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泽
身份证号码:37022219730728****
摘要:对于多网融合技术来说,在通信工程的应用实现技术和内容之间的有效结合,也实现了信息网的接入和控制,可以进一步完成管理系统的应用。简而言之,多网融合技术它会借助宽带网络的优势实现科学技术之间的联合使用,促进多种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做好分析和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控制。把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到信息工程当中,可以使得系统性和一体化的管理成为现实,进而提升便捷性,增加用户满意度。本文对通信工程技术在多网融合环境下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工程;多网融合;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运载火箭通信设备也向智能化、模块化和集成化前进,随着网络系统拓扑结构更为复杂,现役型号中应用的网络架构在节点数量、传输速率和实时性、安全性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数据通信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展多网融合架构设计,将有线与无线网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设计全网架构,并在实时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箭上及地面等各个复杂电气系统之间高可靠性、高效率、高实时性、建立复杂数据集成网络的需要,进而为全箭飞行试验成功奠定技术基础。
1多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多网融合是指通过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将通信工程中涉及的过程监控、终端管理、安全防护等,以及保证系统内运行多个子系统的控制监管体系与信息宽带网络互联互通。它以光纤作为数据资源传输的根本基础,以TCP/IP通信协议为重要保证,促成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内部的多级互联,从而构成基于多网融合的一体化、网络化、综合性信息集成监控系统。现阶段,依托于多网融合技术背景在通信工程技术应用中主要体现在高效融合多类子系统、子网络与通信工程的无缝衔接和通过IP协议有效控制网络及资源的融入两方面。对于多类型网络的有机融合,为了保证IP传输协议对于网络融合的效果,必须通过过程监管的软/硬件去促进系统内部各部分、各组件之间的联动以及数据资源的融合,以防由单一源应用的数字信息传输形成无效融合的情况。
2多网融合架构设计
2.1简化架构,整合实时网和传统以太网
通常情况根据数据业务类型不同,重要的实时数据和非关键的非实时数据进行网络隔离。因此在进行网络架构设计时,网络将含不同用途、且相互分离的多种网络。鉴于TTE时间触发网络从原理上能够兼容以太网协议,支持普通以太网设备接入及数据发送,解决了不同业务数据需要两套网络的局限性。因此可以整合实时网和传统以太网,统一用TTE交换机代替,简化网络架构。
2.2减少设备数量,集中管控系统资源
目前大部分传统型号的各系统设备仍然是独立的,这样既导致地面测发网络系统设备繁多,过于庞大,又会导致资源浪费。通过采用云平台技术对服务器系统与存储系统的改造,将火箭各分系统业务整合到多台一体化的服务器中。实现对虚拟资源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系统资源的集中管控,并且各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资源的申领和使用,对各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将更加便利。
3安全防护的对策分析
3.1优化顶层,布局终端
尝试改被动模式向积极主动模式转变,降低病毒可能存在的影响。在深入清理安全隐患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监察监管机制。通过严格落实融合前的系统检查、数据抽样后的准入许可、系统终端建设时的监察工作,全面系统地加强安全保障。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可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将各个子系统的融入情况实时融入到系统安全管理监控的范围,在一体化处理系统冗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实现过程监管与安全保障模式的创新,进而形成标准化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
3.2夯实能力,提升素质
对于工程技术应用而言,专业技术人员的素养、网络技术团队的能力至关重要。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解决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才能满足融合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有效应对通信工程技术在多网融合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对于通信工程技术应用问题,建立专业性的网络技术团队是必要的,除应当确保成员拥有专业的网络基础和技术融合知识外,还应当能够熟练地完成相应的网络操作。因此,在如何充分利用多网融合机制实时处理通信工程应用的问题上,技术人员是关键因素,需要高度重视。
3.3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沟通
通信工程中的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属于系统性工程,采用了统筹规划办法。因此为了有效加强对三大运营商的有效协调。应该以技术为准,对其利益格局进行一些合理调整,尽可能通过市场要素配置资源功能,对其差异进行一些合理协调。比如,技术冲突方面的问题,可以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工程运行程度加以处理;运维管理冲突方面的问题,则可以通过集中管理、统一培训的方式加以化解。对于核心的利益冲突问题,则应该尽可能通过市场交易方式,使三者能够在多网融合过程中,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在业务合作中,扩增各自的利益,化解因业务竞争造成的各类矛盾。另外,在通信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现阶段大范围推广的5G通信技术已经在传送速度与传送效率方面上升了一个量级,目前应用经验表明其常态化速度均可达到10Gb/s;与传送速度和效率的提升相比,我国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内容复杂性正在增加、多元化的交互功能正在逐渐增强。
3.4引进人才,建设新型队伍
首先,应该根据实际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出发。一方面,扩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应该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结合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实际情况,在通信工程生产实践中,设置专项培训方案,对引进的人才进行知识结构培训、业务操作技能培训,先解决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确保整体上的资源配置均衡。另一方面,应该结合通信工程系统应用需求,以工程各构成环节为准,打造针对每个专业分工环节,以新员工为准的新型技术团队。其次,新员工作为专业序列各职类见习期员工,需要在见习期考核合格并正式上岗,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相关操作能力,能够正确执行本专业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在指导下开展本岗位各项工作。新员工的培养期限在3月至1年范围内,培养形式如下:入职集中培训(两周)→轮岗见习(一至三个月)→定岗见习(三至九个月)→上岗后跟踪(三个月)。培养内容包括了入职集中培训、轮岗见习、定岗见习。参看下表1:
.png)
结束语
总的来说,把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在通信工程里面具备着突出的经济层面的价值和技术层面的价值,但是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了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整个通信工程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注重制定更加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这样可以确保通信工程实现高效和高质量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确保便捷性和用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昌文.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研究[J].数码世界,2019(02):31.
[2]周磊.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1):219-220.
[3]黄海燕.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3):155-156.
[4]余海璐.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城市地理,2017(24):163.
[5]汪艳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7(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