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身份证号码:13022519821013****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大力推动,但是随着建筑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部分建筑工程位于地震高发地带,为了加强建筑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必须要采用更加高质量的抗震技术进行施工,降低地震的隐患风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应用
引言
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体系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同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施工要求,同时关系到房屋建设效果。因此,需要重视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工作,保障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选型工作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高选型工作的专业性。此外,需要注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整体建筑结构抗震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1建筑体型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立体空间形状设计和平面形状设计。首先应避免平面不规则和竖向刚度不规则。根据国内多次地震的实际情况,尤其是“6.17”长宁地震中排危时所出现的震害表明,如果平面设计十分复杂,包括凹凸不平的形状、侧翼过多伸悬和不对称侧翼的布置时,都很容易在地震发生时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平面形状相对规则、外立面简单的建筑,在地震发生时,遭受破坏的程度往往会大大降低。同理,建筑物沿着自身高度方向上的立体空间设计越复杂,形状越不规则,建筑越容易被破坏。在“6.17”长宁地震后的调查中发现,受损程度严重的乡村居民建筑,往往采取了混杂结构(承重体系以砖混为主,局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架空或挑空两层)。这部分建筑在遇到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整体刚度不均、受力不均匀,整个建筑物更容易被破坏,甚至可能会直接出现崩塌的现象。因此,建构筑物的设计,需要尽可能地在平面形状设计和立体空间形状设计这两个方面选择相对简单又规则的体型。平面形状设计,需要选择相对简单的基本体形,对于非对称的侧翼和长度过长的悬挑构造应尽量不作为首选。空间体型布置则要尽可能地根据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刚度和质量进行均匀地分布,避免过分追求建筑的立面造型和空间变化。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的体型设计,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复杂的体型,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美观大方。
2.2建筑设计中优化功能布局的必要性
建筑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平面布置方式会直接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使用能力和需求功能。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为各种功能需求的承载平台,应对建构筑物的功能拓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对柱网的选择、开间进深的控制,甚至主要墙体的布置、交通流线的组织均应根据使用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使用人员或单位留有余地,以便后期功能改造和拓展。通过调查发现,建筑后期为满足功能需求而扩建的项目,地震时出现破坏的情况十分明显,究其主要原因有:(1)新旧建筑结构体系不一,导致地震作用时变形协调能力差,容易拉裂;(2)建筑平面上的外围填充墙、内隔墙以及非承重的内隔墙构造上不统一,工艺条件有别,新老墙体抗剪能力差异明显,亦容易出现结构性破坏;(3)改建建筑往往追求高大和共享空间,容易导致建筑整体改造后出现不对称、不均匀的现象。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质量在平面布置上不均匀,会使得其在地震作用时产生扭转效益,导致受损情况;(4)建筑物在进行改扩建时,由于项目投资受限或原始资料确失,无法对结构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导致建筑整体性能差,地震作用时也容易破坏。由此可见,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对其整体抗震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进行建筑平面布置设计时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特殊建筑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同时在保证功能流线合理的情况下,建筑空间布置大小适宜,整个建筑物重心明确,刚度均匀,扭转可控。
2概述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2.1?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包括2种结构,分别是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框架—核心筒属于普通的框架,密柱框架和抗剪薄壁筒是中心部分。筒中筒的外部是框筒,薄壁筒是中心。整个筒体具有简单的结构,受力效应具有科学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审美性,通常是在高层建筑中利用。
当前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利用筒体结构,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
2.2?剪力墙
剪力墙结构中心部件是钢筋混凝土墙板,有效支承竖向利和水平力,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显著的抗侧力。剪力墙结构的墙身平面内部具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墙身平面外侧具有较小的刚度,因此对比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具有更好的抗侧力。剪力墙结构还具有显著的承载力,可以发挥出空间作用,可以在房间内部隐藏柱、梁的棱角,室内空间因此被扩大,同时可以简化房间装修流程。因为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大刚性和延伸性能,可以有效应对地震冲击力,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可以有效保护整体结构。
2.3?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设施为框架柱和剪力墙,利用这一结构可以扩展室内空间,同时可以满足各站建筑功能。因为侧向刚度比较大,通过框架结构承担竖向荷载力,利用剪力墙结构可以抵抗水平荷载力。利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使建筑抗震性能,更加灵活地布置建筑空间,为后期施工和装修提供便利。因为利用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的剪力,因此无须设置较大的框架柱截面,利用小面积的框架柱截面即可承担承载力,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省建筑空间,提高整体施工效率,保障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
3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策略
3.1合理选择和规划建筑地基
通常选择开阔平坦或地质较硬的区域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如果施工区域存在其他地质问题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先做好地质等环境条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根据地段条件进行筛选,排除掉影响较大的地段,使建筑工程的地震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地段的筛选条件较多,通常存在地势陡峭、边坡、河岸和山包等情况的地段,将会由于较为薄弱的地质条件加剧建筑工程地震的危害,需要尽力避免进行建筑地基的选择和规划。
3.2合理选择建筑结构
抗震结构体的选择是进行抗震技术应用的关键,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比如基于不同结构的划分,包括简体结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基于不同材料的划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等。在进行建筑结构的选择时,需要按照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和施工区域的相关条件,经过综合考量后做出适当的选择。比如在选择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的过程中,对于纵横墙的共同承重或横墙的承重使用情况要做好规划。通常纵墙承重的规划较少,在于横线有着较少的支撑,会增加坍塌的风险。钢筋混凝土的抗震能力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尤其是较好的柔韧性还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变形能力,通常能够更加适用于多种建筑功能和抗震性能的结构要求。
3.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控
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在进行施工质量的把控时,必须注意加强把控的全面性和严格性,才能够有效减少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主要是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把控体系,包括对施工材料采购和检验的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制度、对施工质量的巡查和抽查制度等,只有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施工质量要求,才能够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都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抗震技术的应用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抗震技术,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进行优化,能够使抗震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更好的保障建筑的抗震性能。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的高性能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BIM以及装配式的应用,我国建筑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也变得越高。因此,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安全考虑,保证建筑物都有着良好的形态、合理的功能布局、安全的建筑构造,才能使得整个居住环境更加和谐美好、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袁柳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J].砖瓦,2020(12):103-104.
[2]王乾玺.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11):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