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2期   作者:姚健 张俊平 张斌菊
[导读] 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国民的生活品质也在日益提升,并且更多地追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协调同步发展。
        姚健 张俊平 张斌菊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国民的生活品质也在日益提升,并且更多地追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协调同步发展。但是,国内当前却频频出现地址灾害,并且呈现丰富多样的灾害类别,而明显影响到了国内有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且带来了很巨大的财产损失及生命安全威胁。而水文地质属于影响地质环境的一大关键性因素,为此,本文依托深圳某区域的地质灾害案例,深入分析了水文地质因素所带给地质灾害的常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
        尽管人类当属自然界很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其实水文地质因素却并不以人类的意志而转移控制[1]。这样在水文地质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地质灾害便不免会发生,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产。同时,如果人类过度干预自然界,也必定会更该自然界原有的水文地质情况,从而恶化地质灾害事件,所以,对其展开的研究便极具深远意义。
一、区域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在深圳某区域,最近一年总共出现了58起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其中以暴雨等因素而带来的灾害居多,但是整体上的规模不大。在这些地质灾害下,一共转移88户、309人,带来的直接损失175.2万元,但是,无人员伤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自然界的水并不为人类所控,而水文地质及各种地质灾害还和在人类活动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人类做出的过度干预只会大幅改变水文地质情况,而带给人类灾害[2]。同时,早期深圳长期沿用的是后治理的灾害处理模式,所以对地质灾害所采取的治理效果十分有限且并不全面。而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地质灾害矛盾的激化,有关部门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开始重视对环境灾害的监测治理。从地质灾害的特点出发,通过有效的预防及监测手段措施,结合科学的预测预警等,来大幅弱化了地质灾害风险。而水文地质因素紧密联系着地质灾害,并且对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二、水文地质因素带给地质灾害的影响
1、软土变形
        在国内持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环境下,很多建筑却在软土基地上直接建设。但是,软土往往相对松散,且没有很好的安全性[3]。同时,地下水的运动还会改变土层结构,而在底层结构大幅变化的环境下,上层的建筑势必会备受影响,进而大幅影响人类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所以,通过深入分析水文地质体系结构,并及时做好防御,可以有效规避地质灾害、更好地维护人类生产生活。
2、岩溶塌陷
        在自然界的地下洞穴内,位处地下水的长期冲刷侵蚀,整个土层就会逐步变得松软,久而久之便会呈现出坍塌现象,并且形成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岩溶坍塌。而人类在地下大量铺设的管道,也只有较少的表层土层覆盖着[4]。所以,在较大的外力及水文地质的影响下,便也会出现不良的坍塌状况。这两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都是岩溶坍塌灾害,并且与水文地质有关。
3、砂土液化
        在长时间震动砂土的影响下,突发损坏会呈现并发展至液化状态。位于地下水流的长期运动作用下,便很容易发生以上情况。一般而言,如果外力作用到砂土上,就会提升沙土的密实度,而进一步提升孔隙的压力。但是,在一定的震荷载及地下水综合作用下,就会不断发展成为液态。如果受到的影响不同,则液化的情况也会不相同,最终该给地面的灾害也会不相同。考虑到砂土自身原因,在存在砂土的部位,则遭受水文地质影响作用时会更易呈现出砂土液化现象。


4、地面沉降
        在地下河水的长期运动下,地质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地壳出现运动,就会迫使地质结构中存在的土层也有所变化,进而迫使土层发生松动,并且降低体系密度。然后,在遭受外部力量时,就很容易出现土层塌陷状况,并引起地面沉降问题。其中自然水文变化及人类活动行为均会影响到此种灾害。伴随社会的进步,人们也在持续提升生活质量,并且逐步增大了对水的需求量。为了满足用水需求,有些地方便在逐步开采地下水,而改变土壤体系结构,而引起地面沉降问题。
三、防治水文地质影响下灾害的措施
1、强化监测防控
        针对地质灾害,水文、环保等机构需要不断深入展开研究,并及时有效地做好监测工作,进而增强国家防御水文地质灾害的综合能力。现阶段,国内的地质灾害还没有规范监测过程,所以,要求强化这方面,以便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并以此来处理各类突发现象。
        同时,在建筑选址中,也要尽量避开频繁出现地质灾害的部位,以防由于地质灾害而影响到人类人身财产安全。在具体施工时,还应严格做好监管工作,保障工程严格执行规范要求。此外,建设单位还应科学提出施工计划,以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并不会影响到地下固有水文环境。考虑到各个季节下的水文地质往往并不一样,所以,便要求在不同时间点严密监测、分析水文地质,以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例如,在春季往往降雨天气多,而可能会呈现地下水水位超出现象。所以,就应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予以严格控制,以保障水文条件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防影响到地基等。
2、健全突发事件处置系统
        有些灾害均是由于自然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所以很难避免此种灾害。就此,各地便要求根据本地的地质状况,积极做好必要的预案。就台风、暴雨等极易带来突发地质灾害的事件,则应强化相应的防御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准备好,以科学分配资源、及时撤离人员、强化安全防护、保障物资、强化协作等。这样在灾害一经出现,便可以迅速调整到应急状态,并迅速响应灾害,进而弱化灾害带给社会的影响,并大力保护国民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但是,预案不一样的话,要求也必然不一样。而在预案执行中,均要求强调人员安全保障,保护好民众的人身安全。所以,针对砂土液化、岩溶塌陷,宜及时加固以防扩大液化、呈现塌陷而影响到人民的安全;如果发生沉降、变形,就应及时疏散交通,以防带来人员伤亡。针对灾害宜快速响应,强化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以迅速切换到防御状态,并缩小灾害影响,降低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3、严格规范治理
        针对地质灾害,我国正在不断加强治理措施。而在具体的治理时,还应按灾害的情况予以治理,进而增强防治的科学性。现阶段,国内主要从从以下方面来科学展开治理过程: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来治理水污染,进而充分避免人类活动污染到地下水,而大幅影响到人类生活质量及水文条件。所以,应强化监管力度,通过科学的监管方法,来全面提升防治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应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国内有些地区具有很大的用水需求量,而持续开采地下水,而明显影响到水文地质条件。所以,有关部门便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并严控开采的方法及总的数量,保障不会带来地质灾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众多的地质灾害复杂成因中,水文地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主要通过地下水流动、改变水位等来作用地质环境,就此,便要求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来强化防范措施,进而有效规避地质灾害现象,充分保护好民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江.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1):146~147.
[2]赵蔓.水文地质因素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6):160~161.
[3]李万龙.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略述[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10+212.
[4]熊书林.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能源与环境,2018(4):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