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规划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0期   作者:孙勇健
[导读] 海绵城市建设中处处体现着城市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孙勇健
        海宁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海宁  3144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中处处体现着城市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强调在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天人和谐、统一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水灾害持续加剧,现有水资源供应与实际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的构建更能发挥出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海绵城市;建设
引言
        根据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内容,在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考虑将有限的雨水保留下来,优先借助自然的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城市海绵体。根据实际情况发掘地区“海绵体”的规划资源,全面调动城市绿化、道路、管网等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形成海绵城市网络结构,凸显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径流污染及水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1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意义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能够在降雨时及时将雨水吸收,并且通过收集净化等一系列过程,在干旱或者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使城市在应对强降雨及干旱等环境变化时显得更加从容。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渗、滞、蓄、净、用和排,而这些作用全部依赖于海绵体才能发挥出来——在下雨时吸水,待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将雨水净化之后存储,用作各种用途,以达到强降雨后不内涝、城市内部不缺水的状态,起到保护水生态、调节城市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2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工作缺乏科学性
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内容比较广泛,设计步骤比较复杂,对设计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保证设计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者必须事先开展对规划范围的勘察工作,全面了解当地的现状情况,为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设计者为了提高设计效率,通常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当地信息,结合自身经验开展设计工作,缺少实地考察,没有掌握第一手的基础资料。流水线的规划设计往往造成千城一面、千村一面,难以实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特别是针对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为了保证设计的科学性,设计者需要全面了解规划区域的水文情况、气候条件等。但是,由于设计师调查不充分,对项目判断不准确,严重影响设计质量。
2.2新区和旧区建设条件不同
城乡规划建设遇到的情况多变,有对新区进行开发建设,也有对旧城区的有机更新。尤其是针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改造条件好坏程度千差万别。如何针对旧区进行海绵城市的改造提升,一直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2.3城市绿地利用不充分
城乡规划建设需要保证一定的绿地率,往往通过建设城市公园、口袋公园、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城市绿地来得以实现。然而,这些绿地的建设往往只考虑了绿地率指标的满足,而缺乏对其进行系统、合理利用,往往达不到雨季蓄水、旱季利用的目的。
2.4道路系统和排水管网功能不完善
城乡道路系统和排水管网功能不够完善,大量的城镇道路都是使用的水泥材料,透水性非常差。道路系统下面建有市政管网体系,但尚缺少海绵城市调蓄体系的构建,雨水往往通过路面径流经雨水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往最近的河道,通常都没有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一些老旧小区甚至依然采用雨污合流,由于老旧小区地势低、管道管径小,管网缺少平时的疏通维护,雨季的时候小区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


3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
        3.1保证城乡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容庞杂,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设计者必须尽可能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规划设计体系,做到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设计者必须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生态理念,保证各个环节的设计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为实现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内涝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师通过实地调查,全面了解规划区域的水文情况、气候条件和地理情况,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科学梳理、评价基地存在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规划设计工作,为城市的科学建设提供指导方向。只有解决城乡规划层面人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设计工作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才能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效率和建设水平,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3.2应用于具体的城乡规划新区和旧区建设
        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新区的建设和旧区的改造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尚未建设的新区而言,在白地上进行规划建设,这些区域的绿化率是符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的。因此,在对新区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强对建设区域的海绵城市规划分析,并做好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由于受旧区改造空间不规则、旧区绿化率本就不高等现状因素的制约,在旧区建设改造过程中必须贯彻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针对老旧小区的屋面、道路、绿地系统和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对整体的径流进行组织优化,从而达到实现旧区雨水控制能力得以提升、小区环境风貌得以改善的目的。
        3.3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的应用
        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口袋公园、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水循环体系,营造土地渗水蓄水环境,配合相应的措施调节地表排水环节的径流环境,从而收集大量自然状态下无法快速渗透的水源,尤其是在暴雨降临时,使得绿地环境能够容纳更多的水量,并在雨季过后,将储存的雨水用于城市建设与维护中,实现对城市雨季防内涝,旱季不缺水的调节作用。
        3.4优化完善道路系统与排水管网
        优化道路系统和完善排水管网两者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减少路面的开挖频率,这也符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路面系统分为机动车道、机非混行道以及人行道,其中有车辆通行的机动车道和机非混行道需要的承载力比较高,可以通过白改黑的方式,使用透水沥青铺装;而人行道可以适当减弱承载力,使用透水砖铺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完善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城乡地区稳定发展,需要在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文通过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新区和旧区建设进行区分,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的应用,优化完善道路系统与排水管网等为切入点,探索在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站在这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强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从规划层面探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维,将低影响开发思维运用到城市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建设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不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01):79-97.
[2]韦肖莹.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广西大学,2017.
[3]閤超成. 海绵城市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7.
[4]梁东.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实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