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10期   作者:李勇
[导读] 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水泥混凝土,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压强度
        李勇  
        云南青山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水泥混凝土,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压强度,同时可塑性非常高,并且非常的经济,被广泛应用到工民建结构施工中。但是水泥混凝土是一种无机类型的材料,不同材料组合在一起出现了化学和物力反应,同时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在外部作用下,加上施工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有严重的开裂,或是出现蜂窝麻面等情况,既影响了工民建结构的性能,同时也缩短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工民建结构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需要严格地把控,要重点分析产生的裂缝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裂缝
引言
        在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总结施工经验后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十分普遍。但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水灰比例、振捣方式、添加剂过多或者过少、养护不及时等,需要施工人员对工民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裂缝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以控制裂缝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
1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
1.1人为方面的裂缝
        人为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在前期的设计,施工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还有施工人员造成的失误造成的裂缝产生。在设计现浇结构过程中,需要重视建筑物结构出现的伸缩缝。另外,很多的建筑单位都是要扩大建筑的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设计单位在进行结构设计中不会预留出伸缩缝,就会造成了建筑的伸缩缝会在没有空隙下出现变形,此时就会产生了裂缝。与此同时,施工中如果采用的施工工艺不但,也会造成裂缝的产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果太厚,无法满足钢筋的需求,也会出现下沉的裂缝,进行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如果尚未按照施工流程都是人为造成的裂缝。
1.2温度型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是指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同一点的热能积累导致其内部空气无法流动,从而使此点温度显著升高,内部水分不能有效蒸发,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内外之间存在温差,进而产生温度应力,破坏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一种裂缝,大幅度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总体水平。并且,此裂缝的产生过于随机,没有规则可循,充满了不确定性。根据其形式的不同,这些裂缝通常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和八字形裂缝,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裂缝的表现形式确定混凝土的结构。
1.3地基沉降不均
        地基是建筑中的承重结构,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没有对施工区域土质条件进行科学分析,所以在地基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习惯性采用高挖低填施工技术,也就是将较高地区的土壤挖出并填入低洼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地基平整需求,但是却容易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具体来说,由于土壤密度不尽相同,导致工程在投入运行后,长时间受垂直作用力,使得地基结构中密度较小的位置不断下沉,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出现倾斜、变形等问题。一旦变形问题超出混凝土结构拉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并且这类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会随着地基沉降不断增加。
2预防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措施
2.1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科学混凝土裂缝。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受力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控制在C20~C35之间为最佳,避免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在本工程施工中,为在设计源头上控制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抗裂计算时,充分考虑了抗裂薄弱环节。对这些跨度大、体积大的梁合理布置。主要是通过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调整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以提升各构件的抗裂性能。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建筑工程具体的情况,合理布置抗温度筋,特别是在凹角位置、阳角位置、屋面板等位置布筋时要遵循小直径、大密度的配置方法,保证配筋间距在10cm之内。
2.2控制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过程是控制裂缝产生的重要过程,在浇筑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混凝土建筑的数量、混凝土建筑结构不同研究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测算出重点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采用加固处理的方式,避免出现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在运输或长时间等待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要对混凝土运输的距离运输方式浇筑时间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浇注完成之后,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的现象,骨料分布不均匀,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最终凝固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施工,一般来说,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模压处理。一般在24小时之内,混凝土初步凝结,这时要结合工程施工的振动状况,研究在施工过程力的扰动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问题。当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可以小批量地运送施工的材料,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散化放置,确保混凝土凝固后受力均匀。尽量避免集中应力压迫的现象,当混凝土凝固时间充足达到规定的强度之后,再进行正常化的施工。为了减少裂缝的出现,可以通过铺设木模板或手脚架等,将建筑过程中的应力分散开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避免出现形变和震动。
2.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1)供应商的有关资料在材料到达现场之前,先进行调查统计,以确定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在此之后,为了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每次进场都要进行抽样检验。(2)在施工期间,技术人员应检查混凝土的配比和性质,以确保混凝土在浇筑期间的相关性能符合技术要求。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必须保证各部位充分振捣,并控制振捣时间。(3)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有效地管理施工现场,以确保材料的存放环境能够起到保护材料的作用;有效地养护施工过程中所用的设备和机械,避免由于机械故障而引起施工质量问题。
2.4温度方面
        第一,覆盖的材料,要选择厚度最佳,通常都是利用塑料薄膜或者是三层厚度的毛毡,一般厚度在0.14mm。第二,要合理地配比骨料级,与此同时,要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剂或者是适量的塑料剂,要在混凝土中降低水泥的使用量。第三,要控制碎石的温度,适量地降低,才能确保在混凝土浇筑中控制住温度的变化。第四,如果外界的环境温度太高,就要适量地减低浇筑混凝土的厚度,要利用浇筑层面进行散热,可以在混凝土中设置冷水管,起到降温的效果。第五,拆模的时间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标准,如果天气气温出现下降,就要针对表面进行保温的处理,要防止表面出现温度急速下降等问题。第六,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如果混凝土暴露在外很长时间,对于混凝土的结构要加强保温的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民建施工结构中,混凝土是最常用的施工材料,有自身的特点和施工中各种原因极易造成裂缝的产生,甚至是表面不平整等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日后的长时间使用性能,同时还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要想避免裂缝的产生,对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以及监督管理就要加强,要从施工材料下手,严控施工流程和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如果出现裂缝要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元涵,曲忠义.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J].民营科技,2010(6).
[2]唐锦春,郭定康.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会,孟虹,马全琳,赵珏混凝土建构质星问题分析与对策[J].建筑工程,20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