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白粉病综合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4卷10期   作者:杜鹏
[导读] 柿树白粉病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杜鹏
        富平县果业发展中心,陕西省渭南市,711700
        摘要:柿树白粉病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新梢和果实。该病害分布范围广泛,危害严重,除危害柿树外,还危害苹果、梨树。染病树体新梢生长受到阻碍,造成叶芽与花芽的分化减少,第二年的果实减产。在病情严重的柿树上会出现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新梢干枯死亡的现象,最终影响树体生长,缩短结果寿命,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利益。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进行研究柿树白粉病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柿树;白粉病;防治措施
引言
        白粉菌(Powderymildew)是一种专性活体寄生真菌,可以侵染多种植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白粉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首先刺入寄主细胞壁形成吸器(haustorium),从寄主细胞内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白粉菌通过在吸器转录,翻译形成大量的效应蛋白(Effectorproteins),分泌到寄主细胞内,从而实现在寄主体内的增殖和侵染。柿树白粉病是由柿树白粉菌(Oidiumheveae)引发的一种真菌病害,对天然橡胶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白粉菌
        白粉菌作为专性活体寄生真菌,通过分泌大量的效应蛋白到寄主细胞内,发挥毒性功能,帮助白粉菌在寄主体内的侵染和繁殖。大麦白粉菌效应蛋白CSEP0064可以与植物细胞内PR10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干扰宿主细胞内核糖体RNA的降解,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通过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发现白粉菌Podosphaeraxanthii效应蛋白PEC可以抑制植物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从而促进白粉菌的繁殖。通过在野生型Col-0过表达效应蛋白OhEF2,发现效应蛋白OhEF2显著增强了柿树白粉菌的毒性功能,并有效降低了柿树白粉菌激发的胼胝体沉积和PR1基因表达。胼胝体沉积在白粉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白粉菌侵染早期形成的刺入钉位置,植物细胞产生大量的胼胝体,从而抑制白粉菌的侵染。胼胝体合成酶基因PMR4突变后,植物对白粉菌的感病性大大增强,表明效应蛋白OhEF2可能参与了白粉菌侵染的早期阶段,与胼胝体形成的相关基因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胼胝体沉积。另外,PR1基因作为效应蛋白激发免疫信号通路ETI(Effectortriggeredimmunity)的标志基因,暗示着效应蛋白OhEF2抑制了植物抗性蛋白识别柿树白粉菌后激发的免疫反应。然而,OhEF2并不能促进活体寄生假单胞菌DC3000在拟南芥上的毒性,表明柿树树白粉菌与假单胞菌在植物体内的毒性作用机理可能是不相同的。OhEF2能否促进其他白粉菌的毒性功能,尚需进一步验证。
2发病症状
        柿树白粉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特征是被害后寄主表面有白色粉状物。病菌主要危害柿树的新梢、嫩叶、花和幼果。当柿树嫩梢感染白粉病时,生长会受抑制,节间缩短,在树梢上表现着生的叶片变得狭长或不开张,变硬变脆,叶缘上卷。最初可在表面发现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变为褐色,严重的整个枝梢枯死。叶片染病后会在叶片背面发现稀疏白粉,新叶略呈紫色,皱缩畸形。当柿树出现白粉病时,在病害后期白色粉层会逐渐蔓延到叶正反两面。叶片的正面色泽浓淡不均,叶背产生白粉状病斑,整片病叶变得狭长,在叶片边缘可以看到波状皱缩或叶片凹凸不平。病害严重时,病叶自叶尖或叶缘逐渐变褐,最后全叶干枯脱落。生长期柿树健康叶片叶绿素浓淡不匀,病叶皱缩扭曲,甚至会枯死。果顶产生白粉斑,随着果实长大后白粉逐渐脱落,出现网状锈斑。
3综合防治技术
        3.1减少病源
        在购买柿苗时注意严格把关,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的输入。

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作为无性繁殖材料。柿树生长期间注意要及时发现并摘除染病枝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条。在发生白粉病的园区,秋后季节还要彻底清除落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源。
        3.2双重防治法
        根据物候病情的调查情况进行科学施药,采取先烟雾剂防治后硫磺粉防治、局部防治和全面防治相结合。施烟雾剂和硫磺粉要选择在晴天、静风和有雾水的情况下进行,时间以凌晨3~6时最佳。根据物候、病情和地形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治密度,一般采用外围施药和中间隔3~5行施药的方法。实践表明,烟雾剂防治和硫磺粉防治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烟雾剂防治1h,在此基础上用硫磺粉进一步防治,若能够将两项工作有效结合,则可以切实解决重病区防治难度大、不彻底等问题。在防治中,需合理控制防治药剂的用量,形成协调关系,使两种方法发挥最大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3.3化学药剂防治
        春季发病前期嫩叶尚未展开时可喷施以下药剂进行防护。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硫黄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0%硫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多氧霉素水剂6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病初期可用5%三唑酮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其次用40%福美胂500倍液对水在花前或70%落花以后喷雾防治。在柿树开花期以及开花后期各喷1次50%硫悬浮剂200倍液,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效果更好。为保障柿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
        3.4效应蛋白OhEF2正调控对柿树白粉菌的感病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效应蛋白OhEF2的作用机理,在野生型Col-0,空载体转基因和OhEF2转基因OhEF2-1,OhEF2-2和OhEF2-3上分别接种柿树白粉菌O.HeveaeHN1106。接种1d后,白粉菌细胞进入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转基因显著高于野生型Col-0和空载体转基因,Col-0和空载体转基因白粉菌细胞进入率约为35%,无明显差异,3个OhEF2转基因白粉菌细胞进入率约为75%。分生孢子计数分析结果表明,柿树白粉菌不能在野生型Col-0和空载体转基因产生分生孢子,而在3个OhEF2转基因上形成了大量的分生孢子。综上所述,效应蛋白OhEF2可以明显增强拟南芥对柿树白粉菌感病的表型。
结束语
        柿树白粉病的发生概率较高,要根据柿树白粉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从源头上杜绝白粉病,以合理的方式有效防治白粉病,给柿树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美惠,刘伟,王振花,徐飞,范洁茹,宋玉立,周益林.2010-2017年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变化动态监测[J].植物保护,2019,45(06):279-282+310.
[2]薛敏峰,龚双军,袁斌,曾凡松,史文琦,杨立军,喻大昭.小麦白粉菌效应蛋白研究[A].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1.
[3]赵伟.葡萄抗白粉病分子标记对胚挽救幼苗辅助筛选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9.
[4]曹学仁,车海彦,罗大全.海南柿树白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J].植物保护,2019,45(02):121-124.
[5]曹学仁,车海彦,罗大全.海南柿树白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