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4月第12期   作者:王平
[导读] 本文介绍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必要性、任务、原则、技术方法、技术路线;
        王平
        山东珺胜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25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必要性、任务、原则、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分析了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字: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一、土地整治的概念
        土地整治,是指为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理,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未利用的宜农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活动。广义的土地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二、耕地质量等别的概念
        在一定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划分出耕地质量等别。
        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优、高、中、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湖南等3个省;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江西、浙江等5个省;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四川、山西等5个省(区);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贵州、陕西等4个省(区)。全国耕地平均等别为9.8等,等别总体偏低。山东省耕地多为高等地和中等地。
        三、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一)必要性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8〕3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耕地,特别是新增耕地,实行归口管理、统一核定,确保新增耕地位置、地类、面积、质量等别等信息真实、准确。补充耕地项目要先评定新增耕地等别再验收,没有达到要求的不得验收。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质量如何,现有耕地提升改造效果如何,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土地整治实施后,耕地质量发生了变化,及时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便于掌握地区内耕地质量现状和进行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年度更新,保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方便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土地管理。
        (二)任务
        等别评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选定的分等定级因素,利用有关图件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依据分等定级单元界线必须按照实地明显可辨的原则,确定每个单元的空间分布位置和界线;依据“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试行)”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确定每个单元的等别;量算每个单元的面积,并计算其耕地净面积;以单元为单位,汇总项目区耕地面积,评定耕地等别,编写等别评定报告。
        (三)原则
        为使等别评定更加科学、合理,综合项目区耕地资源特点及分布状况,在工作中遵循以下原则:
        1、多因素综合分析的原则
        耕地的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无一不对其产生影响。因此,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必须在综合分析各个因素的基础上进行。
        2、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
        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其影响的程度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因素对耕地的质量和收益起主导作用,有的则影响较小,不分主次,同等对等,往往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等别评定中,要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3、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
        为了减少或避免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耕地质量分等定级过程中,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的分析因素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对某些难以量化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因素也要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
        4、区域性和差异性原则
        耕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在于揭示不同分等单元对农作物的适宜程度。由于各地各组成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存在着区域差异,势必导致土地的区域差异。因此,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应充分反映区域范围的区域特征。

分等定级单元划分、因素的选择、指标的确定都必须考虑区域性原则。这样,才能揭示出分等定级单元的真实属性,客观地反映出耕地生产水平的高低。
        5、可持续原则
        此原则强调耕地分等定级的科学性、可行性。科学性反应所分土地等级准确、合理、可信;可行性主要指选用的分等定级指标和方法符合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便于操作,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是农村日常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若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后续工作也就失去了真实性和实用性。
        (四)技术方法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采用农用地分等法,评定工作依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和《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开展。农用土地分等的技术方法,采用在标准耕作制度下,选定指定作物,确定标准作物,计算各指定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根据温度情况,将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修订到光温生产潜力,根据水分条件将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修订到气候生产潜力;最后根据土壤条件将气候生产潜力修订到土地生产潜力。利用投入、产出数据抽样调查结果,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划分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将土地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作为三个功能模块并进行有机组装,获取土地指数,根据土地指数极差值,按均匀分值区间划分土地等别。
        平均等别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根据面积权重计算利用平均等别。利用等平均等别计算后,根据计算的利用等平均等结果和粮食产能计算公式,计算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增加的粮食产能。
        (五)技术路线
        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的技术流程如下:
        资料收集整理→→确定指标区、分等因素及权重→→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查找作物生产潜力指数,确定产量比,计算质量等指数→→外业补充调查→→划分分等单元并计算耕地自然质量分→→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及自然质量等别划分→→耕地利用等指数计算及土地利用等别划分→→校验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土地利用等别→→耕地利用等别平均等计算→→耕地产能计算。
        (六)重点、难点分析
        1、土壤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重要分等因素,为保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须要在项目区耕地内合适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土壤取样,并委托具有专业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样品检测。当耕地为水田时,则须要对水田内泥土进行检测。检测因子选择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参评因素相关的因子,如有机质、PH值、有效磷、速效钾等。
        2、资料收集和外业补充调查是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的两个重点,收集的资料和外业补充调查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收集的资料主要有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措施及其实施情况、项目区土壤等自然条件、项目区社会劳动力等经济条件、项目所在地区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外业调查的内容包含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排水、提升土壤肥力、土地平整等与评价因子密切相关的工程措施及其布局;还需调查标准作物的产量、成本。
        3、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等别入库主要是耕地利用等别入库,因此,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可只进行耕地利用等别评定。
        4、土地整治项目区面积大,区内耕地质量等别不完全相同时,需要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耕地利用等别的平均等。
        3、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 粮食产能的提升也是整治项目实施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中,耕地粮食产能提升情况的计算,也是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一个重点。
        4、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现有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质量不同,应当对项目区现有耕地和新增耕地分别进行分等单元的划分,分别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现有耕地和新增耕地粮食产能计算公式也不同,应区分进行计算,区分进行统计。
        参考文献:
        [1]朱德举,卢艳霞,刘丽.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2,{4}:?167-171.
        [2]程锋,王洪波,郧文聚.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J].中国土地科学,?2014,{2}:75-82,F0003.
        作者简介:
        王平;1986.10.06;性别:女;民族:汉;职称:初级;学历:专科;单位:山东珺胜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及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