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东
四川同舟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奔向小康,社会基础建设逐渐完善,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从基本生活需求逐步发展为心理与文化领域的高层次推进,我们对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与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四川虽然是盆地,但是在川南,川西南等各地,地势高差较大,与四川衔接的重庆更是有“山城”之美称。
在这些地方的设计人员,往往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遇见很复杂的地理关系,如果只是一味的平整场地处理,会很难处理周边的竖向关系。当建筑地块出现高差时,不仅仅是需要考虑美观的影响,还需要灵活的方式与一定得设计手法来进行妥善的处理。在设计上应根据实际全面考虑,逐步分析与周边环境与道路的关系。合理利用已经出现的地势高差,充分分析周边道路与环境的竖向关系,尽量减少开挖量又能使各种关系合理的衔接,最终达到节约成本又能使人或则车能合理的通行的目的。
关键词:设计;高差;关系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心城市的外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效土地面积面临巨大的危机,为能进一步缓解城市,特别是山地城市发展的土地问题,必须逐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山地。在我国,山地城市较多,分布也很广,然而山地城市一般指城市选址、建造在山坡或丘陵等复杂地形上,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基本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交通、绿化及其景观等特征在山地特有的地形地貌上不断展开、延伸,有机构成与平原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环境特征的城市。就全四川省来说,在川南和西南的地方大量存在了较高,教复杂的地形,比如:宜宾,泸州,重庆等。
1.2目的和意义
在复杂多样的地形环境中,高差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充分、灵活的利用建筑手法,考虑各种因素,如:外部交通组织、主次入口布置、功能布置、景观的可利用性等方面,最终达到,减少挖填方,又使得整个场地尽然有序,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并且使得空间上看,美观大方,那么就达到了设计的目,所以讨论此类场地的建筑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研究现状
城市是地价最高的人口密集区,也是城市及其区域繁荣和发展的标志。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贵川区域有较多地势高差较大,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统一,加上规划理念的滞后,致使城市区域的资源利用率不尽人意,特别是在基础建设当中中的一些山地区域,建筑方式琳琅满目,造型各异,场地处理也随心所欲,五花八门。导致自然景观被严重破坏,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完全格格不入,完全忽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致使城市天际线不伦不类,严重影响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现阶段在方案设计上很多时候并未充分考虑居住区,商业区等相关功能区域的统一规划布局,在场地设计上也未综合考虑路网结构、整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形态等空间联系,未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也很少以人为本的遵循原则:1、方便居民生活,组织管理;2、组织公共区域和生活区域的衔接,方便人们生活、经营、和配套社会化服务;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交通安全;? 4、场地布置合理,空间丰富,与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特色。
2高差关系的处理方法
2.1 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或许是在地势高差较大的山地城市一个不错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不但需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区域内的自然地质人文风貌、水文气候,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区域的环境及其生态情况,在尽量减少对其生态和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必要条件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计,坚持设计三原则:经济、适用、美观。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的总方针指导下,应该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不仅能达到住宅、人居环境和谐共处,又能节能环保,互利双收。使之与周边环境形成有机、和谐的城市空间并且以人为本,力求在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人们的切实感受,体现对人的关怀。重庆市中心区解放碑的大都会广场及都市广场的建筑设计正是运用这种创作手法,极大的丰富城市的空间景观。?
2. 2高差处理的误区
在现实设计中,遇见地势高差比较大的一种情况,设计人员常常惯性思维采用的方式是挖平场地,整个场地几乎是一种高程关系,然后视为平地设计,这种设计手法虽然可以解决一定的地形关系,简化设计方案,建筑形态比较平整统一,但是往往会出现场地的最低一面才能设置出入口,其他三面都是高耸的挡土墙,尤为关键的是无谓的产生了很多挖填方,为业主增加了造价,也增大的施工时间,可以说是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一种情况为突变的地形,断岩的地形,形成两块台地的情况,也有很多设计人员直接分为两块台地单独考虑,如果充分运用,可以为业主争取更多的使用面积,节约土地资源。、
2. 3高差处理的方法
有高差的城市中心区的设计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竖向设计主要是因地制宜地采取房屋结构错层、吊脚、筑台、架空、附岩等各种设计手法,呈现出建筑高低参差不齐,起伏错落有致,明暗相间,以山地为背景,山岩与建筑物相互烘托,建筑与环境相互交融,构成独具区域特色的三维空间构型和山地建筑形式。
以2.2说到的误区两种情况为例,第一种情况,四面场地高差较大,场地内部不一定全部以最低高程来平整场地,可以随坡就势来分布道路关系,形成环形交通,这样四面都可以打开出入口,使人们进出便利,同时满足了消防设计的要求。根据经验,此类场地的四面可能都会设置商业,那么建筑处理上也应该根据相应的外部道路关系,随坡就势的提高底层的层高来解决建筑出入口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出入交通的关系,也让购买商铺的业主得到了较高底层层高的商铺,一举两得。当然如果高差很大,在设计上或许应该考虑断掉建筑的延续,选择相应的道路高程重新定义正负标高来解决底层过高的问题。在场地内部,可以根据场地现状,用“因地制宜”理念来处理问题,形成较好的道路流线和建筑分布,减小挖土方量,为业主节约成本,当整块场地高差较大,处理好各种周边关系时就会在场地内部出现2.2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因为为了使住宅建筑分布合理,方便出入口进出,一般不会采用较大的坡度,那么就会出现形成台地分布住宅建筑的情况,最简单的处理既为一块台地为一块台地的设计,形成单一的出入口,背面形成挡土墙链接高差关系,最后通过道路来桥接,这种方式经常使用,但是,如果在指标上还比较充分,我们可以考虑双出入口的设计方式,即是设置吊脚楼的方式处理,减少挡土墙,而设置吊脚楼,形成较高的一面能够进出到路面,较低的一面也能进出低的那一面路面上,也不用填土,既为业主增加了合理的使用面积,又节约了填土带来的成本,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处理办法。
3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
建筑不是凌驾于环境之上,破坏环境取而代之,而是应该融于环境当中,我们在处理高差较大的环境时,应该有“因地制宜”的理念,尽量的少改变当时的整体环境,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的设计人员应该去适应环境,让环境来创造建筑,保护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美,所以环境是建筑设计的灵感与源泉,反过来说,建筑设计创造的成果应该表现为建筑与所处环境的共生共融,和谐共处,形成新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设计人员在处理这些关系上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
参考文献
[1]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李德华 主编
[2] 房屋建筑学.李必瑜 主编
[3] 秦建成,高明.山地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及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为例[J].山地学报,2003
[4] 蔡云楠,郭红雨.山地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