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   作者:陈维维 郭萍
[导读] 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和效果进行研究。

   陈维维  郭萍
   (安康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目的 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尿液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均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都是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尿液检查常规控制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标本检验不合格率以及检验满意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标本检验不合格率和标本不合格数据进行对比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和容器使用不当等。结论 对于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其能够大大提高尿液检查的准确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检验数据,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标本合格率
   在临床治疗中,尿液常规检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该检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较为简单,且检查速度较快,对患者不会产生损伤,临床诊断中应用优势比较明显,能够对泌尿系统和其他疾病进行真实准确的反应。但由于尿常规检验方法收集的样本量比较大,加上样本在处理和运输等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入侵,因此会在分析前出现样本质量不理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研究
   1.1基本资料研究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尿液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临床随机均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8:42,患者年龄分布在24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6岁,患者病程时间分布在2d到19d,平均病程时间为6.35d;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5:45,患者年龄分布在22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42.55岁,病程时间集中在3d到20d,平均病程时间为6.15d。对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处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液常规检查控制措施,在进行检查前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并将其摆放在 对应位置,检查仪器设备参数,保证各项设备正常运行之后进行卫生清洁,保证实验室的干燥。在尿液标本采集完成后,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尿液进行检查,并通过配套试剂盒确认患者的尿液各项参数。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尿液样本检查前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首先是健康教育,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需要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了解尿液常规检查前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叮嘱患者注意尿液样本的留取时间,保证尿液样本的质量控制措施。然后是完善的制度,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对前质量控制的作用进行研究,并根据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保证样本的质量。对于尿液 样本的采集交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检验人员需要填写相应的申请单,对发现的不合格尿液样本退回。然后是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室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操作,标本的管理需要同患者信息进行自习核对,收集完成之后立即送往检验,并在2h内完成检验工作,对于无法及时检验的样本,需要及时进行防腐处理。有病理性和无病理性的尿液有基本的颜色差异,因此在检验时需要对标本进行特殊的标识。最后则是提高综合素质,医院需要定期对尿液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掌握新的检验知识,并对检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培训,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对患者进行处理,数据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方法,组间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间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不合格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检验不合格率进行统计,观察组患者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化检验方法,能够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查,同时还可以通过尿液生化成分来对患者的其他疾病进行判断。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操作较为简单,且大大节约了检查时间等,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欢迎,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涉及到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标本的不合格率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尿液检验科学规范是提高检验结果的重要内容。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一种科学的控制措施,通过对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首先是样本采集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样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的告知患者,并叮嘱其样本采集时间,提高样本的质量。然后是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通过对样本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控制,保证样本质量。对于样本分析实验室,科学的控制管理措施能够保证样本检查前的准确性,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先对患者的姓名和性别等进行准确的检查,并将检查时间控制在2h内,对于病理性标本,给予特殊的标识,从而大大提高样本的诊断准确率。另外,医院还需要加强对检验科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的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和容器使用不当等,对此,医院首先需要重视检验人员和患者的教育,知道患者进行正常的尿液样本准备,检验人员需要保证送检的及时性,同时运输过程中避免样本受到污染等。然后是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样本不合格率的发生。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检验准确性要明显优于 对照组,因此,采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佳宁.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J].当代医学,2021,27(02):111-112.
   [2]方永科.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尿液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探讨[J].口岸卫生控制,2020,25(04):36-38.
   [3]李莉.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分析探究[J].人人健康,2019(20):25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