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   作者:刘光天 李胜强 谢国锐 张左敏 王香明
[导读]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临床效果。

  
刘光天 李胜强 谢国锐 张左敏 王香明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4h后PaCO2状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PaCO2指标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过程中,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机械排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呼吸内科疾病,由于肺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很容易并发呼吸衰竭的症状。患者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会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引起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本文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研究了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20年5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中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4.2±3.3)岁;观察组中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4.3±3.2)岁。对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均在72h以上,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其它严重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俯卧位治疗或机械通气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包括补液、祛痰、平喘、解痉、吸氧、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积极开展原发病的治疗。(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治疗参数为低潮气量,机械通气理想数值为6mL/kg,高呼气末正压通气,线设定为30cmH2O,然后每次降低2~3cmH2O。理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值为下降2~3cmH2O,无PaO2下降。吸气压上线设置为25~30cmH2O,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保持二氧化碳分压pH在7.20~7.25以上。(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治疗,治疗参数与对照组相同,治疗体位为,头部偏向一侧,便于观察呼吸道和呼吸管路。双臂平行于身体,双手向上放在软枕上,踝部、膝部、髋部等加垫软垫,并定时更换。使用软垫将髂部、双肩部垫起,保证胸腹有一定的活动度。或采用头正中位,使用特制气垫圈对颌部和颈部提供支撑,避免颜面部受压。左侧或右侧悬空耳廓,将床头适当抬高15~30°,防止出现颜面部水肿。同时充分清理患者鼻腔和气管中分泌物,并于通气前30min停止鼻饲,夹闭胃管防止出现误吸[2]。
  采取机械排痰方法,于机械排痰前1h停止鼻饲,规避反流问题,并与排痰15~20min前,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处理,从而稀释痰液。患者实施机械排痰前,应先采用听诊器进行肺部情况听诊,判断具体病变区域。排痰中应摇低床头,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背部并于排痰处理。


开机后悬着适合排痰机振头,并对振头进行包裹,适当调节其参数,实施赤血震动排痰。机械排痰顺序应由下而上,自外向内,排痰位置应由小气道到主气道,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体质状况、耐受程度,确定适合振幅参数,一般控制在15~30HZ,要求不得超过30HZ,而排痰时间应为10~15min,而单个肺段一般控制在3~5min。每日2次。单侧排痰结束后,立即进行吸痰处理,再进行另一侧排痰。排痰过程中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重点考虑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相应参数,减少患者不适感,提高排痰安全性。排痰结束后,休息30分钟,在实施其他相关操作。另外,为防止出现较差感染现象,排痰振头于一侧排痰结束后,应更换,不可直接续套。且要求保持与皮肤间距离,防止皮肤摩擦后产生热量灼伤皮肤。而在排痰结束后还应将全部旋钮调至“0”状态,并关闭电源,清理设备灰尘,用75%乙醇擦拭消毒,降低对设备影响。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4小时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状况和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呼吸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缓解,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PaCO2比较 观察组PaCO2指标值为(139.1±6.7)mmHg,对照组为(148.57±7.1)mmHg,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5.312,P<0.05)。
  3 讨论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通气治疗方法,最早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等治疗,首次对该治疗方式进行报道时,表明俯卧位通气对氧合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俯卧位通气治疗中。通过改变患者通气过程中胸膜腔压力梯度和跨肺压两项因素,促使患者配出分泌物,将对心脏、腹部压迫程度,促使患者重力依赖区实现肺复张,改善氧合状况。随着近年来技术的不断成熟,其适应症也不断扩展。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加氧的输送和摄取,提升肺胸顺应性,改善肺功能,改变重力依赖区,促使塌陷肺泡重新开放,降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和吸氧分数,避免气压伤及氧毒性。因此与传统的仰卧位吸氧相比,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机械排痰则是利用物理定向叩击原理,能够有效促进肺内支气管等小气道代谢物及分泌物的移动和排出[3]。此外机械振动穿透性较好,振动频率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频率为20至30次/min,能够向组织深部传导,同时通过对细小气道进行作用,可清除细小气道中的痰液,促使患者支气管有效舒张,进而改善肺通气功能,提升患者呼吸质量。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过程中,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新新, 林秀丽.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振动排痰仪联合俯卧位通气的研究[J]. 健康研究, 2018, 19(3): 334-335.
  [2] 程凤琴, 赵兰花, 兰芳, 等. 俯卧位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4(10): 20-22.
  [3] 张佳男, 任建凤, 郭慧. 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治疗ARDS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 15(1): 1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