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乐
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青海省,西宁市,810000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数据,是服务政府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国土与测绘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形成一测多用的数据成果,是未来测绘工作将要面临的重大使命。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通知要求力争于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完成村庄布局工作。笔者通过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认识,谈一谈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助力村庄规划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国情;监测数据;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村庄规划的价值取向,包括生态优先、统筹协调、特色传承、村民主体等理念。
一是生态优先,强化管控。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划定各类保护红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
二是协调统筹,重点突出。统筹安排村域内国土空间,优化用地布局和各类设施,突出解决生态保护与修复、土地用途管制、村民房屋建设等重点问题。
三是传承特色,留住乡愁。村庄的特色建筑风貌、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必须加以保护传承,留住乡愁。
四是以人为本,体现民意。应当对村民进行走访调查,召集村民共同讨论决策,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作用,切实维护村民权益。
1 当前农村现象
当前,我省农村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东西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西部农村山地多,耕地少,种植成本高,种植品种单一,农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收益低;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老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依然存在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薄弱等现象。
2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特征
1)持续性。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地表、自然情况及人文地理快速变化更促使基础地理信息科学不间断地观测、完善。从2013年基础性地理国情普查开始,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监测,以期获得满足时间节点的序列地理信息产品。
2)稳定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具有稳定的数据集及数据结构。
3)标准性。地理国情数据从普查阶段到监测阶段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和规范。
4)权威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收集民政、自然资源、环境、建设、交通、水利、农业、统计、林业等最新专题资料。通过对资料整理、分析,形成具有权威性的地理信息产品。
3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作用
3.1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有助于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保障。现阶段,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建筑用地荒废,农用地弃耕、撂荒情况严重,直接制约了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明确现有土地种类、位置、面积及相接地物的属性,明确现有森林、河湖、草原等空间分布,为科学引导土地整治、耕地保护,土地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约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3.2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有利于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是最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的手段。通过产业发展,引导村庄激活内在动力,加强村庄与外部城镇之间产销联系、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民从城市返回农村。可通过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统筹既有产业的功能、作用、位置、面积、数量,结合村庄实际,制定符合当地发展趋势的特色产业项目。
3.3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有助于居民点分布定位
村庄布局作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指导村庄规划的重要依据。而在实际中,行政村与自然屯分布过于分散,部分村屯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基础公共设施不能覆盖等制约着村庄发展。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统筹村庄及自然屯所在的空间分布、面积、人口等。统筹村庄与周围公路、铁路、河流、地貌、商服用地、学校、医疗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村庄布局,为选取村庄定位点提供有力依据。
3.4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有助于人居环境整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明社会的标志。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不平衡,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垃圾乱扔、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雨后道路泥泞及村容村貌不整洁等。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统筹现有聚集区的空间分布,结合人口聚集程度,合理安放垃圾堆放点;通过影像判读等数据,分析村庄附近坑塘及河流受污程度,梳理村庄内未硬化道路的数量、面积等,为合理优化人居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3.5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有助于生态保护
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明确提出加强环保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正处在关键期。虽然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挑战依然存在。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手段,利用获取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等,实时监控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地表覆盖情况,为进一步判断生态是否修复提供有力依据。
3.6 综合施策,强化土地综合整治
应以地类为标准细化土地利用安排,并落实道路、公共设施等。将空间形态布局与土地用途边界相互校核,以土地整治实现空间要素的布局转换。
规划编制中力求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升产出水平;促进农村三生融合、绿色发展。规划应综合施策,设立农村土地精细化综合整治工具箱,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规划编制中要树立“造田即造景”的思维,土地整治与环境整治、景观塑造相互融合,全过程管控每一寸土地,形成农田耕地、经济林果、渔塘水域等景观要素层次丰富的乡野景观。
3.7 产业谋划,转变传统经济产业发展方式
产业兴旺是村庄振兴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强调产业在乡村振兴实施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乡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此,应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发展高效农业、加工产业、旅游产业,建立“一产为基础,二产为延伸,三产为引领,智慧网络+”的高效产业链,力求转变传统经济产业发展方式。结合土地功能区的管制要求,策划相关产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跨产业融合的产业综合体系,激发村庄产业发展的活力。
村庄规划应积极探索乡村产业用地供应机制,利用农业用地,激活存量用地,用好增量用地,保障乡村振兴产业落地空间。
4 结束语
村庄规划是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不能只围绕当前村做规划。宜结合当地实际,抓住重点问题,在满足规划的基础之上,形成独具体色的村庄体系。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掌握现有农、牧、林、草空间分布,掌握交通、水利、居民地、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的相互关系,为村庄规划者们提供准确而丰富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Z].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
[2]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Z].北京: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19.
[3]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
[4]高子钧,宫远山.沈阳市乡村振兴规划探索[J].城乡建设,2019(16):26-29.
[5]王玉训.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上海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10):126-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