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及风险防范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0期   作者:曾子鹏
[导读] 地下水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加强污染防治

        曾子鹏
        三峡绿色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石景山区 100043


        摘要:地下水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加强污染防治、有效应对地下水污染风险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地下水环境为背景,首先分析污染治理环节采取的对策,随后探讨多条风险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治理;风险防范
        
        引言:高层次的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合理的对策、优质的技术手段以及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作为支撑。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有必要分析可以采取的污染治理与风险防范措施。
        
        一、污染治理对策
        1.实行防渗措施。地下水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防渗,当前可供选择的防渗措施包括底层收集排泄、垂直防渗帷幕等多种类型。底层收集排泄体系能够收集监测范围内的渗滤液,经过稀释处理后由污水处理站接收,由污水处理站对其进行后续处理。最终形成的处理物含水量低于一定比例并被输送到填埋场。填埋场对处理物进行降解处理,发挥降解处理的净化作用。对于防渗处理体系中生成的渗滤液,可以通过设置排除管道将其有序排出,避免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由于渗滤液组成成分复杂,需要恰当选择排除管道材料;原则上需要选择耐腐蚀性强、摩擦效应较弱的材料,避免渗漏液排放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垂直防渗帷幕的作用是削弱渗滤液的运动效应,同时对金属离子起到良好的阻隔效应。常见的金属离子在垂直防渗帷幕的作用下几乎都可以被阻隔;垂直防渗帷幕对于其他物质也能起到显著的阻隔作用,最终能够通过垂直防渗帷幕的物质占比很低。在很多垃圾填埋场中已经大量使用垂直防渗帷幕并取得良好的防渗效果,同时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成本,对于资金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
        周围景观建设也是防渗措施体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化、工业化必然意味着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多,垃圾填埋场的处理上限终究是一定的。因此在修建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需要秉承长远的眼光,在垃圾填埋场周围布设绿化植被,提升垃圾填埋场的景观性。对于已经填满垃圾的填埋场则应当采取植被重建方式,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表面处理。周围景观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保护填埋场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空气降水进入到垃圾填埋环境,引发地下水环境的不良反应。垃圾填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对于这部分气体需要加强防范,避免环境污染效应。
        2.深度处理措施。传统渗滤液处理体系中主要应用到厌氧、好氧原理,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符合要求,但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而且这种技术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另一方面,垃圾填埋场伴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张而逐步外迁,事实上造成填埋场远离城市污水处理体系的现状,对于渗滤液的净化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渗透液排放标准降低。深度处理措施有效结合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例如在部分垃圾填埋场应用的膜生物反应器就是生物措施的典型体现,通过生物膜技术实现对渗滤液中物质的过滤作用;反渗透技术与深度处理的结合也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体系的热门路径,通过对反渗透技术的应用达到节省成本、提升处理效果的目的;而且这种方式适合应用在离城市环境较远的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净化效果良好。
        
        二、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污染治理意识。城市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垃圾生成量和处理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垃圾堆放可能导致的地下水污染要有清醒的认识。市政管理部门在高度重视垃圾处理的前提下,制定配套的整治制度以及数据收集分析体系,对辖区范围内的垃圾堆放进行彻底排查,确定垃圾堆放的位置、时间长度和规模,加强对垃圾堆放点的管理力度。对于在垃圾堆放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现象则应当坚决惩处。垃圾堆放处理不力,对于地下水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尽管针对垃圾堆放点开展溯源工作存在客观困难,但是可以采用取代方式实现对垃圾堆放点的替代效应,确保最终保留的垃圾堆放点都具有合法资质。另外要注意经验和技术的应用,在指定垃圾堆放点附近设置绿化设施,在优化垃圾堆放点环境的同时,为地下水环境创设良好的外围环境条件。
        2.重视农村水环境治理。一直以来农村污水治理是地下水环境治理的难点和盲点,农村环境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在污水治理方面同样如此;由于污水治理体系缺乏有效的技术和设备支撑,执行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对于农村环境内的污水收集处理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因此应当对农村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进行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充分结合农村环境的实际情况,在调研农村规模与规划形态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县域的污水处理方案规划,覆盖县级单位下辖的各个村镇,体现专项规划工作的全面性。工作人员在落实农村地下水环境治理任务时,需要严格秉承生活污水处理的各项要求,深刻理解技术改造的相关标准,确保水环境处理的操作都符合技术标准,保证农村环境污水处理得到理想效果。我国基于水资源统筹规划的目的,修建了很多水库设施和跨区域调水设施,水利工程的修建客观上降低周围环境的自然承载能力;由于产生的污水因素并不能完全根除,应当注重这部分水污染因素 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因为这类环境主要在农村范围,也是建立农村地下水环境处理体系的重点考虑因素,充分结合工程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治理方式领域要逐步创新,与此同时可以采取延伸城市范围管网的方式,城市边缘范围内的村镇同样被纳入到城市水污染处理体系中。扩大城镇污水管网充分体现污水处理的集中化效应,提升污水处理效率。针对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则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例如可以加强化粪池建设、增设污水处理点,保证污水处理设施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体现污水处理体系的经济性原则。当前我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政策,地下水污染治理同样也是“乡村振兴”体系的重要环节。
        3.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现行垃圾处理体系主要采用填埋方式,推进垃圾填埋场建设也是加强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环。水环境污染治理并不是某个部门自己的事情,需要政府与环保部门联动方可落实。如果垃圾填埋场设置不当,对于周围水环境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建立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水环境带来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各种风险带来的影响,并由此建立垃圾填埋风险因素的应对机制,提升地下水环境保护效果。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一定要体现防渗效应,当然需要注意到很多老式的垃圾填埋场并没有设置防渗体系,填埋垃圾堆产生的渗漏液可能对所在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于这种填埋场应当要做好防渗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填埋垃圾渗漏液的负面影响,保证地下水环境安全。如果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漏液已经形成污染效应,则可以采取引流、地下修复等方式,降低填埋场渗漏的负面影响;还需要建设雨污分流系统,保证垃圾填埋场内雨污分流得当。另外需要对管辖范围内的垃圾填埋设施进行全面排查,符合垃圾填埋场标准的设施方可许可使用,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垃圾填埋场应当责令其整改,通过验收后方可继续使用。城镇污水厂污泥含水量各有不同,如果污泥含水量≤60%,方可排放并进入到垃圾填埋场,并由此进入后续处理环节。
        
        结束语: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防治地下水环境污染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垃圾填埋场,在处理渗漏液的过程中应用到先进的措施和技术,有效避免地下水环境的风险因素,保证水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晓红. 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及风险防范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4):30-31.
        [2]张艳. 论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及风险防范[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42-43.
        [3]周静远. 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及风险防范[J]. 城乡建设,2019,(21):35-37.
        [4]陈希.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4):179-180.
        [5]刘琴,刘文芳. 我国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综述[J]. 中国矿业,2016,25(S2):158-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