在很大程度上与海洋生物研究有关,与海洋渔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世界上很多沿海国家、有一些是海洋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专门的海洋研究所,但是大部分设有渔业研究所,海洋渔业研究站可能是世界上与海洋相关的最多的研究机构。人们对鱼类的浓厚兴趣是因为鱼类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所以长期以来对于鱼类和鱼类生活的环境的研究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发现更多的鱼、提高鱼类捕获效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1]。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各种先进鱼群探测设备和方法都得到迅猛发展,例如海洋声学探测仪器、卫星遥感和海洋模式的研究等都在渔业海洋学上得到应用。海洋鱼类捕捞工具不断得到更新,渔业捕捞船舶吨位、捕捞能力和加工能力等都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海洋渔业相当于人类早期的“狩猎时代”,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根据联合国FAO报告,全球32%的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或者资源枯竭,全球海洋中53%的海洋渔业资源被“完全开发”,面临资源枯竭威胁,全球3/4的渔场近乎崩溃[2-5]。鱼类数量减少所带来的的后果并不仅仅反映在渔业资源的破坏上,也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海洋生态灾害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鱼类数量的减少关系密切。因此不能仅仅将鱼类作为一种生物资源看待,要充分认识到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没有鱼类的海洋生态系统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鱼类资源的恢复、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涉及到海洋生态系统产出和服务两大功能。当前应像保护其他野生动物那样保护海洋中的鱼类,不能利用信息时代的工具和手段去做“狩猎时代”的事情。
        3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主要任务
        3.1开展大水面资源环境评估、功能定位与预警
        对自然环境、渔业资源、捕鱼方法等进行调查的大型自然和适当的渔业水域中,分析渔业资源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和控制因素,建立一个多样化的表层生境和渔业资源评估系统。明确界定各湖泊水库渔业的作用,并根据水的生态状况、渔业资源、水的承载能力、工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明确发展思路。建立和改进用于养护和利用湖泊水库渔业资源的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
        3.2研究水质调节和生态修复技术
        根据湖水库水域渔业的功能定位,根据蓄水能力开发和测试适当的释放类型、水平、百分比、持续时间和捕获技术,以实现藻类清除和渔业净化。研究典型湖泊水库水域主要经济鱼类和稀有土著鱼类生境的需求和选择战略,实施动态的三轨生态环境监测,查明生境退化和资源退化的主要因素,并网箱围护区布局合理,定量研究畜牧生物、群体、食品、排泄物等的生态行为特征。以及促进环境设施的现代化和改造,例如在网箱中收集诱饵废物。
        3.3促进三种渔业产品的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方面,利用公海渔业资源,发展技术支持系统,如水质保护、质量改进、品牌塑造、强化加工、休闲渔业和文化保护,将水产养殖与产品加工结合起来建立三级绿色渔业产业模式,不断扩大产业链,改善价值链,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渔业、旅游、餐饮和文化一体化,并大大提高渔业效率.
        4材料方法与结果分析
        周边内外的多样性指数,研究多样性的实际价值主要包括监测和保护。在保护多样性的实践中,社区的状况往往是根据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估的,从而能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理论是社区多样性指数越高,社区就越重要如果一个人在一个社区中被随机挑出来,那么该社区的成员资格就不确定,物种数量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多样性指数就是这种情况。生态多样性指数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它保证了一定数量的价值,当数量平均分配给不同物种时,就会实现最大的多样性;第二,两种物种的总人数平均分布,物种数目越多,多样性就越大;第三,多样性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要素,即额外性。它也是一个结合了丰富性和统一性的单一统计数字。
        5结论
        在新时期,要做好水库资源的充分调查工作,合理开发渔业发展模式;根据地区水质参数、渔业情况、环境资源、市场需要,确定养殖计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贯彻绿色理念;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和价值,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模式。
        结束语
        个别的工程和管理设施只履行实际职能,缺乏景观设计和建筑,无法与周围环境很好地协调。应进行科学规划,对某些技术和管理设施进行景观规划,对库内内岛和部分海滩进行景观规划,建立适合当地条件的沿海景观,改善区域景观的品味,并创造环境.
        参考文献
        [1]安萍,李文蕾.沿海地区生态修复与渔业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9,{4}(08):85.
        [2]孙洁.科技之手为耕海牧渔谱新曲[J].中国农村科技,2018,{4}(04):40-43.
        [3]简康,南四湖渔业资源环境调查与渔业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山东省,济宁市渔业监测站,2015-12-26.
        [4]于庆云,天津大神堂活牡蛎礁渔业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浅析[J].海洋经济,2017,4(05):16-22.
        [5]缪丽梅.呼伦湖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及生态修复技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0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