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控规指标的确立与管控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0期(上)   作者:全海龙
[导读] 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
        全海龙
        深圳市上城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当然,在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各项功能的实现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更要做好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且关注后续管理和维护,才能真正打造优质海绵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对海绵城市控规指标的确立与管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控规指标;确立管控
引言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指的是对城市赋予海绵的弹性,通过对城市规划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平衡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占比。为提高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精度,需要量化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指标,量化分析能够以数据的形式表示模糊的指标。为此,本文基于量化分析设计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指标量化方法,致力于提高量化精度。
1海绵城市规划指标的具体组成
        1.1区域系统
        该系统下设有3个规划指标,分别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及绿地面积比例。其中,根据不同区域在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具体指标也存在差异,总体范围在75%~85%,但是也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各区域的情况确定精确指标。例如,在城市的开发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80%,但是对于一些老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最低标准,可以设定为75%。
        1.2水务系统
        该系统下的规划指标主要包含两项,其一为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比例,将城市内的水系全部纳入其中,既包括河、湖等自然水系,也包括水库、池塘等人工水系。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对排污净化功能、雨洪蓄积功能等产生直接影响。其二为雨污混接改造率。针对城市建成区雨污混接改造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调查,将居民小区、沿街商铺等人群密度大、污染排放高的地区,列为重点摸排对象。
2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为促进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评价建设湿地城市的成效,取得了加强。2015年7月,住房委员会制定了《海绵建设评估方法》(试点),从宏观角度概述了水生态、供水和水安全的主要指标,并阐述了机构建设和应用以及两项主要指标和相应要求,但没有明确核实是否存在直接评估混合城市绩效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为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性标准,住房组织于2018年7月制定了<海绵建设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以进一步界定具体要求和评估指标的方法,确定如何评估建设和实施项目的有效性,实现海绵效应的可能性,以补充至少一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评价标准确定了城市雨水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明确建设海绵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3研究项目和评估指标
        3.1研究项目
        昆山某新建居住小区,位于昆山市镇东圩区,地面高程一般易受洪涝威胁,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渍害较重,项目地块呈矩形,南北向长约100m,东西向长约350m,主要由15层到26层的高层住宅组成,地块东南角设一所幼儿园,项目占地面积30900.0m2,其中绿地面积16071.2m2。
        3.2评估指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年SS总量去除率:雨水经过海绵设施的物理沉淀、生物净化等作用,场地内累计多年平均得到控制的雨水径流SS占多年平均雨水径流SS总量的比例。


        3.3海绵设施布置
        通过对设计及施工文件审查和现场检查发现,部分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转输型植草沟的布置与竣工图纸存在偏差。小区内停车位采用植草类透水铺装,现场共设置20个生物滞留池、7个下凹式绿地、1条湿式植草沟、24条转输型植草沟、1个蓄水池。
        3.4构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以“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为核心,确定海绵城市分类建设指标,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髙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多重目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中的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要求及分区图,通过对1986-2015年的30年连续日降雨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关系,综合考虑降雨特征、土壤性质、建筑密度等因素,结合已有规划和研宄,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2%,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9.00mm,分解形成以下13项建设指标体系。
4控规层面海绵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分解
        4.1水生态指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般取计算结果的下限值,属于强制性指标。该指标计算方式,在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除去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等方式的控制(不直接外排)后,场地内的雨水与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2)设计降雨量.一般通过当地的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测量数据而来,用日降雨量(mm)表示,是强制性指标.是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量总控制率),用来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的降雨量控制值。
        4.2控规层面海绵城市指标分解
        区域划分。对子分区和流域进行划分,收集研究范围内的有关资料,以现状地形作为计算基础,模拟自然径流在地表流动的过程,模拟得出径流流向,筛选出一定流量的径流作为分区依据,再结合上位规划考虑规划排水、防洪等要求,结合规划道路、行政边界,以保证可实施落实。
5海绵城市管控体系确立
        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规划设计条文,对于待出让待建设的地块,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应纳入规划设计条文中,如在确定用地地块控制指标时,应将海绵城市的控制指标如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与传统的地块指标结合起来.控规在划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和各种控制线时,应将海绵城市的载体如绿地、水体等一并考虑,并在控规中规划设计条件图则里进行说明.在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生态红线、城市蓝线、城市绿线的管控内容,保障三线的同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强管控,明确生态湿地、净化绿地、调蓄绿地等城市公共海绵空间管控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也可以针对类似的城市公共海绵空间,提出海绵城市黄线的概念,参照控规的要求,明确这类用地的范围控制线,涝水行泄通道退让线.控规在确定用地地块控制指标时,除传统的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外,应加入海绵城市的控制指标,如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凹绿地率、绿色屋顶率、可渗透铺装率、雨水调蓄设施设计深度、用地面积、雨水利用率、水体水质标准、排出水体水质标准等.另外在地块城市设计引导部分,应将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类型、体量和形式在文本中说明。
结束语
        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应做到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决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想着一蹴而就。从区域系统、绿地系统、水务系统等方面,明确建设海绵城市的详细规划指标,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方面,明确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策略,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谢雨航.基于PSIR框架的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构建[D].武汉大学,2018.
[2]张建云,王银堂,胡庆芳,贺瑞敏.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2018,27(06):793-799.
[3]朱伟伟.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
[4]王诒建.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规划师,2017,32(05):10-16.
[5]周勤.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控规层面规划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