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阳平
深圳市南山区住宅保障中心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近年来,为提升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各级地方政府致力于构建保障房管理智慧服务平台,以大数据建设为支撑,以智能化应用为手段,创新搭建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基础信息、设施需求、人工智能、视频监控、5G应用、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整合。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智慧服务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认真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解决好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房供给,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住房困难。为了进一步深化住房改革,在积极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需求上,打造“住有宜居”的更高标准,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保障房后期管理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动态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构建多层次、大数据服务体系,既有利于主管部门强化监管,也有利于物业公司及住户参与小区管理。
1、保障性住房概述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重要民生工程,由政府主导,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等住房困难人群居住需求的重要手段。主要有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多种形式,对于改善民生,调节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保障房后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保障房后期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
保障房小区居住人群多是低收入家庭,由于受物业费低、居住人群复杂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提升服务品质存在一定困难。现有《物业管理条例》不完全适用于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如果缺乏严格的管理,物业管理水平较低,小区的秩序和环境就无法得到保障,往往导致住户居住体验感差、无法享受到有品质的生活。
2.2未建立清晰合理的保障房准入和退出机制
目前对申请保障房人群的具体收入、财产等信息无法进行准确的统计,对居住保障房人群的家庭收入、财产和户籍等信息也难以动态核查, 大部分城市也未出台申请保障房家庭资格条件的收入和财产线限额相关规定,导致出现一些收入条件较好的人群通过隐瞒其财产和收入享受了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甚至产生了“开豪车住公租房”的社会新闻,不仅造成了分配不公的情况出现,也导致了不良的社会舆论。
2.3建构信息化程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统一的信用平台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相关的奖惩制度, 导致违规使用现象存在。对虚假资料租住保障房、违规转租、拖欠租金及物业管理费等现象, 难以依法依规进行的有效地收回保障房,一定程度缺乏强制手段,随着现行保障房住房规划的落实,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新问题。
2.4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调换调整机制不健全
因财政资金不足,土地资源紧缺等客观原因,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中,往往将保障性住房项目建在城市郊区,交通、学位、医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给保障房住户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住户整体满意度不高,导致部分保障房小区空置率较高。此外,因工作变动、家庭人员变化、就医、子女就学等原因,保障房家庭往往迫切需要调换房屋及小区,目前大部分城市均缺少完善的调换机制。随着住房保障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合理地优化保障房资源配置,亟需根据保障对象的实际需求,在便于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
3、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相对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有效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 建立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制度,随着住房保障的不断加强, 应及时更新修订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制度, 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3.2加强资格审核、分配入住、日常监管等管理服务质量
各地应有效根据住房保障需求以及保障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申请家庭收入、财产限额等标准,完善申请人申请的标准条件。配租办法和分配房源应及时利用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等进行广泛公开, 支持鼓励社会监督,让分配的结果能够公平和公正,针对部分申请人虚假申报资料的情况或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公正等违法违规行为,畅通相关的信访投诉通道, 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地处理和回应。。制定差别化的租金制度, 针对不同的家庭的收入水平, 制定出差别化的租金制度, 并根据市场租金情况来指导保障房的租金定价, 使保障房的租金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住房保障的资格审核、分配入住、以及日常监管等效率。
3.3建立相对完善的信用制度,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
建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的在对保障房制度制度的落实和监管具有重要作用,个人信用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可以保证住房保障制度落实的公平性。通过建立住户个人信用“黑名单” 制度,将一些虚报、骗租等的违规情况进行奖惩,强化保障性住房中的法律色彩。同时建立保障房小区物业服务项目“红黑榜”制度,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企业监管,列入“黑榜”名单的物业服务项目,涉及的物业服务企业,对法定代表人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提醒、约谈、告诫。
3.4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保障家庭宜居需求
保障房具有重要民生属性,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配套设施建设与保障房工程本身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确保已竣工保障性住房能及时及早投入使用。各级政策因积极研究调换服务机制,确保承租家庭合理调换要求、正当调整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在调换调整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上,为方便承租家庭调换调整工作,利用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精准筛查、智能推荐、自动匹配等功能,提高了承租家庭调换房源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3.5加强政策宣传及监督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按照便民、利民、高效的原则,以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让让广大群众从申请条件、申报程序、提交资料、租金标准方面一目了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实办好,让更多符合标准的群众受益。同时提升住房保障家庭和相关单位的信用意识,鼓励守信行为,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力度,为住房保障工作造良好舆论氛围。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建立集中督查、随机抽查和及时通报制度,强化监督反馈的重要性,借助社会力量,实施动态跟踪分析。
4、构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智慧服务平台的相关建议
4.1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完善基础数据库
智慧服务平台应有良好的数据交换接口,与人口、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公共信用基础信息库进行整合共享,消除“信息壁垒”。建成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深度推进数据资源跨部门共享开放,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为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详实具体的数据,使新政策在新环境下能够更好地落实。完善的数据库有助于动态化核查保障房源及保障家庭信息,提高住房保障精准化。
4.2运用5G技术搭建人脸识别系统,构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保障房小区的实际人流量大,比如住户的亲戚朋友、外卖小哥、陌生人等,出入小区相对频繁。此外,居民的出入卡容易丢失、指纹密码容易泄露等。在小区域的门口、入口处和电梯安装人脸识别,识别系统采用物联网、智能科学技术、数字化技术,能有效的防止陌生人的随意进入社区,提高了小区门口通行的安全。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对物联网的落地的具有绝对优势,具有高数据速率、可减少延迟,实现大规模的设备连接等优点。运用了5G技术搭建识别门禁、摄像头跟等智慧租住产品,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转租转借、高空抛物等难题,同时也对高龄孤寡老人和残疾保障对象做到实时全方位关注,及时化解可能发生的危险。可使小区人员信息全采集、活动轨迹全掌控、数据信息全共享,全面提升了小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3开发移动端智能APP程序
构建智慧服务平台应建立面向用户的移动端智能APP,分别针对政府部门、物业公司、小区住户推出小区管理、小区服务、大数据分析等不同分类模块。小区住户打开客户端,即可了解小区物业通知,进行物业费缴纳、房屋维修申报等服务,为住户生活带来便利。?对于物业公司而言,一方面可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提高物业公告等信息覆盖率,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住房保障主管部门通过系统数据统计和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当出现非法使用保障房的现象,即可上门执法、远程限制开门权限。
4.4好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做好顶层设计,政府、物业公司、住户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清晰明确,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界定。政府主要发挥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引导物业公司及小区住户积极运用管理智慧服务系统,良性参与小区管理,建立由政府职能机构、物业公司、住户组成的多元化社会管理体系。
结束语
构建保障房智慧管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体验,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大数据整合的信息处理,为后续保障房的政策调整、规划建设、分配管理提供有效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申聪聪.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居民满意度提升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286-287.
[2]窦春晖.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6+8.
[3]郭晓冬.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110.
[4]邹程.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的思考[N].新余日报,2018-12-28(003).
[5]苟亚曦,张英杰,张天正.保障房社区后期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房地产,2018(36):44-52.
[6]徐刚.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第6期
[7]江俞希、裘丽岚.成都市人才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上海地产,March.2021:42-45
[8]王岚卿.我国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绩效评估研究——以江西省丰城市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10.27175/d.cnki.gjxcu.2020.0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