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的规模不断拓宽,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也逐渐开始百花齐放,因此对于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也造成了相对较大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建筑变形缝的相关施工工艺充分重视起来,不断提升建筑的施工技术,促使建筑结构安全与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的主要类型与创新措施,继而分析了其相关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施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房建施工结构之中,变形缝施工涉及流程较多,作业过程极为繁琐。若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变形缝施工的时候没有规范操作,不符合标准流程,很容易导致变形缝作用无法发挥,同时也会导致房建工程的总质量受到影响,最终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规避风险,相关的施工企业要在正式开始变形缝作业之前,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然后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在进行变形缝施工的时候能够以专业的操作,严格符合相关标准。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详细阐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1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难点分析
在建设房建工程期间,相关的工作人员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对于提高建筑物稳定性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之所以设置变形缝,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补充建筑物的单元结构。合理安置一定的变形缝,可以进一步减少建筑物沉降所引发的缝压力,同时还能够在第一时间转移应力变化。若建筑物所承载的负荷偏大,那么建筑物的水平结构受力以及垂直结构受力就极易产生不平稳,因此合理设置变形缝极为关键。在安置变形缝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综合实际施工标准以及区域条件,通常要将变形缝距离把控在70-100毫米间,不容忽视的是,在出现剩余应力的情况下,还应该合理把控变形缝的数量。在不干扰建筑物空间的基础之上,适时设置变形缝。变形缝作业,常常面临诸多的挑战,施工的主要难点就体现在模板环节和处置变形缝内部混凝土的环节之中。所以在实际作业期间,若模板产生了不良的变形问题,抑或产生了跑模的现象,会影响到项目的质量水平,因此,在进行模板施工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要预先完成好拆除模板的工作。在处理变形缝施工中,由于作业时长较长,混凝土已经渐渐凝结,这就提高了变形缝施工难度系数,此时相关的施工人员要耐心处置,避免对其他地方带来不利损害,尽可能地抓住时间节点,在混凝土还未凝结之前就要处理好。
2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
2.1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即是在主楼与裙楼间的低层部位人为的留出一道约1m宽的缝隙,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可采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对后浇带进行浇筑;从大量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出,主楼越高,沉降施工完成的效果就越好,越适宜采用后浇带。
2.2防震缝
在建筑设计中,防震缝是指用于抵御地震影响的变形缝。在建筑运行中,地震的出现会使建筑结构出现一定变化,地震时地壳向外释放能量,以横波、纵波及面波3种形式将能量传递至建筑结构中,地震波会产生地震力,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同影响。例如,横波会导致建筑结构受到剪切力,进而出现扭动或拉挤现象;纵波会使建筑出现颠簸,前者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更大。就此,在建筑防震缝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重点分析地震水平剪切力的影响。在地震水平剪切力影响下,相邻建筑的不同结构,因高度、面积差异,会在建筑结构内产生不同振幅、周期的地震波,严重时会导致建筑出现开裂、倒塌事故。
在防震缝设置中,宽度设计为重点,设计人员需综合考虑建筑参数、抗震设防烈度等要求,合理设置防震缝宽度。通常来说,砌体建筑的防震缝宽度应控制在50~70m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防震缝由高度决定,建筑高度低于15m,宽度应设计为70mm,建筑高度超过15m,根据抗震设防烈度,适当提高防震缝宽度。
2.3沉降缝技术
对于房建施工来说,沉降缝技术的创新意义非常显著。在进行沉降缝设置之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地下室设计,发挥施工新技术的作用来解决设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有效地减少沉降量,不断降低有关的沉降差,需要尽可能的将支撑的基础逐渐设立在密度大、压缩小的地基之上。主楼与裙房地基地质与埋深程度的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分开施工,完成分工之后再开始裙房的施工工作,以此来促使两者之间的沉降是无限接近的。将裙房设置在地基相对较弱的地基之上,需要保证裙房与建筑主体之间的沉降是一致的。要避免整体建筑的承压失去平衡,需要尽量避免在独立沉降的两部分建筑之间设置与搭建支梁。
2.4伸缩缝的施工工艺分析
伸缩缝的存在主要就是为了有效规避建筑物投入使用之后的挤压问题。一般来说,建筑挤压问题就是建筑原材料或配件出现热胀冷缩性现象引发不良影响。伸缩缝操作针对的主要就是建筑物之间的缝隙现象,通常只需要由建筑物的地标上区域切断,那么就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项目的标准情况来看,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伸缩缝一般控制在建筑物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平稳性。依据有关项目标准,房建施工项目采取的伸缩缝大概为3厘米,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正式开始作业之前,要通过相关操作对受力浮动进行测试,找出受力浮动最大的地方,然后对梁的受力、柱体的受力以及墙体的受力变化进行预估,了解建筑物各处的变化情况;其次,做好对伸缩变形范围的核算工作,因为建筑物容易发生方向的变化。然后依托工程标准,做好伸缩形变量的设定工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高度和周边温度的浮动呈正向相关关系,也就是周边温度的浮动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热胀冷缩的现象也就更加明显。针对这一情形,在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形酌情增加钢筋量,改善和提升伸缩缝品质。要相应地增设钢筋的实际数量,提升伸缩缝的品质。再次,在建筑物间,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填入一定的特殊材料,尤其是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或者是采取特殊的操作,如架空层的构建等,将建筑物和伸缩缝之间适当隔开。
3变形缝的注意事项
有关变形缝所涉及到的产品,都要严格的依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放置、装配以及安装。变形缝嵌缝材料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变形缝进行仔细与谨慎的检查,促使其逐渐符合相关图纸的要求,同时将其语流凹槽之内的混凝土打毛,逐渐的清理干净。止水带的宽度以及材质的物理性能需要严格的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并且保证它是没有裂缝与气泡的。接头需要使用热熔将其连接起来,一定不能将其重叠起来,有关接缝处也要尽量的保证平整与牢固,一定不能出现裂口或者是脱胶等等现象。止水带的中心线需要和变形缝的中心线逐渐的重合起来,止水带不要使用穿孔或者是铁定固定。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将止水带放置到阳光之下接受暴晒,对于那些暴露在外的止水带,需要使用草袋将其覆盖起来,避免其接收到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减缓其老化的速度。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分析不难看出,相关的施工单位要依据房建工程的现实条件,进一步科学设置变形缝,相应地提升施工水平,全面地发挥保障建筑物安全的积极效用,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美.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6(005):103-103.
[2]宋跃鸣.论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4(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