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0期   作者:谢燕
[导读]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谢燕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可解决城市中的内涝和水资源利用问题,避免城市受干旱、洪水等灾害的影响,降低城市经济损失。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需要城市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设计是提高人们居住和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人们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文章先对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提出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设计时的原则,最后分析其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海绵城市设计内涵和意义
        建设智慧化海绵城市,雨洪不再是灾害,而是重要的水资源。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相比较传统的排水系统和内涝设施设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适合的城市内涝模型,结合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变化引起的降雨条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进行风险评估,并预测地表可能产生暴雨灾害的区域,同时技术人员可依据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区域提出有效改善措施,对帮助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针对城市内涝问题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渗”指雨水下渗减排,透水铺装;“滞”指雨水滞留,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蓄”指雨水蓄存,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等;“净”指雨水净化,控制水环境质量;“用”指雨水收集回收利用;排:超标雨水溢流至排水系统。
        2现阶段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内涝问题
        洪水问题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冰川融化持续加剧,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会面临洪水的威胁。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绿地中具有水调节功能的坑塘、沟渠、湖泊等被不断破坏,填为他用以及城市管网建设完善程度不足。城市园林绿地中的自然环境需重新解读其保护机制,缓解“逢雨必涝”的普遍性城市病问题。因此,保护环境是首要的目标,减少碳排放,保护森林植被,降低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维护居住环境。
        2.2工程建设不到位
        城市道路、小区、地下排水管网等工程建设中,合理应用新工艺和新措施,增加道路绿地、树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透水性,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质铺装地面,该类工程建设均体现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及实施工艺,但是由于工程进度较慢,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不太明显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不太明显。
        3优化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设计的有效措施
        3.1修建雨水花园
        在实际的雨水花园建设中,可以将其分为蓄水结构、保持土层结构、保湿结构、填料结构与砾石结构。其中雨水花园的顶部主要实现保湿功能,底部实现雨水储水功能。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水花园的建设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人们对于雨水花园的草坪管理较为方便快捷。根据不同的建设需求,可以在城市内道路两旁进行相应的划分建设,结合丰富的植物种植,提高整体的城市设计的美观程度。在雨水花园相应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其剩余水量的供给。根据不同的接受功能,将其分为干旱区、缓冲区和蓄水区。其中干旱区对于整体的植物配置要求较低,不能实现储水的需要。缓冲区主要针对雨水进行径流冲刷,如果区域内降雨数量较大,会形成一定的积水现象。通过缓冲区域能对积水现象进行有效的缓解和分担,在缓冲区需要配置耐水性较好的抗倒伏类植物。而针对蓄水区域,应该配置相应的耐浸泡、抗污染植物。除了雨水期间的植物配置,在非降雨期间,雨水花园能够与其他类型的植物进行综合性的配置。比如桑树、柳树、白蜡等适应力较强的植物类型。
        3.2植物配置
        转输型植草沟植物配置应优先考虑设施的功能性,转输型植草沟应选择满铺草坪,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径流的转输。滞留型植草沟有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植物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植物应具有良好的抗冲刷能力(设计流速0.4~0.6m/s);(2)选择乡土树种为主的植物,适当引进外来物种;(3)选择具有耐水湿、耐涝、耐旱等生长习性的植物;(4)选择吸收能力强,对径流污染物特别是对氮、磷有一定净化效果的植物;(5)应兼顾设施功能和景观效果,选择有观赏性,满足景观效果的植物。
        3.3强化生态海绵体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应重视对生态海绵体的改造工作,提升生态海绵体的功能性。可充分发挥天然湖泊、湿地、农田草地的作用,加快城市生态化建设,收集雨水再利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土流失发生概率。加强对生态海绵体的保护,避免其被破坏,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构建人工生态海绵体,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并予以科学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完整、更稳定,支撑城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实施生态设施的建设,如公园、自然林地、人工绿地、河流湿地等方式,强化城市生态海绵体。
        3.4组织生态空间网络
        (1)绿色格局:连水网、塑绿道,蓝绿交织,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网络规划梳理基地水系,沿主要道路及功能轴线、水渠打造绿色走廊,居住区新增街头公园和社区公园,加强区域生态空间连续性,建构区域生态绿色网络。(2)空间骨架:塑绿轴、通视廊,打造基地核心服务中心第一,在核心区绿轴空间,根据对片区人群需求的调查,设置会所、服务用房以及驿站等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住区服务,植入咖啡、餐饮、零售商业、游憩驿站等业态,吸引各种年龄段、各种消费人群聚集,成为可漫步、可休憩的城市空间。第二,利用开敞空间及绿色步道提升街区渗透性,商业建筑采用围合式建筑布局,集中布置微庭院、微广场,形成连续、可停留的公共空间系统。设置空中平台,形成地面、二层连廊、屋顶花园的多层次空间,提供丰富的立体空间体验。
        结语
        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较为必要,顺应了我国城市发展潮流,符合了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了提高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应明确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了解海绵城市的优势,遵循科学的海绵城市设计原则,针对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保障海绵城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彰显海绵城市的特点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培根.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0):81-82.
        [2]张晶.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探析[J].现代园艺,2020,43(10):107-108.
        [3]王超.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20(2):155.
        [4]胡文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192-193.
        [5]张冬,雷海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7):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