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张丽慧
济南黄河河务局天桥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水利工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日常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便利条件,在人们生活当中极其重要,而小型水库大坝又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库大坝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针对小型水库大坝运行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众多措施来保证水库大坝的运行安全。
关键词: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现状;对策
引言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山川河流众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使水利资源得到全面系统的开发,在国家政策影响与支持下,地方政府兴建了大批小型水库水利工程,这些水库在抵御洪涝灾害、提供电力能源、保证农田灌溉和城乡供水、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始建年份早、工程实体除险加固施工质量、配套安全监测设备不完善,以及主管单位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更有甚者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的安全运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我国已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库大坝安全状况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为此,本文结合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探讨新时期水库大坝的安全健康发展之路。
1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现状
1.1工程始建年份早、施工工艺、标准低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小型水库安全鉴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一定解决,但并未完全消除,跨坝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为多数工程始建年份早、施工工艺、标准低,未采用合理的防渗措施,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受台风、大流量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安全风险依旧存在,为了保证小型水库的防洪功能,应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合理勘测设计,弥补水库工程先天不足。
1.2水库管理配套设施陈旧老化
由于水库运行的时间长,放水建筑物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出现老化现象,从目前的水库运行情况来看,引入的先进设备较少,对于设备的更新换代意识还比较薄弱,而水库的监管设施系统大多数都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再加上对设备进行及时的养护和维修,使设备的正常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成为安全事故爆发的最终导火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陈旧的水库管理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管理。
1.3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新的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利发展“16字”方针、“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切实加强小型水库防汛管理,规范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履职行为和“三个重点环节”工作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履职手册(试行)》、《小型水库防汛“三个重点环节”工作指南(试行)》。水利监管工作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个别基层水利单位存在监管工作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等都集中在农村基层,需要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性水利监管格局。地方各级领导对水库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工作标准要求的高低,决定了水库管理工作水平。
2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对策
2.1加强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管理
很多小型水库为更好地开展除险加固设计中安装了相应的安全监测设备,但是仍未达到信息化管理水平,缺乏网络化以及自动化特点,进而降低了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加强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管理工作同样是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要点之一。安全监测系统的更新和建设需要领导决策层的支持以及技术人员的参与,当地政府和水库管理单位可依据自身资金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监测系统的更新和建设,使其可以更好地通过相应的监测设备实现水位异常警报、信息共享等,促进中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系统的完善。
2.2加强水库大坝配套设施的维修与保养
目前多数水库大坝都存在运行管理应急抢险管理房未配套,放水建筑物设备老化、损坏等方面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水库安全运行与管理的需要,例如多数水库的建设时间较早,且建设的时候针对管理房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对水库大坝的防汛值守、物料储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当下小型水库受到的重视和关注度较低,各项管理制度都还不够完善,而小型水库基本归国家所有,或者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而小型水库涉及的范围广、存储量较大,且产权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各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小型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的监督职责,对水库的配套设施进行定期的监测调查,并出具总结报告,针对水库配套设置的具体使用情况制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相应策略。在大坝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危害。因此,我国在建设水库大坝的时候一定要对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监督,尤其是在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水库配套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使用的寿命,加强对配套设备的研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水下渗漏定位管理的监测技术,提高针对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系统、加强养护和维修的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措施的实行力度。尤其是对大坝水库的保养和维修要加强重视程度,必要的时候要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避免人为造成的危害,还要积极的引用先进的保养技术,对设备闸门的启动和关闭,以及相关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提高设备的功能性和完整性,加快设备的运行效率。
2.3强化水文监控
水文变化条件直接影响着小型水库的运行管理效果,新建水库会根据历史水文数据计算水库坝址处的水文参数,根据计算结果设计水库。但早期建设的小型水库缺乏准确的水文资料,无法保证极限条件下水库的应对能力。对此,应加大小型水库流域的水文监控力度,监控上游流量、降水量等水文因素,预测小型水库库容变化,预先设定应对措施,排除危险源。
2.4 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从“有实”到“有能”。
地方政府要逐座水库调整更新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予以公示公告,并向水利部备案;要按照《工作指南》要求,逐库排查、配备必要的水雨情测报设施,编制、完善并审批调度运用方案和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组织实操演练,保证有效管用。要抓紧开展宣贯培训,保证各类责任人熟悉职责要求和业务知识,具备履职能力,做到各类责任人从“有实”到“有能”。水利部将把《履职手册》《工作指南》落实情况作为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暗访力度,对落实不力的地方和水库进行追责问责。
2.5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水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指导治水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彰显出巨大的思想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都始终贯穿了“十六字”治水思路这条主线。 “十六字”治水思路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是科学严谨、逻辑严密的治水理论体系。 “十六字”治水思路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在治水领域的精准要求,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是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的精神实质,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对水库风险认知和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对水库大坝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急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及工程技术体系,引入工程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相互融合协调的全要素安全,统筹考虑流域龙头水库及梯级水库群的全流域安全,将水库大坝安全贯穿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以及退役的全生命期、全过程管理与控制。这要求我们要不断研究水库大坝的自然规律,深刻认识新时代大坝安全内涵,创新理论、技术、材料和工艺,既要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升大坝工程性能,确保大坝自身的安全性,又要健全法律、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同时加大对大坝安全管理及工程技术体系研发投入,促进中国大坝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不断适应时代对水库大坝安全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洁.中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与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0):185-186.
[2]曾友仁.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及管理途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0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